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jkyxc 浏览数:

1 前言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2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智育、德育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 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3.1 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无理数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大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榜样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

例如,在讲授数轴、函数等概念时,对它们的本质进行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再如,从讨论整数运算产生分数,而分数又包括全部整数作其特殊情况,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通过数学的奇异美、和谐美、对称美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在讲授黄金分割点时,通过讲授其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提示数学中的和谐美;在讲授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时,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

3.2 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例如,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经常性地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提高数学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庙岗乡中心学校)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初中数学 教学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