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3种药剂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效果试验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赤·吲乙·芸薹(碧护)和苦参碱+碧护与生化复配制剂甲维盐+碧护开展了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用1.8%阿维菌素EC 375g+碧护600g、1.5%苦参碱SL 4 500mL+碧护 600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 450g+碧护600g,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药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在81%、83%、85%和81%以上,且药后10d和17d甲维盐+碧护与阿维菌素+碧护、阿维菌素+碧护与苦参碱+碧护差异不显著,甲维盐+碧护显著高于苦参碱+碧护。

关键词:番茄;温室白粉虱;生物农药;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4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67-03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最早发现于南美洲,有几种不同的种类,常见的是温室白粉虱。该虫1975年始发现于北京,现几乎遍布全国,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已知寄主分属114个科670种植物,中国已知70科270种。几乎所有蔬菜均可受害,以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豆类蔬菜及叶菜类蔬菜受害严重,还能危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和烟草等,大发生年份露地蔬菜、花卉受害也较严重[1-7]。白粉虱不仅可引起煤污病,严重降低番茄的商品性,还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该虫虫体微小,繁殖力极强,在温室内白粉虱1a可发生10余代,大约1个月完成1代,世代重叠发生[3]。成虫、若虫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其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冬季温室蔬菜上的白粉虱是春季塑料棚和露地蔬菜的虫源[8-13]。近年来,设施蔬菜白粉虱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被害率几乎达到100%,产量损失达23%~30%,个别温室几近绝收,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的产量和质量[14-15]。

南充市自2010年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大棚番茄因多年连作,温室白粉虱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秋番茄已到白粉虱第10代左右,发生危害尤为严重,如温室白粉虱防治不力,导致番茄病毒病发生和危害严重,致使产量损失50%以上,甚至绝收。因此,做好现代农业示范区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防治工作,减轻白粉虱发生危害程度,减少白粉虱传播病毒病几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残留和环境污染,确保番茄生产、农产品质量与贸易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16],确保番茄达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和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笔者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方法,于2014年秋季在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锦绣田园温室大棚进行了苦参碱、阿维菌素和甲维盐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指导本地和全国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防治有效药剂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及来源与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番茄,品种为金棚2161(大番茄),西安金棚种苗有限公司生产;绿宝石(小番茄),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生产。防治对象: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锦绣田园钢价智能温室大棚,大棚面积0.67hm2,新基质栽培,基质钵长50cm,宽30cm,每钵两头各栽1株,钵与钵连排成行,行长20m,2行之间留走道40cm,钵与钵间不留间距。

1.3 供试药剂及来源 1.5%苦参碱SL,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1.8%阿维菌素(蓝锐)EC和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SG,均为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南充市龙宇农化有限公司经销提供;0.136%赤·吲乙·芸薹(碧护)WP(以下简称碧护),德国阿格福来农林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南充市龙宇农化有限公司经销提供。苦参碱和阿维菌素均为生物农药,甲维盐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制剂。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1)1.5%苦参碱SL 4500mL/hm2+碧护WP600g/hm2;(2)1.8%阿维菌素EC 375g/hm2+碧护WP600g/hm2;(3)5.7%甲维盐SG 450g/hm2(对照药剂)+碧护WP600g/hm2;(4)清水对照(ck)。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0m2。为使受害番茄尽快恢复生长,各药剂均加生长调节剂碧护。

1.5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上述试验地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发生地进行,白粉虱虫株率和虫叶率均为100%,平均每叶活虫数9头,发生较重,系番茄初果期,各处理均用卫士静电喷雾器对水900kg/hm2均匀喷雾番茄植株上下部防治第1次,10月17日、24日和31日进行第2次、第3次和第4次防治,同时对番茄病毒病进行了药剂兼治试验。

1.6 调查方法 施药后10、17、26、35d(即11月10日、17日、26日和12月5日),在试验各小区随机选有代表性的3点取样调查,每点标定调查5株,并在不惊动虫子的情况下,仔细检查叶子背面,记录活虫数,且是在早晨成虫不大活动时调查叶子,从而计算出整个试验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17]。

1.7 气象情况 试验期间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日气象资料见表1。温室内温度:药后11月10日、17日26日和12月5日4次调查温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3℃、75%、21℃、73%、21℃、73%和19℃72%。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采取常规统计、平均数、标准差、概率计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17-18]。计算公式如(1)~(2)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比较 生物农药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结果(表2)表明,‘金棚2161’用甲维盐(对照药剂)+碧护效果最好,药后10、17、26、35d虫口减退率比阿维菌素+碧护、苦参碱+碧护和清水对照(ck)分别低7.4、11.1、106.2,6.2、12.4、130.9,3.6、6.1、156.7和1.2、4.9、169.1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比阿维菌素+碧护和苦参碱+碧护分别高6.5、9.8,4.4、8.7,2.1、3.5和0.6、2.4个百分点;阿维菌素+碧护和苦参碱+碧护药后10、17、26、35d虫口减退率比ck分别低98.8、95.1,124.7、118.5,153.1、150.6和167.9、164.2个百分点,防治效果分别为87.0%、83.7%,87.8%、83.5%,87.3%、85.9和83.4%、81.6%。‘绿宝石’品种亦是用甲维盐(对照药剂)+碧护效果最好,药后10、17、26、35d虫口减退率比阿维菌素+碧护、苦参碱+碧护和清水对照(ck)分别低6.2、9.9、104.9,6.1、12.3、129.6,3.8、7.5、154.4和2.5、6.2、166.7个百分点,防治效果比阿维菌素+碧护和苦参碱+碧护分别高5.5、8.8,4.4、8.8,2.2、4.4和1.3、3.1个百分点;阿维菌素+碧护和苦参碱+碧护药后10、17、26、35d虫口减退率比ck分别低98.7、95.0,123.5、117.3,150.6、146.9和164.2、160.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分别为87.9%、84.6%,88.5%、84.1%,80.2%、76.5%和83.6%、81.8%。

