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它为智慧教学环境的部署及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方案。文章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现有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现状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如何构建基于雨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雨课堂;智慧教学;MOOC;PPT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清华大学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的信息技术融入实际教学中,为教学实践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信息支持,同时为智慧教学环境的部署及混合式教学实施提供便捷可行的方案。河北科技学院近年来已在计算機类专业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改革之列。笔者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使用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开展了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

2 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实践

2.1 教学活动设计的前端分析

本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实践研究。该课程授课的学生数为175人,上课的地点为机房或多媒体教室,教室中可以提供Wi-Fi,方便学生应用雨课堂进行学习。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本课程中的学生存在主动参与意识差、学习效率偏低等问题,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讨论,不敢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质疑,即使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向教师请教。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在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现状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雨课堂的功能特点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设计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活动。

2.2 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笔者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改革之路,将MOOC、微课、雨课堂和传统教学融合在一起[2],实践混合教学模式,力争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前--课内--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1)课前准备。根据现在大学生手机不离身的特点,笔者除了精心制作的教案、微课视频,精心挑选的MOOC资料、思考题、测试题,精心准备的教学大纲、阅读资料等外,利用“雨课堂”,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手机推送课前导学资料,其中包括手机版PPT、学习指导、拟讨论的知识点及MOOC视频、微课视频等。学生根据导学材料要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并将疑问标注“不懂”,教师通过“雨课堂”直接掌握学生预习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教学内容的微调整。

(2)课内实施。实施课内教学时,会自动生成本次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进班。教师首先将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贯穿式梳理,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授。教师边播放PPT,边讲解,引导学生面对面讨论,打开弹幕让学生匿名表达观点想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讨论中学习了新知识,在讨论中解决了疑惑,在讨论中给出了解题新思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推送了适用手机版的C程序编译器,以满足学生随时编写、调试程序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PPT逐页发送到学生手机,帮助学生保存课件及课程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雨课堂”的限时测试,一般是选择题、阅读程序或完善程序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统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答案分布,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授课节奏。

(3)课后总结。课堂讲授结束,教学过程并未停止。教师课后向学生推送复习任务,让学生借此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总结、巩固课堂所学。对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学生随时可查看上课的PPT,重点复习课堂中点“不懂”和收藏的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将学生测试结果的详细数据发送到个人邮箱,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和答案等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改进教学策略,还可以个性化地指导学生。

3 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雨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形式,在不调整正常授课课时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长。其次,要求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有深入了解;最后,要求教师对知识点有更好的把握,能够区分哪种知识点适合哪种讲授形式。

学习监督与有效弹幕方面:基于BYOD的教学形式,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看手机的机会。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正常授课时依然看向屏幕,在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再用手机反馈。关于弹幕,在授课中发现学生会发一些无效的弹幕,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但干扰课程进度。因此教师可以控制开启和关闭弹幕的时间,如需要讨论的时候开启弹幕,在正常授课时关闭弹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新的教学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但是新鲜感过后,学生学习兴趣又会回落。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关键是在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上,工具和环境只是锦上添花,好的教学结构和内容才是高效教学的根本。

4 总结

雨课堂的出现意味着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促使云资源更加便捷地走进课堂,走进众多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这不仅让网上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也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便捷。关于雨课堂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相信随着软、硬件环境的完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相关理论的跟进、教学资源的完备,雨课堂的教学应用将会越来越好。笔者对雨课堂的应用研究还在继续,相关数据及分析结论将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呈现,同时希望本文能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徐晓林,陆虹.混合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基础”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20).

[2]周嘉懿.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12):145-146.

作者简介:余宁(1981-),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学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推荐访问:初探 教学模式 课堂 课程 语言程序设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