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顾纯学——德艺双馨的全国农民画家

作者:jkyxc 浏览数:

顾纯学,一个冠以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香港国际书画协会理事等头衔的全国著名的农民画家,一个有《当代书画家》、《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大辞典中都有记载的名人,给我的初次印象却是那么普通而又平凡。以前我对顾纯学先生只是慕名敬仰,因为工作关系,顾纯学先生既是档案馆的征集对象,又是征集顾问,因此,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在档案馆举办了《顾纯学书画展》,我与顾纯学先生由陌生到熟悉,因而对这位德艺双馨的农民画家产生了由衷的深深敬佩。他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的高尚品质也和他的画作一样令人敬佩,正是他的高尚情操创造了他的艺术魅力。

(一)顾纯学的艺术之路

顾纯学,1933年10月,出身于常熟近郊的耕读世家,50年代初期,顾纯学在常熟市中心的一家名为“葆生堂”的中药店里当学徒。“一位老妇人的‘再欠一次药费’”成了顾先生踏上艺术之路的开端。事情是这样的:“只欠一次”是葆生堂的店规,“再欠”得有人作可靠担保。一天,一位老妇人来药店提出“再欠一次药费”,这一请求被婉拒。老妇人失手掉落方笺,顾纯学为老人捡起方笺,并看清了方笺上患者的姓名:沈重烟。顾纯学的心疼痛了一下,便说“我来担保”。店堂里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一位先生提醒道:“二郎(顾纯学的乳名),沈先生患的是伤寒。”顾纯学点点头表示明白,又说了一句:“我来作保”……服药四个月后,沈重烟下了病榻。他病愈后第一次出门就策杖去了葆生堂。老人从未见过顾纯学,可他一眼就认准了顾家二郎。1952年除夕,顾纯学被隆重地请到沈家。因为这一年,沈先生的儿子已从长沙大学毕业归来,沈家的经济状况大有好转。二郎走进沈家大门时,沈重烟老先生抛杖相迎,双眼噙泪。沈重烟与顾纯学就这样结下了师生之缘。自此,顾纯学便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到沈家学画,沈先生也亲授六法,悉心指教,踏上了他50余年的艺术之路。

1961年,常熟举办以《故乡》为题的职工业余美术比赛。应征画作大多是青山绿水、新楼长桥之类,顾纯学却活活地画了几样难于入画的寻常之物:毛栗子、松树蕈、糯稻、夜饭花。画技尚显稚拙,但作者直取生活的勇气和直抒真情的质朴打动了评委们。此画一举夺取了头名。回首艺术历程,顾纯学把这幅画认作他的处女作。在档案馆举办《顾纯学书画展》时,他常常以此为骄傲,介绍给大家。画展结束后,他把这幅开启他成功之门的处女作无偿地捐赠给了档案馆,作为他艺术之路的成长见证。

从此,顾纯学以书画表达对生活的挚爱、抒发对党和家乡的激情一发不可收,他的美术作品频频获奖、入选和发表,以画会友也因此成为他结交朋友传递友情的桥梁。1994年,美国女画家露丝玛利娅到武汉旅游。在船上,她一眼便看中顾纯学所画的一幅题为“一鸣惊人”的大公鸡,当即要了一张顾先生的名片。从此,洋画家和农民画家通起信来。为表尊敬,她的每封信都亲笔大写,还寄来挂在画室的《一鸣惊人》的照片和一盒美国制的永不褪色的颜料。岂知同年10月,她在信中报告了爱女去世的不幸消息。顾纯学夜不能寐,画了一幅紫蝴蝶花,并在画中题写了“自古英才不永年,人间万事有因缘。且寻化蝶庄周梦,不在娘旁自在天。”以此寄托他的哀悼。女画家找到一位留美上海小姐,终于弄懂此诗含意,立即写了洋洋千言的回信,“在此感谢你的安慰,接受中国古代圣人的忠言……这里的艺术家们都十分喜欢你的画。”

随着顾纯学画艺的声名鹊起,他的画作享誉海内外,他的画艺成为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媒体。2001至2002年顾纯学书画作品两次应邀在德国展出。成立于1993年的德国贝克曼美术馆,每年办一次画展,以促进世界民间乡村文化的交流,先后办过俄国、荷兰、奥地利等国的画展,但办中国画展还属首次。2002年6月23日,明斯特的赖纳市贝克曼美术馆大门口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举行隆重的来自中国常熟的农民画家顾纯学画展的开幕典礼。在展出的20天里,配合画展还多次举办了有关中国文化的活动。

至今,顾纯学先生先后获得全国农民书画大赛金奖等全国性大赛奖20余项,作品已被全国多家纪念馆、美术馆收藏,赴日本、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中央电视台、《中华热土》画报等均对顾纯学先生成就作过专题报道。在成功的艺术道路上,顾老虽年逾古稀,却始终没有一点懈怠,他总是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恰当,不舍得浪费一点点时间,每次外出参加活动,他总是把其他事情带动一起办完,以便节省中途时间,可回家尽心作画。他说:一天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画画。

