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试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腹地唯一的沿海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物质交流、资源与产品运输流转的重要通道和依托。同时,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又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群的核心货源腹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二者协同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腹地;协同发展

收稿日期:2010-10-21

作者简介:赵艳红(1967-),女,河北宁河人,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在这一区域中,包括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它们是正在培育的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这五个产业集聚区由新建成的高速滨海公路连接成一体,形成了辽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2005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沿海经济带,打造沿海经济强省。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是大东北经济圈的主体。东北地区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一五”时期规划的156个重大项目中有56个落户于此,钢铁、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力、军工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工业也集中布局在东北。以东北为龙头的老工业基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使我国在很短时间内拥有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东北腹地曾有“天下粮仓”、“资源宝库”的美誉,拥有大量的矿产、林地、农田、草原等自然资源。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东北地区受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普遍出现了产业结构老化、资源枯竭和经济相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象。自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向东北地区倾斜,东北腹地经济结构进入优化升级的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扩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速自身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沿海地区被推上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大连是我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辽宁沿海地带由于连接东北亚各国的地缘位置,处于日本和韩国连接大陆的重要口岸位置,充当着东北亚地区产业链条和经济合作的中间环节。这一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先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其内陆腹地向北可延伸至整个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部分地区,腹地规模巨大且交通便捷。辽宁具有吸引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重化工业、装备制度和造船转移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发挥必须借力于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协调发展。

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前沿、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欧亚地区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大陆桥”之一。沿海经济带不仅是辽宁,也是整个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经济开放带,沿海各主要港口,承担了辽宁及整个东北腹地的内外贸易的绝大部分。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为主导的重工业基地、林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每年通过大连等沿海口岸输出大量的石油、钢铁、建材、玉米、化工原料、机械设备等物资,同时输入大量的煤炭、金属矿石、小麦、钢材等物资。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目的,不仅限于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其战略目的在于通过沿海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沿海与腹地互动的发展态势,进而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沿海经济带连接内外两个市场,能够显著提高地区经济的外向度,引导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辽宁沿海与经济腹地之间存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通过沈大、沈山、哈大等区域干线以及连接丹东港与牡丹江沿线的东北东部铁路以及连接锦州与辽西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东北西部交通发展轴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最终将辐射辽宁、东北三省,乃至内蒙古东部地区,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林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随着其经济发展和壮大,也必将成为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有利支撑力量。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的进展情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新开辟出的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载体,正处在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由点连线、由线扩面、由面成带的进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必然伴随着一个临港产业的吸入问题,它渴望东北腹地的一些适合临港发展的龙头企业高端产业项目移入到临港园区,继而通过产业链传导、扩散,发挥对腹地相关产业的牵引力。东北腹地参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具有一些实质性进展,沿海与腹地在产业布局上有了更多的融合。

(一)将适于沿海发展的某些加工过程直接布局到港口附近

腹地企业向沿海迁移,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考虑物流成本、产业配套、市场拓展、发展空间等因素的理性选择。东北腹地经济区域内的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向辽宁沿海迁移,主要体现为大企业部分生产环节和新建项目的临海布局。并通过项目和产品生产环节的异地网络联系,加速了沿海与腹地间的资源和产品的双向流动。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将通过在大连的投资,形成系统化的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包括压力容器、环形吊、核岛等核电设备的核心部分均会位移到大连基地生产,从而实现巨型装备的顺利出海。一汽集团一汽客车大连客车厂将作为一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唯一生产基地。同时,产业迁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而是在迁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和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如鞍钢500万吨精品钢项目布局在营口临海产业基地,不仅有效降低了矿石进口和钢材出口的运输成本,还是由鞍钢全流程自主设计、集成、施工建成,是工艺技术先进、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较高的现代化全流程绿色概念沿海钢铁厂。

