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浅探“画眼”之说法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我初到美院学习时,就听到“画眼”这个词。但却一直不明白它的含义。为了弄明白它的概念就找资料,翻辞典也无济与事,无奈只好慢慢地去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听到一些高论,加上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却还是一知半解。今天,斗胆提出只是为着向方家讨教。

画眼众说纷纭:有说画眼在画幅的中上部位;有说画眼就是画幅的最重要部分;也有说画眼就是画面最能出效果的地方;还有说画眼就是画家着力描写的东西;更有说画眼就是画眼,每幅好画都离不开它,一看就知道它的存在和位置……。黄宾虹老先生说“画眼乃画中之虚也”。总之各有其说。直到1995年我在市面上買到了一本由蔺高管先生新著的《花鸟画章法入门》,他的论定为:“画眼一用于主势不同的辅势,并使这两种势自然穿插协调在一起,这样形成的虚处,即是画眼”。

我想还是这两位大家说的确切,尤其使人茅塞顿开的要属蔺先生了。因为他不但提出了“虚处”一字,而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这种虚处是由主与辅两种势自然穿插在一起所形成的“虚处”。这就是说造成画眼的条件只有一般的虚还不行,必须还得有两种势相互穿插所形成的“虚处”,才能成其为“画眼”。这好像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悦目两三枝。若把这千万朵比作一幅画的话,那两三枝便是画家精心设计的空灵之处了。

蔺先生的说法虽比黄大师进了一大步,但我以为好像还缺点什么。

因好多画里出现的势不只是一两个,它们穿插形成的“虚处”还更多。如果诸多虚处都叫画眼的话,那就会使观众眼花缭乱,摸不到脉搏,不知道你要反映的是什么。反过来说,“马王爷还有三只眼呢”,也不能排除多个画眼的说法,但是画眼太多却真的会分散人的注意力。长卷除外,一般的画超过三个画眼就难以集中了(也许只是个人偏见)。又因为画中不可能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势;既然是势,它们也不可能不穿插。既要穿插:画眼又不能太多,这是个矛盾,所以我说:众多虚处只是可安排画眼的地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又不行。那就让小虚处服从于大虚处,按画龙点睛一笔成的方法去处理就行了。因不点睛的龙是盲龙,所以非点睛不可。借用宗教开光的办法去解决吧。不必要的虚处就不点睛、不开光;必要的虚处去着重刻画即点睛、开光,这样就可造就所要的画眼了。

还要说的是,在画里出现的势既有主次大小之分,又有轻重虚实之别。其他都好理解,这里只把“虚势’’提出来再探讨一下。这里所说的虚势,主要是那些目光所指,动物所向,枪矢所对等等的趋势,没有具体的势线,都是属于虚势,甚至势的相互穿插的结果,有时还会跑到画外去。

通过以上的分析,是否可这样说:在画面上,由两种以上的势(包括虚势在内)相互交插所形成的虚处,再给以着重刻画后便是“画眼”。而没有着意加工的虚处,只能叫空灵区,它是留给观者任意去想像的弦外之音,诗外之意,而不属真正的画眼。这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因水平问题,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常保记,绰号白头翁,自号白发学童,嵩山野人。1935年生于河南省登封市常寨村,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嵩山印社社长,中国人事部书画研修中心副高级美术师。

常保记先生涉猎广泛,诗书画印俱佳。真草隶书写自如。其作品既有长安画派的神韵又兼中岳嵩山之风貌,多次在全国大展中获奖,作品时在各大美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书画作品被国内外机构或人士收藏。

2006年11月应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到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得到了首都各界人士好评与肯定。

主要著有《艺术履痕迹》《常保记书画作品集》《嵩山魂书画作品集》等;论文《也说字眼》曾在《文化月刊》上发表,深受广大读者好评与欢迎。

推荐访问:说法 浅探 画眼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