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东北地区的满族剪纸艺术符号浅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当中,有一门由女性创造并传承的民间艺术形式,俗称“铰纸人”,也叫“铰嫫嫫人”,后被称为满族剪纸艺术。它最早用于宗教仪式,后演变成为装饰及造型艺术,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满族剪纸艺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形成和演化出了丰富独特的符号形式和审美文化,形成了以图腾符号、图画象形文字符号、满族绘画和舞谱为主体的视觉艺术符号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符号圈的研究只是在文化领域和哲学领域刚刚起步,对艺术符号圈特别是民族视觉艺术符号圈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将从满族剪纸艺术文化符号圈的基本理论出发,初步探讨满族剪纸视觉艺术符号圈的审美文化体系和整体结构。

时值今日,满族剪纸艺术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分布、多样化的形式、广泛的题材以及众多的从艺者等特点,仍然矗立在艺术的百花丛中争奇斗艳。据史料记载,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唐宋才得以普及。在唐代段成式所著的《西阳杂俎》中记载:“立春日,剪纸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后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而在徐延寿的诗句中也提道:“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东北满族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始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然相对于中原地区,尽管出现时间略晚,但其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不容忽视。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满族剪纸就诞生在那里,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据考证,满族剪纸起源于巫术,即满族的宗教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宗教,在东北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先,满族的祖先便用兽皮、鱼皮、树皮、麻布、植物叶子等物品剪刻成神偶,用以将祭祀仪式装点得肃穆、庄重。而后伴随着造纸术的发明,轻薄的纸张替代了原有的坚硬材质,因此为萨满巫术服务的民间剪纸藝术也随即产生。

1.满族剪纸题材与形式的多样化

满族剪纸中的《嬷嬷人儿》,剪成的人物均为正面站立,两手下垂,五官为阴刻,鼻部呈三角形,身着旗装,头顶梳髻,或头戴“达拉翅”的典型满族装束。这种独特的造型,是粗犷朴实的满族剪纸艺术的代表。艺术符号圈并不是这些单一艺术符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这些符号通过相互关系和运行,形成各种规则和特征的文本与审美文化,在一定语境中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符号空间。符号圈在自身的发展和运动的过程中,还受到了来自藏族符号圈、印度符号圈以及其他符号圈的影响,但由于东巴文化的自足性和独特性,外来符号圈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就造就了东巴视觉艺术符号圈具有自身清晰的独特结构模式、审美体系和运动方式。另外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狗》、《龟》、《鹊》、《鹿》、《熊》、《蟒》、《鹰》等动物题材也十分多见,常被作为吉祥物贴在墙上。而反映现实生活及活动的题材,也不在少数,如《萨满祭祀》、《祭祖》、《挂签》、《清明祭》、《野祭》、《还愿》、《佛头》等。由于祭祀时人们有说有唱,融舞蹈、音乐、杂技为一体,因此,剪纸造型人物众多,动感极强,而且与背景后的供品、香烛共同营造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画面。题材多样的满族剪纸也因此被视为反映满族习俗、透视满族文化的珍品。表现形式以满族地区的剪纸艺术,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样式,这些既是内容题材的要求,又是满足人民表达独特生活习俗的必然方式。

2.满族剪纸造型手法简洁

满族剪纸艺术充分利用材料技法语言的便利,多用折叠的方法来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用大剪刀,不易勾来转去的剪曲线,故多用直刀硬拐变的剪法,看来若闻铿锵之声,却显出一种类似金石的力度。满族剪纸艺术有着明显区别于汉族剪纸的表现技巧,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逐渐形成了一种造型简洁,粗犷浑厚的独特风格。人物为正面站立,很象古代的岩画。

3.独特的在色彩观

满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红色凶恶。满族是以狩猎为生的民族,自建立清朝的建州女真各部落以来,满族人便生活在长白山区的丛林峻岭中,冬季漫长,白雪皑皑,因此出猎时,白色是最好掩护,一旦身上有红色,极易被野兽发现而招来祸害。天长日久,人们便产生了对白色的崇尚。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理想境界的追求,是人以美的规律和要求去作用、构建外界事物的体现,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的核心和实质。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这种优美的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同时,还激发了人们认识真理和改造外东北民间美术对于色彩应用的特点突出地反映在绘画方面,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农民画。在整个体系中,满族剪纸审美文化还会受到来自外来文化的影响,但由于社会相对自足,东巴审美文化自身体系严格,受外来影响较少,整体性是满族剪纸视觉艺术符号圈中审美文化结构的主要特征。东北农民画除了在题材上反映本地区农民生产生活、造型朴实粗放外,在色彩的运用上突出的表现出黑土上的东北风。东北农民画更多的使用艳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度,特别是画面中主题形象的色彩,纯度更高,对比更为强烈,纯度不高的灰色是农民画排斥的色彩,这种使用色彩的方式突出了绘画“原始”的纯粹性,因而画面显得更加的单纯、明快。热情和信心,促进了人们征服自然,造福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满族剪纸是当时上至皇家;下至黎民喜闻乐见的发展相对成熟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当地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承载与审美对象。

参考文献

[1]卢禹舜.黑龙江美术发展简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张景明,闫海涛.东北民间美术的分类与特征[J].文艺评论,2014(5).

[3]曹保明,丰雪岩,王肃.东北民间艺术地域文化认知探究[J].艺术教育,2017(16).

[4]中国东北民间美术遗产研究新论[J].大连大学学报,2015(2).

作者简介

刘洋,黑龙江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文章为黑龙江省艺术规划项目:《东北地区文化视觉艺术符号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B013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

推荐访问:满族 东北地区 剪纸 浅析 符号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