(二)沿海和腹地物流通道和传输体系建设,为推进产业互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同时,紧密衔接东北、内蒙古等广大腹地的港口集疏运功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建设完善中。在东北中部,正在建设的哈大电气化铁路,与哈大高速公路、铁路和东北原油管道互为支撑,使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长春吉林经济带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与沿海经济带联结更加紧密。东北东部铁路的建设,将使东北东部10个腹地城市与大连、丹东两个出海口融为一体,必将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设立、港腹间的海铁联运方式、内陆“干港”和沿海港口的合作的拓展,对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带动东北腹地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设立、港腹间的海铁联运方式、内陆“干港”和沿海港口的合作的拓展,对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带动东北腹地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以大连为龙头,沿海地区金融业不断向腹地辐射

大连是首批金融对外开放的城市,经济多年发展,大连金融业发展,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金融门类最全、金融机构是多、金融开放度最高、各项主要金融指标最好的城市。大连商品交易所是我国仅有的三家期货交易所之一,对东北腹地的粮食生产、物流、加工具有很高的指导作用,已经成为各粮食主产地、各大粮食加工企业、粮食贸易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东北各省政府都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大连的外汇交易占东北地区的一半,在大连的部分金融机构业务覆盖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大连银行已在沈阳、营口设立了分支机构,百年人寿辽宁分公司也已经设立哈尔滨银行、吉林银行、包头银行等腹地的金融机构在大连设的分支机构,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龙头和核心的大连,与腹地的金融联系日益密切,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快速推动中。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整合港口资源,以大连为龙头,加快组建辽宁港口协调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和需要出发,运用市场和行政两种手段,对经济区内的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广西自治区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之初就把全域的三港(防城、北海、钦州)合一、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管理。三大港口整合,实现了经济区内不争货源、不竞相压价、不恶性竞争的良好格局。辽宁要在天津港等周边港口群激烈竞争中力拔头畴,必须形成港口群的整体优势。目前,各港口之间竞相发展,但也出现了过度竞争,致使一些货源流失到外省港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国务院通过的“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整合沿海港口资源。所以,应根据各港口所处的区位特征、所依托城市和腹地的经济类型以及集疏运条件,合理确定各港口在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和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当前,关键性的问题是按照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和港口税收归当地的原则搞好港口的整合,并在整合的基础上使辽宁港口群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通过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分工,明确大连港口的核心地位,合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大连港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仅就目前情形来看,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只靠大连港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发挥辽宁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科学有效地整合全省港口资源,组建辽宁港口集团,形成群体效应,共同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港口集团的成立,可以打破现行行政区划的束缚,调整利益关系。可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分工,协调发展。港口集团的成立,全省港口网络的形成,犹如打通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脉,为沿海六市一体化发展提供内在依据。

(二)沿海和腹地物流通道和传输体系建设,为推进产业互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同时,紧密衔接东北、内蒙古等广大腹地的港口集疏运功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建设完善中。在东北中部,正在建设的哈大电气化铁路,与哈大高速公路、铁路和东北原油管道互为支撑,使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长春吉林经济带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与沿海经济带联结更加紧密。东北东部铁路的建设,将使东北东部10个腹地城市与大连、丹东两个出海口融为一体,必将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

(三)打开三条通道,拓展辽宁沿海经济带腹地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对外开放的平台。要确立这样的定位,就要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和布局。打通三条贯穿东北亚的国际通道,铺展开辽宁沿海经济带腹地,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供陆上支撑,为我们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升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一是要完善疏通南起大连经沈阳、长春、哈尔滨、黑河到俄罗斯的布拉格维申斯克(海兰泡)通道。二是要加快建设南起丹东经通化、图们、珲春、牡丹江、绥芬河到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以及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通道。三是要打通连接南起锦州经赤峰、锡林郭勒、蒙古国的乔巴山到俄罗斯赤塔的通道。这三条通道基础条件差距很大,有的需要完善加强,有的需要加快建设,有的则需要规划连接。三条通道所辐射的广阔腹地,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动脉一旦打开,它将不可阻挡地推动和支撑辽宁沿海经济带飞速发展。当源头活水滚滚而来的时候,我们就要主动担负起承接拉动的历史重任。

(四)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发展港口经济,促进区港联动,鼓励“飞地”经济和特色园区发展,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

