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总结 >

“互联网+”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微课的设计实践与研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文章从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难点、拟解决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项目成员分工与进度;预期成果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中职微课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设计;实践与研究

1 研究背景、理论与现实依据、意义

1.1 本项目研究的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才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怎样利用短暂的时间完成一次学习?在这样的需求下,“微课”应运而生。

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满足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既可起到提前预习的作用,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辅助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便捷手段。进入网络全面覆盖的时代,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课题组决定尝试将微课引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汽车“4S店”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学中,以研究其给职业教学带来的影响及作用。

1.2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本课题以学生为中心,主要研究学生学习与教学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基于研究的理论主要以下两种理论。一是现在流行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加坡、德国等许多国家盛行,在我国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它在认识论、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如下:学习是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性的;学习是合作性的;学习是交流性的;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有非智力因素参与。

1.3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研究价值

1.3.1 课题的核心概念

微课又名微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等)设计开展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1.3.2 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对于工作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急需一种支持其信息化教学、网络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因此,从乏味的课堂实录教学视频和常规多媒体课件逐步转变为高效、实用、精炼的新型资源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具有平民化、短小精悍的特性,符合网络数字媒体时代的特点,能够满足学习者、教师的迫切需求。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力量的支撑,微课的教育价值及应用前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实践价值。本次课题的研究,会立足于本校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实情,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研究微课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应用的价值。教师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学习的心理特点、知识理解、实践技能、发展能力的差异,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分析提炼,精心制作出有效微课,同时利用“互联网+”微课平台,使中职学生和培训员工更好地获取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温故知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3)推行价值。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企业员工和中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发突出,同时,教师的角色从主体到主导的转换越发明显。

2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微课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汽车“4S店”企业员工培训中《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主干课程的应用,继而推广到其它专业课程,结合中职学校的环境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在专业學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相关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2)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树立专业课程的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3)教师通过自主搜索教学素材,组建教学资源库,达到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4)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将遵循以下原则:趣味性和生活性原则;层次性与多样性原则;重点性和差异性原则;挑战性和提高性原则。

3.2 研究的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将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方法。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一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具体方法有:(1)制作微视频,让学生课堂上未解决的知识点在课下依然能自我探索,促进反复学习。(2)转变教学模式和思维,探索微视频与教案的结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的作用。 (3)教师制作翻转课堂的个人空间以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和教师课下交流。(4)教师写反思总结,总结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以供更成熟模式的微课探索。制作学生调查问卷,验证微课模式下的学习效果。

4 研究内容

重点在该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主干课程中开展:

4.1 微课设计

微课的设计是决定一个微课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内微课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创建和策略探究两个方面。从“在哪里挖掘知识”、“需要挖些什么”、“怎样对学习进行监督”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微课设计策略。

4.2 微课开发

集中在开发途径、模式、环节、策略、制作技术、平台的开发等方面。就开发途径而言,主要有加工改造式与原创开发式两种。包括合理选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撰写视频字幕、拓展其他资源等环节。就开发策略而言,微课可采取征集评审式与专业拍摄式相结合的开发策略。

4.3 微课应用与共享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分析微课特点与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将这些理论成果合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本课题主要通过微课视频、微视频、作业单等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下实现自我学习、共同探讨、交互答疑等功能。

积极参与各种微课比赛,必须杜绝为比赛而比赛,注重微课的应用实效,切忌走上“重建设轻应用无研究”的老路。

【案例】:(1)分析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施微课的特点及必要性和可行性;(2)研究并分析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开发微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每个大内容再细分若干个小内容,便于实施微课设计方案;(3)研究并设计符合微课内容点和技能点的开发微课的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在设计方案上包含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问题。同时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设计、教具、教学条件、学生作业单等内容;

