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湖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若干思考

作者:jkyxc 浏览数: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来发展区域经济是湖北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基于此,结合湖北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对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提出了总体构想和具体对策。

1 湖北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1.1 成矿地质条件

湖北省跨越秦岭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区。以襄北深大断裂(即房县-襄樊-武穴-线)为界,以北为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复杂,发育一套晚古-中上元古代的中深-中浅变质岩系,并分布有变质-交代型及同熔型中酸性花岗岩体以及基性-超基性侵入体。热液活动广泛,成矿条件有利,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磷、金、银、铁、金红石、重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以南为扬子准地台,发育一套稳定性地壳沉积物。鄂东南和鄂西地区为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沉积地层。而鄂中地区阻汉平原为一套覆盖在古生代褶皱之上的新生代红色砂页岩。鄂东南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具有有利的热动力成矿条件,形成了铜、铁、金、铅、锌、硫铁矿等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鄂西地区以磷、铁、金、银、钒、煤、硫铁矿、石墨为主。鄂中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岩盐、石膏、芒硝等矿藏。

1.2 矿产储量

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能源资源较为短缺外,其他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矿产类型多,矿种齐全,资源量大。其探明矿产种类和储量居全国第九位。已发现的137种矿产中,金属矿产49种,非金属矿产76种,能源矿产9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优势矿产磷、铁、铜、岩盐、石膏、水泥、石灰岩等40多种已探明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磷、金红石、硅灰石、石榴子石和泥灰石等5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金、汞、锰、钒、镍、铊、钼、独居石、磷、水泥、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耐火粘土、蛇纹岩、碘等矿储量居全国前7位。矿产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特点。石膏、岩盐、钙芒硝、石油集中分布在鄂东和鄂西两地,尤其是鄂西、铁矿占全省总储量和的72%,磷矿占90%以上,硫铁矿占75%以上,锰、汞、石墨、银金矿、银钒矿等几乎全部集中分布在鄂西。全省有57种矿产资源储量列居全国前十位,全省保有矿产储量潜在总值14728亿元,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2.48万元(覃家君,2006)。

1.3 矿石质量及结构

湖北省矿产中部分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品质优良,富矿多。如金属矿产中的铜矿(富矿占61%)、矽卡岩型铁矿;非金属矿产中的盐矿、石膏、花岗岩、大理岩、萤石、石墨、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等。而铅、锌、锰、镍、钒、铬等金属矿产和磷、硫、铌、钽、稀土等矿产则以贫矿为主。在矿床组分上,伴生矿产多,往往共生有多种矿产和伴生有用矿物和元素,若能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可以使一矿变多矿,大大提高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如鄂东南的铜铁矿床,伴生有锂、铷、硼、碘、溴等。

1.4 矿产分布及其组合

矿产分布不均匀。主要矿产储量分布相对集中,而且矿产配套较好,有利于形成规模开发。如铁、铜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又有冶金辅助原料(熔剂石灰岩、白云岩、萤石及冶金用砂岩等)配套,从而形成武汉-黄石-鄂州冶金工业走廊。又如盐、石膏、芒硝、石油主要集中于江汉盆地,而磷矿、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产集中分布于鄂西南地区。因此在鄂中建成了石油化工、盐化工等化学工业基地,在鄂西南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及建材工业基地。鄂西北地区的银金矿、金红石矿、重晶石矿、磷矿等矿产资源分布使得本区有可能成为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1.5 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矿产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大宗矿产多,高值矿产少;传统矿产多,急缺矿产少;难选冶贫矿多,易采选富矿少。(2)矿山规模偏小且分散,矿山对资源占有量大,开采量小,可供规划开发空间狭窄;(3)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经济社会效益欠佳;(4)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5)政策法律环境欠佳,矿产资源资产效益低下,资本扩张和引资能力较弱;(6)国有矿山企业比重偏大,乡镇集体、个体矿山管理水平偏低,过于关注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链短,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贡献因子偏小。

2 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初步构想

2.1 基本思路与设想

(1)以中部崛起和率先发展战略为契机,紧紧围绕湖北省“十二五”计划纲要,超前准备,加强勘查,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2)发展传统优势,增强资源储备,拓展新兴领域,加强国家急缺和市场急需矿种勘查与开发;