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3种类型的开发区,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推动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互利共赢,鼓励黑、吉、蒙设立沿海飞地和具有飞地意义的特色园区,完善“飞地经济”的政策以及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对沿海地区的整体开发,发挥港口经济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拉动效应,通过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发展,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通过沿海地区的多个点的发展,逐步形成沿海地区连片发展集聚;通过“飞地”的示范效应,带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对外开放先导区的先行先试,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实现由先后顺序到协同发展的演变。

(五)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通过改革、改制和重组,在东北地区培育一批相互参股、相互联系、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一是推进跨区域的企业重组,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跨区域大型企业集团,这对于东北地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至关重要。沿海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区位、对外开放、城市环境等优势,积极主动地推进跨区域企业重组。对于有吸纳实力的大型企业,应该积极吸纳腹地的企业加盟,实现资产经营一体化。同时,鼓励腹地具备实力的大型企业到沿海地区收购和兼并企业。二是积极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加快对沿海地区国有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积极吸收腹地的法人或自然人入股。要把东北经济区内的上市公司作为重点,吸引这些上市公司到沿海地区投资,收购企业,拓展事业,争取把上市公司的总部或开发机构、营销机构吸引到沿海地区落户,使沿海地区成为东北经济区上市公司的决策中心和营销中心。三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东北地区扶持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使其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开展跨国经营,成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民营骨干企业。总之,通过培育利益共同体,使企业成为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主体,加速推进东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

(六)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新型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增长极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牵动力,也是形成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通过分析尚未结束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要实现突围,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高科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旋律。必须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培育高科技、大规模的新型产业和主导产业基地,辐射东北腹地。要构造高科技、大规模的新型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综合服务平台,保证企业发展中所必需的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各种资源供给充足,促进企业降低成本,让企业充分享受到规模经济和外在经济的好处,使沿海经济带更具吸引力和牵动力。要营造良好的催生新型产业和主导产业的社会氛围,扶持新型产业和主导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流的服务环境等,促进高科技、主导产业和大规模新型产业园的形成与发展。要建立一整套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管理机制,为人才创造用武之地,营造适合各类人才发挥特长,劳有所获、劳有得乐的良好氛围。

(七)以金融为纽带,打通沿海与腹地协同发展的血脉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发展的命脉。东北腹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技术人员聚集,但由于缺乏资金和良好的体制机制,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难以实现发达的交通物流网络。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可以依托港口天然优势和不断提升港口服务水平为腹地发展提供支持,但实现腹地和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的大前题是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金融业相对发达优势,可以为沿海与腹地协同发展打通血脉,支持和推动腹地经济发展。一是通过金融租赁、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等满足腹地企业资金需求,提高其生产加工竞争力。二是通过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有优势和产业联动性、互补性强的产业不断集群,形成某一产业的高度聚集,推动汽车、装备制造、造船、信息等优势产业形成聚集效应。三是通过发展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四是通过上市,实现直接融资,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管理水平。五是通过有实力的企业尝试设立新的金融组织,满足其自身发展需要,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六是通过活跃金融市场,为企业融通资金、节约资金成本、提高资本收益创造便利。

(八)建立东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协同发展机制

一是加强腹地与沿海地区政府间的沟通与协调。目前,政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加强政府间交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对指导和带动企业间合作意义重大。已经有的东北地区“四加二”城市发展论坛和辽宁沿海城市交流平台对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强企业间合作。东北腹地的优势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企业与沿海地区的港口、物流和相关企业通过资本纽带开展合作,是推动腹地和沿海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间的合作,也将信息交流带来便利,对企业降低成本,创新产品,赢得商机和发展战略同盟都有很大的作用。三是加强人员的交流。东北腹地和沿海地区通过加强政府间和企业间的人员交流,可以实现观念上的通融和进步,进而为协同发展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胡建伟.论环渤海开发战略背景下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J].管理世界,2006,(12).

[2]徐江.辽宁沿海经济带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8,(03).

[3]李靖宇,于潇.关于开发创建东北东边道沿线经济带的现实论证[J].中国软科学,2007,(12).

[责任编辑:杜红艳]

推荐访问:辽宁 腹地 协同 试论 沿海经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