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狠抓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关注点.找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症下药,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重力”是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以“狠抓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为思路,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从本设计中得出了一些教学启示.

关键词:重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JSJYZD—03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韩礼刚(1980-),男,河北宁晋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研究.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关注点,教学设计中找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症下药,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医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职业相通性.医生首先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明确病人的症状,然后思考症状背后形成的原因,最后针对性的给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这样的治疗方案通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与之类似,教师也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然后思考重难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形成教学设计方案,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案才有可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重力”是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三要素及重力的由来.以“狠抓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为思路,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重力”一课通常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

1教学任务分析

1.1教材分析

“重力”出自于201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是在学生掌握了质量、力的三要素等知识后,对重力的概念、三要素及重力的由来三部分内容的学习.重力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力,并且是以后学习功、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在力学部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2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方面,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对于实验喜欢自己动手,为本节实验操作提供了前提.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三要素,为重力的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但可能存在操作上的不规范,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

1.3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物理学科独到的教育价值.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物理观念:知道重力的概念;认识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掌握重力的方向及应用;掌握重心的概念.

科学探究:经历观察自然界众多重力现象的过程;经历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经历探究重力方向若干实验的过程;经历建立重心概念的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自然界众多重力现象的过程,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学会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探究重力方向若干实验的过程,形成利用实验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通过建立重心概念的过程,了解等效替换的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关注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增强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通过重力大小、方向的探究过程和重心概念的建立过程,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強对力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4教学重、难点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因此重力的大小和质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及结论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把握其内涵,可能会把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相混淆,因此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过程设计

2.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瀑布动图,然后播放我国跳水运动员在奥运会比赛的精彩场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瀑布下流?运动员下落入水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想到这是由于重力的作用.教师进一步提问:什么是重力,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今天就共同探讨这些问题.从而顺利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重力概念比较简单也并非重点内容,故此在此环节一并讲解.由于学生对重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可能会说出“下雪天雪花落下、晾衣架上的水滴滴下”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之处,从而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概念得出后,教师强调重力的三个特点:(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是非接触力,不与地球接触的物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吸引地球.通过对重力特点的分析,让学生对重力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在本章的第一节学习了力的三要素,为本节重力的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将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对重力的三要素进行学习.

首先探究重力的大小.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物理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教师把握好学生探究过程的“收”与“放”.既要学生能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又要防止学生成为教师的傀儡进行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关系的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要突出重点,就是要使学生经历尽可能较为自主的探究过程.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大小的工具,生活中人们却常常拿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弹簧测力计不是测力的工具吗?怎么可以测质量呢?那么重力的大小和质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同学会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越大.为了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合作探究.

为了扫除障碍、提高实验效率,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及准确读数显得尤为关键.在实验前,教师展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的过程,并在展示过程中刻意出现未检查归零、读数时视线未垂直、记录数据不写单位等问题,并由全班同学做评委进行评判和改正.有了这样的纠错过程,学生会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更为清晰,从而顺利完成后续实验及数据采集(见表1).在得出数据后,由于数据并不是整数,显得比较烦乱,学生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

此时,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在密度的学习中利用图像分析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图像法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建立数学图像进行分析,以而得出:重力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如图1所示),G=mg这一物理公式,其中g是比例系数,约为9.8 N/kg.

关于比例系数g,学生可能会误认为它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为此,教师出示以下数据(见表2),学生会发现g并不是一个常量,它与所处的位置有关.并提醒学生在计算中g一般取9.8N/kg.

【设计意图】在学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中,学生经历了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分析数据,得出规律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合作,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切实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发展能力,提高兴趣,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接着探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本节课的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竖直向下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把握其内涵,还可能会把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相混淆.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尽可能把竖直向下形象化,并通过环环相扣的实验、题目的分析和实际的应用来解决该教学问题.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将钩码自由释放,学生会观察到钩码向下落,教师指出钩码下落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物理上称之为“竖直向下”.为了增强学生对"竖直向下"的理解,教师将钩码挂在支架上并保持静止,通过细绳将重力的方向直观的“显示”了出来——绳的方向就是竖直的方向.此时,虽然学生看到了竖直向下的方向,但可能会误认为竖直向下就是与支架底座垂直向下,从而把竖直和垂直相混淆(如图2所示).

为了消除这个误解,教师再做一演示,将支架倾斜(如图3所示),让学生观察支架倾斜后细绳的方向,学生会发现细绳的方向并不与支架底座相垂直,从而区分竖直不同于垂直.至此,虽然学生知道了竖直不同于垂直,但竖直向下究竟是怎样的方向呢?为了进一步澄清概念,笔者会在支架上加上水槽,让学生观察细绳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倾斜时,细绳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然后将支架正立,再次观察细绳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学生会发现细绳的方向仍然与水平面垂直,从而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就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探究到这里,学生对重力方向的掌握并不全面.教师出示以下题目,引发学生再次思考“下”到底是什么方向.通过学生分析和教师总结,得出重力的方向近似指向地心(如图4所示).至此,学生对重力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有三层意思:(1)不同于垂直向下,(2)垂直水平面向下,(3)近似指向地心.

物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在明确了重力的方向后,教师给学生介绍重垂线在建筑上的应用,并让学生自制工具亲自动手检测自己桌子桌面是否水平,桌腿是否竖直,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设计意图】在重力方向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实验-题目分析-实际应用”这样层层递进的的教学安排,促进学生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断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此环节中,学生经历了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利用实验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

2.3提升能力拓展延伸

教师设置“信息速递”环节,带领学生拓展科学视野、关注科技发展.速递一介绍月球上的重力情况.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约为地球引力的1/6,这也是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跳得很高的原因.速遞二介绍飞出地球克服引力的案例.介绍我国发射的神州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向学生介绍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入了应用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了第三个拥有空间站技术的国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爱国热情和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2.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在学生反思发言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如图5所示),并指出关于重力的作用点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布置作业,基础练习题和创新提高题.基础练习题:质量为1kg的形状规则、材料均匀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已知重力的作用点,要求画出力的示意图并标出重力的大小.创新提高题:撰写小故事“失去重力的一天”.放飞学生的思维,体会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教学启示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分析了重点和难点形成的原因之后,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样的做法对教学问题和需求更加明确,教学设计也因此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定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重点的选择依据通常包括:课程标准中高要求的内容;物理学体系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物理内容.教学重点是一节课中的VIP内容,要确保它的VIP地位,教师应当保证重点内容教学时间上的充足,师生活动上的有效和多样,例题、练习、作业的得当.

教学难点是由学情决定的,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导致教学难点不同,但是教学难点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普遍规律.教学难点的选择依据通常包括:前概念形成较大的干扰的内容;复杂的内容;抽象的内容;物理公式容易被误解的内容;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内容.教学难点是一节课中的“结”,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解学生之“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被前概念干扰的内容可以采用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利用有说服力的证据进行解决;复杂的内容可以通过分解之后逐个击破的办法来解决;抽象的内容可以采用模型、视频、实物等手段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解决;物理公式容易被误解的内容,如电容、密度等概念,可以通过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实例剖析来解决;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内容,可以通过补充数学知识来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肖川.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3]郭玉英. 从三位课程目标到物理核心素养理[J].物理教学,2018(1).

[4]庄英莉. 走进名师课堂:初中物理[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5]邢红军.初中物理高端备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推荐访问:教学 狠抓 难点 展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