(3)扩大改革开放,加速引资勘查,立足“找大资源,办大矿”的原则,力求做到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2 总体布署原则

新一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可表征为:大力开发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和适合在省内进行适度深加工的矿产品,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大本省的GNP总量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湖北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支柱地位,是整个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石;(2)以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为矿业开发的增长极进行基地建设,是推进和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目标的关键。湖北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现状表明,湖北的矿业发展只能沿几个重点资源富集区和交通干线展开,形成产业发展极带动其他产业发展;(3)产业协调发展应重点抓好的工作,一是全面资源开发与资源富集区的重点开发,二是资源开发中的资源优势导向和市场优势导向,三是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湖北矿业发展的资金积累除国家重点项目投资外,主要依靠省内矿业自身积累转换调节,因此,应以发展在矿业支持下的能源一重化工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协调其他产业发展,形成以矿业为先导的产业环链和产业集群。(4)实行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战略方针。针对生态基础脆弱,强度开发已造成资源环境不协调的现状,加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度。

2.3 战略目标期望

根据湖北矿产资源特色及区域成矿条件,在充分考虑市场潜力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以开发优势矿产为重点,加强新兴特色矿种勘查,增强资源储备。(1)建立两个具全国意义的国家级矿业开发基地:一是鄂东南铁、铜、贵金属产业基地;二是鄂西磷及磷化工产业基地。(2)建立一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即鄂西北地区稀土、贵金属(银、铂钯)为主的后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3 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的路径选择

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实施湖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在产业导向和布局上,应充分发挥本省能源及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

(1)强化地矿工作的基础地位,加强矿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软、硬环境,这是关系矿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加强地质勘查,尽快改变地质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不断寻找和探明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矿产资源,为矿业开发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这是地质勘查与矿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

(2)湖北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再加上长期以来对矿产资源开发未能遵循客观规律,进一步引发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矿产开发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制约,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湖北矿业发展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和方针,走“生态矿业,绿色矿业”的发展道路,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资源导向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3)大力调整矿业结构。当前和近期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勘查与开发并举,以勘查促开发”的方针,加大矿产资源勘查的力度,尤其是重点矿种的重点资源富集区的矿产勘查力度,确保矿产开发有充足的资源基础;二是重点加强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三是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尽快改变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与增值;四是优化矿业布局,提升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一般,正确处理铁、铜、磷、盐、建材等传统优质资源与金、银、钒、稀土等新兴非传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五是既要抓紧矿产勘查工作的实物工作量投入,亦要重视地质科研与新理论、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地学研究与矿业开发的产业科技水平;六是大力调整和优化矿业所有制结构,利用矿业权流转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培育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并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政策导向,将本省的资源优势与省内外的资金、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促进矿业、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4)矿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要在矿产资源勘查与矿业开发中实现大的突破与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工程,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4 实现湖北矿产资源优势转换战略的对策

为加快湖北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转换为经济优势的进程,除用足、用好、用活中央给予中部地区和地质矿产勘查业的优惠政策外,还需中央和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持。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及政策建议:

4.1 高度重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已成为保障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要十分珍惜矿产资源,在已探明的优势矿产资源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优势资源的转换战略。第一,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建立企业集团。要以国家紧缺矿产资源为重点,以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为主体,走企业集团化道路。要量力而行,有重点地实施勘查与开发,千万不要因为资源丰富就全面放开、铺摊子;要有重点地改造、建设有特色的黑色、化工、有色产业基地;建立具有抗风险、科技进步程度较高的集团化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努力构造产业链群,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重视形成规模效益。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始终把握市场的有效需求。矿产资源属全球性范围配置的资源,铁、铜、磷等矿产从来就是全球性战略资源,在国际资源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正在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构想。因此,湖北矿业开发与发展,要在国家开放市场中进行定位,要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思路。决定地区矿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地区的资源禀赋。矿业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行,以提高矿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求得效益最大化。第三,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矿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骨干企业的科技水平起点相对要高,技术改造和新建的矿山企业,应建立在先进的科技装备水平上,千万不要重复管理粗放、劳动密集的传统工业模式,努力探索新的办矿模式,切实推动和实现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特别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开发和引进先进的探、采、选、冶技术是湖北矿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最有效路径。