以五菱系列B12发动为例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作为该项目操作对象。之所以采用五菱系列B12发动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五菱汽车是柳州及全广西的本土品牌,并且在全国市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同时上汽通用五菱与我校进行了校企合作。我校多数学生毕业后就业上汽通用五菱。(2)五菱汽车的B12发动机属于传统部分(机械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中职学生第一年第二学期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主要注意拆装顺序及标记和技术要求。对于中职在校生而言,校内学习就是为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由简入手较易掌握,为第二年学习电控及电器打下基础。(3)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及自学能力,在比较难理解及抽像的地方本课程采用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给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直观及简便。市面上及网络上能找到的汽车专业视频材料几乎都是丰田车系与大众车系的,完整的五菱车系B12发动机视频资料难见基本没有。通过本次项目完成后,将能填补B12发动机拆装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抽像的地方这一空白。

操作项目示范视频主要内容:(1)常用工、量具及相关仪器正确使用的示范视频(例如:120件套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等。)。(2)实训作业书中每一个操作项目的示范视频(例如:活塞连杆组成的拆装的方法、气缸的检修、调气节的方法、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缸体和缸盖的测量方法、节温气的大小循环工作过程等)。(3)各种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视频(例如:机油警示灯常亮、发动机不能起动等)。

以上各种类型的操作示范视频中都将融合企业及4S店的专业素养要求及汽车售后服务企业5S要求。

实训作业书主要内容:实训作业书由若干个实训项目组成,每一个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条款(以某一项目为例):

5 研究难点、拟解决关键问题和创新之处

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教学中“一对多”的问题;(2)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培养的问题;(3)解决新进教师与转岗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问题;(4)解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针对具体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微课设计的空白,并完善该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实施微课教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实践推广到其它专业课程。

5.2 创新之处

(1)针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特点,结合企业实践,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分主干课程进行具体微课设计;(2)研究分析适合开发微课的技能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进行微课设计,并形成整个课程设计方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微课具有借鉴意义。(3)提高教师教学课程改革能力,减少教师工作量,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通过“互联网+”掌握该专业知识的目标。

6 项目成员分工与进度

6.1 项目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初期——立项准备:(1)制定项目实施计划;(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3)召开开题会(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明确分工、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第二阶段:项目进展中——检查和督促:(1)定期召开研讨会及建立例会制度;(2)期中检查;(3)阶段性成果应用与评审。

第三阶段:项目结束——结题验收:(1)撰写研究报告;(2)结题材料、研究成果整理;(3)结题验收;(4)资料归档;(5)成果应用与推广。

6.2 本項目的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6.2.1 准备阶段( 2017年11月——2017年12月)

学习微课知识和设计制作方法。分析并研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开发微课的特点及可行性分析。

6.2.2 2017年12月——2018年4月

分析并细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开发微课的知识点技能点。

6.2.3 2018年4月——2018年10月

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开发微课实施方案。

6.2.4 2018年10月——2019年4月

制作部分微课案例,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

6.2.5 2019年4月——2019年10月

整理完善课题成果资料,成果推广运用,撰写结题报告。

7 预期成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等)

7.1 成果形式

(1)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项目研究报告;(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撰写课题相关论文5篇;(4)收集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视频库和教学素材库。

7.2 实施范围

项目实施对象:柳州市交通学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宜州市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商业学校2017、2018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三年制学生,企业“4S店”员工培训学员。

7.3 受益学生数

近期受益学生数为2017、2018两个年级及“4S店”员工共约3000人,远期所有更多学生和企业员工也将受益。

7.4 受益学校和企业

柳州市交通学校、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宜州市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商业学校、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及汽车4S店。

8 结语

总之,文章分析了“互联网+”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微课的设计实践与研究的研究背景,探究了针对具体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微课设计的方法,对专业课程实施微课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文章在中职学校微课设计中具有借鉴意义,而本项目在操作上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2]张倩.微课程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意义[J].科学教育研究,2015(03).

[3]林雯.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6):26-28.

推荐访问:互联网 中职 实践 维修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