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剪纸艺术诠释的和谐家庭理念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馟iۍӍӝӭt_饨ky思想是现代新创的理念还是古已有之呢?翻阅中国文化史就知道,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说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与东方特色。在《礼记中庸》中就说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是什么?出处在《中庸》,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后又泛化为人伦关系,比如喻夫妻和悦为“琴瑟和谐”,后引伸到政治领域,东汉政论家仲长统说:“和谐则太平之所兴也,违戾则荒乱之所起也。”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但认为和谐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调和,更不等于泯灭差别的同一,而是“和”与“不同”的统一,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是“和而不同”。《国语·郑语》载史伯语云:“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说明我们认为的和谐是有差别的统一,而不是无差别的同一。只有不同的色、声、味的统一,才能产生和谐;如果只是单一的色、声、味的简单重复,便不能产生和谐。道家强调万物各适其性、各顺其情,互相平等、无分贵贱,倡导“平易”、“恬淡”的人生境界;佛家标举“因缘和合”;墨家提倡“兼爱、非攻”,都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人际交往的和谐理念。

纵观华夏的发展史,可以说中国是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在中国“家”与“国”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说,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一种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而组成的特定的社会心理关系,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类型,是其他关系无法弥补或替代的。历朝历代都注重倡导良好的家庭理念,翻阅古籍会发现,古人一直很重视家庭理念的教育,如历史上著名的家书,一直流传至今,世代相传。象古代有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近代有付雷家书等,家书中写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流传至今,对今人还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立于礼,成于乐。”《礼记》对此作了进一步阐发:“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公正平等、互助友爱、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被儒家称之为“大同社会”。《礼记·礼运》中对“大同社会”的描述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分”与“和”是使社会关系井然有序的两面,同时保持稳定而不动荡的两个基本要素。所谓“分”,包括权力和身份的等级划分,以及关涉财富生产的社会角色之分工,诸如君臣、父子、长幼、男女、劳心与劳力等基本划分;所谓“和”,就是要求在各种社会规范中处于不同地位和角色的人们彼此之间的分工而合作、相亲相敬、仁爱而和谐。作为社会是如此,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家庭中也是如此,也要求处在一个家庭中的人们彼此之间分工合作、相亲相敬、仁爱和谐。在古代中国都是一个家族生活在一起,四世同堂或几代人同堂的主干家庭生活在一起,比之现在的家庭关系要复杂得多。现代家庭多是独立核心家庭,一家三四口父母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较多,周末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顿饭,共享天伦之乐。也有三代同堂一起生活的,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或住的很近,天天可以在一起吃饭的,也就是一碗饭的居住距离。怎样的生活才是现代人的和谐生活呢?

如何表现现代家庭的和谐?再三考虑选取家庭和谐理念中最应当突出和适宜入画的三个方面作为表现的内容,分别是夫妻之间的爱心、儿女对父母的孝心、婆媳之间的诚心。作品的主题叫“家和万事兴”。

本是国画表现的,后经权衡选择剪纸语言来表现家庭和谐理念,一则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用剪纸语言来阐释中国和谐理念,应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二则剪纸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历史悠久的剪纸受到了国际性关注和保护,同时也为剪纸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剪纸现在是有着国际化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国际化推广传播。

作品之一:夫妻之间的爱心——《幸福晚年好伴侣》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不管是几代人同堂的主干家庭还是两代人的核心家庭,夫妻关系都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亲子关系从属于夫妻关系。

现在离婚率持续攀升,现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婚姻危机。新闻报道,2003年,平均每天有4000对夫妻关系解体。2004年全国离婚率将近20%,在有些大城市甚至达到百分之四、五十。离婚率升高带来好多社会问题,减低了人们对婚姻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对双方尤其是对年幼孩子的伤害,是成人难以想象的。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分之二的婚姻不必以离婚收场,说明婚姻关系可以调适。瑞典一位学者提出,婚姻有三个阶段:蜜月期、分离期和成熟期。婚姻关系需要科学经营,古代诗词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优美描写,梁鸿孟光的“举案齐眉”,成为很多人一生婚姻的座右铭和表率。互敬、互爱、平等、尊重等有助于夫妻关系和谐的基本原则要恪守,才是婚姻关系稳定的要素。

本作品取名为“家和万事兴”之《幸福晚年好伴侣》,表现一对耄耋之年的老夫妻在阳光灿烂的早晨互相给对方夹菜吃早餐的情形。左下角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是他们的小孙子飞跑进餐厅一头撞见爷爷奶奶相亲相爱的情景,不好意思捂住眼睛偷看的一瞬间,非常有趣。桌上放着一盘整鱼,预示年年有鱼的美好寓意。地上中国传统吉祥的团圆图案的大地毯,寓意着此户人家阖家幸福,和谐美满。