(2)世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与我国资源的互补性很强,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保障湖北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和区域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如果一味强调资源自给,湖北将不得不开发成本高、稳定程度差的矿产资源,使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下滑,最终导致战略上的不安全。但完全依赖国际资源市场,也会导致一系列不确定风险。因此,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湖北乃至国家资源安全的唯一选择。

(3)加强主要矿集区资源和优势矿产的勘查与开发,保持国内外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的合理比例,平衡国际资源贸易利益及国际资源风险;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已有矿产资源,减少资源消耗量。一是要加强主要矿集区矿产资源和超常矿产的勘查与开发。矿集区是大宗矿产资源的支柱,它占探明总储量的80%以上。应该完善矿产资源的资产价值科学体系,走科技型的资源勘查道路,开展外围和深部找矿,使老的矿集区资源基地可持续发展,新的矿集区成为新的资源基地,这是解决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关键。超常矿产(指新矿种、新类型、深部矿、极贫矿、难采矿、难选矿等)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现有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对于埋深千米以下的矿床,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必须重点开展研究。低品位贫矿床是本世纪的重要开采对象,为此,必须开展溶浸采矿与复杂共生难选矿的研究,为低品位贫矿床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二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目前湖北的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在30%左右,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提高矿床开采的回收率,降低贫化率,综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和适度消费、杜绝浪费的生活服务体系,以减少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降低资源的供给量。

(4)大力加强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重视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建立矿产资源供应的后备基地。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探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中部地区。目前,中部地区单位面积的勘探投资不仅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亦低于西部地区。许多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程度低,虽然有良好地质成矿环境和找矿远景,但却资源远景不清,可供设计建设的资源基地明显不足。因此,重视和加强地质基础工作,把勘查作为本省矿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势在必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优势矿产资源,应加大地质勘探的投入力度,为矿业开发提供足够的矿产储量。在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同时,要重视确立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管理,坚持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的基本原则,严格实施矿产储量登记及规划分配制度。在中央、省统一进行矿产储量登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地方需求及矿产状况,统筹兼顾国家、地方利益,划定中央及地方对各类矿产的使用权。要确立矿业权登记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及争、抢现象,依法建立有序的探矿、采矿秩序,杜绝乱采滥挖。

4.2 深化地质矿产勘查和矿业投资体制改革

坚持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找矿、谁受益,谁开发、谁受益”的矿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吸引省内外资金进行风险地质勘查,鼓励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参与矿产勘查开发的融合型、规模型矿业经济。

(1)重点扶持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矿业开发业。在现阶段,主要扶持以铁、铜矿为主发展黑色、有色金属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金矿为主发展黄金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磷、盐、重晶石矿为主发展化学工业的矿产开发业,以石灰岩、花岗岩为主发展建材工业的矿产开发业,积极探索和发展矿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

(2)制定具体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优惠政策。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享受湖北省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同等优惠政策,其中占用非农业耕地、非人工草地应免征使用费;占用耕地、草场、林木等也应按规定的最低标准收费。全省各地、各部门应本着“只求所在,不争所有”的开发原则,为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

(3)加大湖北省专项地质矿产勘查基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湖北的战略性地质勘查工作和对重点区块和重点成矿区带的系统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发现和提交可供国家规划和开发矿产储量,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同时大力扶持以湖北优势及特色矿产开发为主的矿业公司上市,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4.3 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湖北矿业投资环境