(二)顾纯学的高尚情操

顾纯学的高尚情操是顾纯学艺术成功的肥沃土壤。2005年底,《顾纯学作品集》问世,全书除收录了他各个时期代表性的艺术精品外,还包含了顾纯学的诗词楹联、艺道杂陈、名家题词和书画常用印和后记,不仅是顾纯学先生的艺术精品汇集,更是他高尚思想情操的真实再现。他在后记中说:“许多年来,接受家乡人文历史的养育、老师的教诲、良友的熏陶,力耕之余,偏爱诗文书画,东涂西抹,不知天高地厚,一发不可收拾,春去秋来,一个坚持,就是五十多个年年岁岁。……幸甚至此,感谢生活!静而深思,实为一方水土与时代之赋予,石涛和尚之所谓‘生活之灵’也。”顾纯学先生把艺术的成功归功于时代的生活、老师和朋友,谦虚好学、为人厚道的高尚艺德跃然纸上。

顾纯学画画曾得到王化民、浓重烟、张继馨、黄异庵等诗人画家的指教,有今天成就他忘不了恩师的指点。在举办《顾纯学书画展》时,他在最醒目的位置挂上恩师王化民的“天道酬勤”和黄异庵的“朴素”,在展出期间,他总是把这两幅介绍给大家。在《顾纯学作品集》的附录“名家题词”中,他把老师王化民题“天道酬勤”和老师黄异庵题“朴素”放在最前面,以表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他在提到王化民老师时,总是这样说:“有一个好老师则是我一生的福气。”1989年6月,顾纯学撰写了“四十四年师生情——王化民老师和我”,文中开头就这样写道:“我的童年,没有能赶上好岁月,但荣幸地遇到了几位足以为人师的好老师。他们传给我的学问道德,我至今一直不断享用。”1997年10月,他又撰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位图画老师——田月英”,在文的结尾这样写道:“……交上去后的第二天,想不到我的处女作竟上了好作品栏,从此,我在班级里有了美术出色的好名声,是鼓励,也是鞭策,一直欢喜到了今天,还一直努力学习到了今天。”顾纯学有今天的艺术成就忘不了每一个阶段哺育他成长的老师和朋友。

新时代的农家生活是顾纯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时代赋予了他孜孜以求的创作激情,生活给了他独特的素材和美学境界。在画作题材上他另辟新径,以最习见的农家景物入画,看似别人不屑一顾的东西,恰恰是他与众不同创作题材。青菜萝卜、番匣大蒜、青竹小鸡,甚至集山芋、竹篮于一幅,如此不登“大雅”的蔬菜稻谷和乡土气息,传达出让人咀嚼不尽的农家生活的美学意蕴和与生活一样真实的人生哲理,折射出改革开放给农村、给农民带来的美好生活,抒发了他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强烈感情,这正是顾纯学身上富有的农民的质朴与真诚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他始终坚持认为,农民画首先要让农民看得懂,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陶冶和升华,因此,他的画不喜欢绚丽浮华、阳春白雪,而追求清新自然、雅俗共赏,一见画面,读者与画家就有心灵的交流。特别是顾纯学的题画诗更能反映出他朴素的思想情操。在题《六十三岁自寿》诗中写道:“种地翻书作画忙,山村独得羊生方;法无法有凭人说,听是听非自主张。色碟真堪调冷暖,砚池未必纳炎凉;痴情难拢不知老,泥土芬芳爽墨香”。题青菜图写道:“啃得菜根百事可为”;题洋葱图写道:“莫道西方月儿圆,葱头也看洋的红”;题大蒜图写道:“大蒜小蒜都蒜,唯吃亏不算”,等等,他的题画诗词富有农民的质朴与幽默,带有乡土味的深刻哲理,可谓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当我们每一次登门拜访他时,他妻子总是在操持着家务,忙个不停。他嬉笑着说:“老太婆真好,所有事情都由她做了,让我专心画画。”他在《顾纯学作品集》的后记中说:“其中付出劳动最多者,当为山妻曹玉梅。数十年来,风雨相随,她挡去了许许多多本该我做的田间劳作,此集之能付梓,几乎是与她合作而成。”并且以“终身伴侣”作为《顾纯学作品集》的封底。顾纯学的成功总忘不了为他付出辛勤的每一个人。

事在人为。坚持画画,坚持学习,顾纯学因此成功了。没有顾纯学自己的勤奋刻苦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艺术成果。顾纯学常常对别人说:爱好加坚持等于成功。画画是他的最大爱好,藏书读书是他的另一爱好,他是当地有名的订报大户,深厚的文学和美学素养为他的绘画提供了肥沃的养分,在2002年出版的《三亦楼随笔》中,“艺道杂陈”、“诗词楹联”、“题画散句”、“往事悠悠”、“生活杂感”、“常言俗语”,都体现出他的笔底功夫。在《顾纯学作品集》“名家题词”中著名学者苏步青题“勤奋”、著名学者钱仲联题写了“农家乐”和名家苏渊雷、魏伯良、张继馨题“诚实”、“乐观”、“自然”,都是对顾纯学先生艺术成功的大加赞赏和充分肯定。

现在,顾纯学先生在他辉煌的艺术道路上默默地耕耘着,他把记录他一生成长的档案材料无偿地捐赠给了常熟市档案馆。目前,档案馆已将他的作品、证书、评论介绍、生平传略、票据、信函、收藏、日记等3114件个人档案整理成250卷(盒),已完好保存在档案馆名人库房,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又增添了生动具体的教材。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档案馆)

推荐访问:德艺双馨 画家 农民 全国 顾纯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