“家和万事兴”之《幸福晚年好伴侣》

作品之二:儿女对父母的孝心——《儿孙相伴赛神仙》

现代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代许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把“孝敬父母”列为首要条件,一些地方政府在考核官员时也把这一条列为重要品行之一。整个社会对于“孝”的倡导开始抬头。“孝心”是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古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顺”是中国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伦理的根本,是为人的根本,一个没有孝心的人,就不会是有良心的人,就可能产生豺狼之心,一个狼心横行的社会必然对家庭社会造成莫大祸害。

一曲“常回家看看”的歌,唱红大江南北,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说明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非常重要。美国汽车巨人亚科卡有一句名言“给予始于家庭”,他认为对家人的关爱,并不仅仅是表现为挣了多少钱,更重要的花时间陪伴家人,尤其是陪伴老人和孩子,他们需要关爱。和谐的家庭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共同付出,才能增进家人感情。不妨制订一些家庭规则,比如说全家人尽量在一起共进晚餐、共度周末、一起旅游,共同参与活动,就可以消除隔膜,增进家庭凝聚力,共享天伦之乐。

本作品取名为“家和万事兴”之《儿孙相伴赛神仙》。画面表现的是儿子陪年迈的老父亲下棋,年幼的小孙子把自己爱吃的糖果踮着脚尖送到爷爷的嘴里,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奶奶看着儿孙孝顺,伸出大拇指夸奖儿孙。旁边的老树爷爷笑眯眯的看着这孝顺的儿孙、和美的场面,也是笑颜赞许。地上仍然是中国传统吉祥的大团圆图案的装饰地毯,依然寓意着此户人家阖家幸福,和谐美满。

“家和万事兴”之《儿孙相伴赛神仙》

作品之三:婆媳之间的诚心——《温馨之家乐融融》

一个和谐的家庭必定是一個长幼有序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当明确各种角色关系,遵守家庭的规范,比如说,尊老爱幼,上慈下孝等。在传统观念中,妻子一般承担贤妻良母的角色,家务和孩子教育属于妻子的“份内事”。在古代,对于出嫁女子的要求之一就是孝敬公婆。但从古至今,婆媳相处难一直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尤其现代很多家庭的婆媳关系紧张,也有很多电视剧反映这些现实问题。从很多婆媳相处好的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婆媳相处之道在于互相理解。婆婆理解儿媳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需要适应,需要关爱,不要过于苛责,凡事宽容包容不计较,慢慢教导儿媳,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儿媳,接纳儿媳。儿媳也要理解婆婆一生为人妻为人母挑起一个家庭的担子,一生操劳抚育儿女不容易,要尽可能多的关爱晚年的婆婆,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须知自己将来也有老的时候,也要成为婆婆级人物。

婆媳还都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如何保持呢?要有一种心存感激的心态,婆婆要感激儿媳照顾自己的儿子,为家庭生儿育女,接续后代,尽可能多的去帮助儿媳。儿媳也要感谢婆婆养育了自己的丈夫,帮助自己抚育孩子,让婆婆尽可能多的享受幸福晚年。对待公公也是一样的道理。

无论婆婆还是儿媳,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都要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家人让我们感觉到家庭的温馨与和谐,用心存感激的心态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所经历的每一件事,过好我们的每一天,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和谐。家庭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和谐了,就能达到家庭的和谐,家庭和谐了,就达到社会的和谐了。

本作品取名为“家和万事兴”之《温馨之家乐融融》。画面表现的是星光灿烂的夜晚,公婆睡前泡个养生脚,儿媳给婆婆倒杯热水捧在手里,温柔地给婆婆梳头,孙子给看晚报的爷爷捶背,夜晚静谧而温馨,一切都是那么无言的和谐,其乐融融。地上仍然是中国传统吉祥的大团圆图案的装饰地毯,依然寓意着此户人家和谐美满。

“家和万事兴”之《温馨之家乐融融》

通过以上三幅作品的表现,不难看出作者的用意,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在于家庭责任的确立。即每一个家庭成员对于家庭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谐家庭关系的建立需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共同分担家务,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父亲比较多地参与子女教育,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孩子承担一些家务,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和谐的家庭关系还是需要交流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人都很忙,见面时间被挤占,交流时间被压缩。但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经常沟通,多交流,一起面对困难,大家形成合力,才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和谐家庭系统。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在人与人关系上主张和而不同,寻求人与人之间在保持差异的基础上达成统一与和谐。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文化,应该借鉴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与和谐思想。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面对生老病死、短暂无常的人生,人只有坦然面对生活,保持乐观超脱的心态,才能打破现实中的重重围困,活出超越自我的界限,求得心灵的平静、安宁与淡定,求得身心的和谐。每一个个体和谐了,家庭就能和谐,家庭和谐了,社会就能和谐。社会和谐了,每个人的幸福感就会增强,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循环。这也就是我们提倡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实现社会的和谐,达到“大同社会”。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能像三幅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和谐,整个社会就真正和谐了,整个世界也就和谐了。

作者简介:王琨2004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系,双本科学历(美术、法律),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副高)。曾被评为全国书法教学先进个人、徐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五一”巾帼标兵、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现为中国硬书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民协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国家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美术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尤其擅长剪纸,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

推荐访问:剪纸 诠释 理念 和谐 家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