(1)树立新的开放开发意识。从改善湖北矿业投资环境的角度考虑,应当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开发的意识。必须抛弃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观念,站在更广的开放层面看发展,站在更高的开发层面看未来,实行全方位的对内对外开放,广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开放的意识深化地矿改革,以开放的意识构建矿业权市场。二是树立立足市场搞开发的意识。“立足资源搞开发”是曾经长期固守的传统发展思路,资源相对丰富,市场潜力较大,只能说明有基础条件,但资源再多需要转化,潜力再大也要变成现实优势。所以,必须改变过去“靠山吃山”、粗放经营的做法,树立市场观念,用市场眼光看资源,立足市场搞开发,研究“市场需要什么,我能开发什么”,真正把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置于广阔的大市场之中。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湖北矿业大开发,并不等于“大开挖”。决不能以牺牲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代价,再不能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制定区域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政策措施以及引进资金搞开发前,必须充分考虑保护生态环境,考虑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以省委、省政府实施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为契机,不断提升湖北矿业投资的“硬环境”。过去,湖北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在于“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条件差、体制转变滞后、资金十分短缺等“硬环境”的劣势未能得到有效克服和好转。充分利用中部率先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不断提升矿业投资的“硬环境”,是推动湖北矿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3)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下工夫改善矿业投资的“软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当代经济三大国际性潮流,这三大潮流相互作用,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省市区纷纷进行多方面战略性调整。而政府在这种调整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培育和维护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政府应当在已有的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实行宏观调控,政府应当基本退出对矿山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矿山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都应该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利益原因和经济原则去考虑,政府则应当重点考虑建立和维护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矿业权市场秩序。”

任何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伴随区域性基础条件的改善和融入一种开放合作的大环境而来的。要实现湖北矿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思想的跨越为前提,以改善基础条件为起点,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引进外资,加大区域开放开发为重点,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觉探索新的方法,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从而为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为实现湖北矿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4.4 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提高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

(1)高质量矿床及其意义

高质量矿床是指那些规模大、品位高、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容易开采和加工的矿床。开发高质量矿床具有生产成本低、现代化技术程度高、矿山寿命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确定高质量矿床勘查战略是加速发展湖北矿业的重要举措;发现高质量矿床不仅将给地矿部门本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将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近20年来,采矿技术发展较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矿业发达国家,自动化采矿技术已实现或正在实现,例如,加拿大Inco公司在肖德贝里矿业井下各中段的采矿工作都可以通过卫星在大约400km以外的多伦多市区内的控制室进行遥控;露天开采都已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同时,采矿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例如,加拿大安大略省Kidd Creek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开采深度已达2000m;南非Anglo金矿公司正在着手准备开采垂深为3500~5000m的金矿储量。湖北大部分国有矿山已经实现机械化,正朝自动化方向迈进,现代采矿业已成为广泛应用高新技术的领域。显然,推动采矿技术迅速发展的力量源于高质量矿床,只有高质量矿床才能使现代化采矿的技术经济效益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勘查高质量矿床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每一种矿产通常都有多种矿床类型,不同的矿床类型所赋存的地质环境和经济价值往往差异很大,因此,目标矿床直接影响到勘查战略和投资效果。勘查高质量矿床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品位一吨位图上确定该矿种的高品位、大吨位的矿床类型,然后根据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勘查靶区、勘查技术、项目经费预算以及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勘查靶区的确定。目前,需要深入研究在湖北哪些地区具有寻找哪种类型的高质量矿床的潜力,并且确定出这些质量矿床类型的特征性勘查准则。

在技术手段方面,勘查高质量矿床面临的并不是缺乏某种技术,而是如何创造性地组织利用好现有的技术,充分发挥现代技术最佳组合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施高质量矿床勘查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关系到项目的成败,每一个重要的决策都必须基于对各种技术手段所获得信息综合分析。GIS技术为勘查决策提供了一个省时、省钱而且高效的极为重要的工具。

4.5 构建区域矿产资源基础研究创新体系

面对矿产资源严峻形势,除实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矿产资源储备,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等政策和措施外,还必须加强有关矿产资源形成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形成适合湖北地质情况的矿产资源基础研究创新体系。为保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提供坚实基础。

也许矿产资源采选业因素在短期内对湖北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影响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影响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矿业投资、矿产资源采选业和相关原材料制造业。矿业投资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而言湖北国内生产总值将上升0.61个百分点;矿产资源采选业产值提高1个百分点,湖北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0.041个百分点;相关原材料制造业产值总额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外汇储备平均将增加0.19个百分点。短期来看,相关原材料制造业因素是短期湖北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当相关原材料制造业产值和矿业投资增速提高时,湖北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会相应提高。

推荐访问:湖北省 矿产资源 勘查 若干 思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