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常用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作者:jkyxc 浏览数:

 第 1 页 共 14 页

  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ommon rhetorical devices

 第 2 页 共 14 页 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修辞标点是借助于标点符号而进行的修辞活动,其作用是改变句界、明确层次、消除歧义、调整节奏、传达语气、突出重点、标明性质、产生含义。本教案根据修辞标点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概念: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

 第 3 页 共 14 页 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③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第 4 页 共 14 页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

 第 5 页 共 14 页 胜、刘唐、三阮。

 二、练习: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第 6 页 共 14 页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落。()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三、补充讲解:

 1、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

 ①比喻与比较

 1)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第 7 页 共 14 页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2)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②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③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④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

 第 8 页 共 14 页 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2、几种非比喻“像”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不少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仿佛”“似的”,或可以加上类似词的句子,就确定是比喻句。但也有非比喻的“像”字句,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十种情况。

 1)、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鲁迅和内山老板)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天真。(《一面》)

 2)、相仿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草地晚餐》)

 3)、猜测不是比喻

 嘴张着,好像在那里喊“啊”!(《古代英雄的石像》)

 4)、比较不是比喻

 从这一天起,大家心里都有这位英雄„„做什么事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古代英雄的石像》)

 第 9 页 共 14 页

 (闰土)眼圈也像父亲一样红肿着。(《故乡》)

 5)、举例不是比喻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等等。(《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6)、想像不是比喻

 (醒了的波浪)„„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听潮》)

 1.选出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

 1 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2 重庆的夜,微波荡漾在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3 纺车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4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

 A.14B.23C.13D.12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能站住几天!(运用反问,强调反动派的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 10 页 共 14 页

 B.(清国留学生)„„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比喻、夸张,抓住人物性,辛辣地嘲讽了日本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C.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运用拟人、比喻,写出了贫苦老农杨白劳的觉醒,表现了他要推翻旧世界的决心。)

 D.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运用比喻、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歌颂志愿军战士。)

 3.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B.昨夜我在梦中好像看到大家都在庆贺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

 C.香港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壁障很快就要彻底拆除了。

 D.香港真是祖国的一块璀璨宝石!

 4.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次,北京某礼堂,xxx 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

 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

 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

 第 11 页 共 14 页

 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

 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

 5.将下列 8 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

 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竹直心虚乃吾友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

 ⑥水淡性泊是我师

 ⑦柳絮池塘淡淡风

 ⑧带水芙蓉点点雨

 A.⑦⑧/⑤②B.①④/⑥③

 C.⑤②/⑥③D.⑥③/⑦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题:

 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老乞丐,伸着手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自己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糖,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甲。)我不安地紧紧握了握他的手:“请原谅,兄弟!”乞丐凝视着我,笑了笑:“哪儿的话,兄弟!这已经很感谢了,这也是恩惠呵,兄弟。”我也从(我的兄弟乙)那儿得

 第 12 页 共 14 页 到了恩惠。

 (1)甲处使用了繁笔,它比用“我掏了掏口袋,里面什么也没”的简笔,表达效果要好得多。请简述好在哪里?

 (2)若将乙处“我的兄弟”改为“乞丐”为什么不好?

 答案:

 1.C

 2.A

 3.B

 4.B

 5.C

 6.答案:

 (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

 1.C

 2.A

 3.B

 4.B

 5.C

 6.答案:

 (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

 第 13 页 共 14 页 垫。

 (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

 1.C

 2.A

 3.B

 4.B

 5.C

 6.答案:

 (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答案:

 1.C

 2.A

 3.B

 4.B

 5.C

 6.答案:

 (1)用了排比作铺陈,写尽当时的窘迫,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第 14 页 共 14 页

 (2)用借代,含义更为深刻。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常用 修辞手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