2.2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药后10d和17d调查防治效果均是2个番茄品种用甲维盐+碧护与阿维菌素+碧护、阿维菌素+碧护与苦参碱+碧护差异不显著,甲维盐+碧护显著高于苦参碱+碧护;药后26d和35d几个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2.3 安全性分析 各供试药剂对番茄生长安全,不影响番茄的开花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1)10月中旬至11月气温偏高、阴雨寡照偏多、特别是棚室温度23~19℃,相对湿度72%~75%,基本在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适宜温度18~27℃[1-2]和湿度范围,有利于温室白粉虱的发生蔓延。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苦参碱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复配的甲维盐,在温室大棚秋季番茄2个品种温室白粉虱发生较重情况下,从10月10日开始,每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对难治的温室白粉虱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后虫量显著减少,因白粉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通过药剂防治,皱叶变展叶,黄叶变绿叶,病症明显减轻,病毒失去浸染能力。药后10、17、26、35d,防治效果分别达83.7%~93.5%、83.5%~92.9%、85.9%~90.6%和81.6%~84.9%。阿维菌素、苦参碱和甲维盐分别加碧护均可用于番茄温室白粉虱防治,持效期可达1个月以上,使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2)本研究连续4次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碧护、苦参碱+碧护和甲维盐+碧护防治设施秋番茄温室白粉虱得到的药后10、17d防治效果,与曲玲等[8]、刘海清等[10]、李兰等[11]、何勇明等[13]、魏周玉[19]报道的结果一致,比宋瑞生等[9]、吐尔逊等[20]报道的阿维菌素和苦参碱防治效果高13.3~26.8个百分点,比吐尔逊等[20]报道的阿维菌素防治效果高4.1~27.6个百分点,持效期长达35d以上,比前述报道长15~25d,可能与施药次数比前述报道多3次有关,亦可能与添加了碧护(生长调节剂)有关,还可能与药剂质量有关,也可能与同时兼治的病毒病有关。由此认为,要想有效控制温室白粉虱的发生危害,最好连续施药4次,并添加恢复生长的调节剂,以促进植株迅速恢复生长,增强抗逆能力。

(3)本研究仅1a试验,防治效果是否真的比宋瑞生和吐尔逊等报道的高,持效期是否比前述报道的长,是否与施药次数、添加生长调节剂、药剂质量和兼治病毒病有关,以及阿维菌素、苦参碱和甲维盐防治适宜剂量尚未研究,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4)本研究得到的每hm2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EC 375g+碧护WP600g、1.5%苦参碱SL 4500mL+碧护WP600g和生化复配制剂5.7%甲维盐SG 450g(对照药剂)+碧护WP600g,在苗期-初果期白粉虱发生初期,每7d施药1次,连续施用4次,可以保证35d以上不再施药,有利于减少结果期施药,减少农药对番茄果子的污染,促进番茄达到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因此,这3种药剂+碧护,不仅可以作为防治白粉虱的理想药剂,而且可以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理想药剂,确保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石明旺.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第三版·无公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植物医生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13-314.

[5]董伟,张立平.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彩色图谱(修订版)[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6]刘慧莲.不同药剂对设施蔬菜温室白粉虱防治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2011(24):165-166.

[7]万秀娟,胡京昂,李自娟,等.温室番茄白粉虱的生态防治[J].长江蔬菜,2014(3):56-57.

[8]曲玲,李程,侯玉霞,等.苦参素防治温室白粉虱的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06(6):44-45.

[9]宋瑞生,管翠霞,侯奎华.几种生物药剂对设施蔬菜温室白粉虱防治药效试验[J].河北农业科技,2011(5):52.

[10]刘海清,庞占军,关丽娥.25%吡蚜酮WP防治白粉虱的药效试验[J].北方园艺,2010(18):186-187.

[11]李兰,张战利,张渭薇,等.0.6%印楝素乳油防治温室白粉虱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4):32-33.

[12]徐丽萍,王惠霞.温室白粉虱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青海科技,2006(4):13-14.

[13]何勇明,陆文科,陆洪元.四种农药防治温室白粉虱的药效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131-1132.

[14]常虹,岳学友.豫东地区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83-85.

[15]宋瑞生,王敏良.冀东地区设施蔬菜温室白粉虱无公害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0(7):223-224.

[16]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5-9.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980.16—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温室白粉虱[S].http:///p-9913954126118.html.

[18]马育华.试验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19]魏周玉,李锦龙,陶树春,等.6种生物药剂防治白粉虱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06(5):22-23.

[20]吐尔逊,吴静,郭文超,等.不同药剂防治设施蔬菜主要害虫温室白粉虱的防效[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56-359.

(责编:张宏民)

推荐访问:白粉 药剂 温室 番茄 防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