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在时空中求索的历史地理学等

作者:jkyxc 浏览数:

“没有历史的地理,虽有生命与运动,但无规律、不稳定;而没有地理的历史,则如一具僵尸,完全没有生命与运动。”

——P.黑林所著的《微观宇宙,或大世界的小阐述》

长久以来,在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学术战场上,遍布着各自的历史地理学格言。上文引用的便是其中最早且最知名的一则,这样的格言固然生动,但在阿兰R.A.贝克教授(以下简称贝克教授)看来,那只是对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的一时见解,而不是持久地阐释。那么,这两门学科的关系又到底为何呢?

在19世纪晚期,历史学者一般视地理学为历史学的侍女,他们所认识的“地理学”本身主要是自然地理学,为历史学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内容,有时还提供证据供历史学者研究。恰如H.B.乔治所言:“没有地理学,就难以理解历史。”这一观点在多位历史学者的阐述下,最终指向了环境决定论。而随着20世纪初期法国地理学新学派的发展,历史学者重新认识了其所持有的地理学概念,将其视为历史学的一部分,而并非独立于历史学,从而将地理学从广泛的环境考察逼到了狭窄的空间变化之转述。

当历史学者对历史与地理关系的论调,如钟摆般摆动不定的时候;地理学者也同样困惑于如何更好的确认历史学的时间。人们广泛的认为,要解释当代地理现象,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必须认识其现象的演变与历史的发展。这一共识的极端表述,最终演化为A.布朗的断言,“今天的地理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地理是历史的祭品”。而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试图将两者截然分开,以便维护各自生存所需的学术领域,他们认为“任何能够被确定时间或变化的事物都属于历史研究范畴,任何能够被定位或被地图再现得以及能够在空间中变化的事物都属于地理研究范畴”。试图以时间和空间的严格区分标记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楚河汉界。

虽然,地理学与历史学观察世界的方法并不相同,但这两门学科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无论哪一方都不能忽视或轻视对方的存在。况且,他们并不仅仅是一维的观察世界,而是多维的观察人类、地点和时期的特点。两者的交融,最终导致了历史地理学的出现;起初,历史地理学主要是他们描述政治将于及其实体沿革时使用的术语;又或者,成为地理学史的代名词。但在20世纪初期的欧洲,它开始被赋予更加广泛的含义。

在前人铺垫的基础上,贝克教授,这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并不陌生的西方历史地理学家,从地理学者的角度,以历史地理学为主题,试图探讨地理学与历史学的相互依存关系,他的思考最终凝结为2003年出版的专著《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

这本书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部全面研究地理学与历史学两门学科相互关系的著作。贝克教授依次论述了区位地理学、环境地理学、景观地理学以及区域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为了跨越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鸿沟”,他在这本书的结论部分提出了历史地理学的七条基本原则,可谓该书的精华所在;尽管学术书文字略显干涩,但也不妨了解一下:

“如同历史学一样,历史地理学探讨的是有关往日的问题;如同历史学的资料和理论一样,历史地理学的资料和理论是未定的;辩论是历史地理学实践的中心;历史地理学本质上关注实践过程中的地理变化;历史地理学在总体上是地理学的核心,而不是地理学的边缘;历史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点综合体;历史地理学特别突出特定地点的历史特性。”

作为学科普及读本,在我们看到这本中文版时,距离初版已过五年,其间,不乏针对此书而来的评论与挑战。然而,得益于贝克教授的先见之明,“认识到历史地理学科的差异性,也认识到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焦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他只谈“原则”,慎讲“理论”,而为自己的专著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以供后继者去想像。

《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

[英]阿兰R.H.贝克著阎维民 译

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第1版

《被神话的美国》

王义桅著

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5

美国对于中国而言,始终是个谜。国人向往美国,渴望了解美国。描写美国的书,包括翻译的和编写的,在中国不说汗牛充栋,也是信手拈来,但不管是远距离还是近距离观察美国,几乎是仰视、顶多是平视美国,或展示美国的强国之道,或批判其霸权之态,而鲜有俯瞰美国,探讨其兴衰律,警醒如何避免其衰亡;换言之,塑造、认同美国神话的多,而终结美国神话的少。本书作者正是从这方面着手,详细论述被神话的美国。

《唐高宗的真相》

孟宪实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号称盛大的唐代国土,在谁的时代最为辽阔?唐太宗梦寐以求的封禅大典,在谁的时代首先成功举办?唐高宗李治。李治让贞观之治再上一个新台阶,给开元盛世打下更牢固的基础。然而,千年以来,人们只记得,他是英明圣主李世民的乖儿子,他是铁腕女皇武则天的弱丈夫。其实——唐高宗李治外圆内方、胆大心细,敢想敢为。没有高宗时代的发展、巩固、铺垫,贞观之治就只是短暂的高潮,开元盛世将成为无源之水。作者在爬梳、甄别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大胆为唐高宗翻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不一样的唐高宗。

《中国近代外交史》

赵佳楹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3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近4000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其古籍文献和当代著述浩如烟海。然而有关外交的系列专史羽籍却是凤毛角。此次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外交史》,再加上该社已出版的《中国现代外交史》以及外交部政研司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这就基本上完成了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外交系列专史数百万字的巨大工程,填补了中国外交史的空白义。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安格斯•麦迪森[英] 著 伍晓鹰、马德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

在本书中,麦迪森运用OECD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与技术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简略而深刻地勾勒了跨越千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线索,特别是过去半个世纪的发展轨迹,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并预测了中国在未来四分之一世纪将能达到的经济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

许纪霖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5

本书主要研究了1895-1949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人际交往,私人脉络,团体组织以及与城市公共媒体的关系。是一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史。书中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笔墨介绍了梁启超、陈独秀等众多著名知识分子的社会交往,亲疏聚分。

《事物的起源》

利普斯[德] 著李敏 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的事物起源,往往有一段神奇生动的历程。本书就是对大千世界奇妙有趣的万事万物追本寻源、述其始末演变的一本融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知识性读物,其内容丰富,集纳古今中外万事万物,涵盖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阅读本书,它将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人类文明的窗子。

《波兰十月风暴》

刘彦顺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4

本系列丛书所述的内容,涉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朝鲜战争期间板门店谈判桌上的较量,以及20世纪50年代苏波关系中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这些事件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遇到的重大的外交事件。这些事件不但已成为国际关系中历史发展曲线的坐标点,而且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年)浓缩了人类的历史,经历了战争、战败、军事管制、占领、被占领、恐怖活动、政变、革命骚动以及从饥饿到温饱。作者为采访和记录这个动荡不安而又激动人心的时代,用了近30年的时间,访问了近4000人,确认了3000多人的人生故事,使在历史中被湮没的人与事得以重见天日。本书通过对那个时代亲历者的探访,了解、记录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今天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以这种方式向后代传递这些历史见证者珍贵真实的声音,并探讨、分析了昭和前期(1945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为什么会具有那种暴力性和侵略性的原因。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时代,但也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时代。作为现代人,我们自然想知道,当“天朝”的威仪在列强的船坚炮利面前轰然坍塌的时候,龙旗下的国民该如何看待这一“千年变局”?帝国的贵胄臣僚们该如何面对这傲慢自大的心理与现实之间无情的落差?本书选取晚清风云中与洋人直接接触的大约30人,如奕訢、李鸿章、左宗棠、慈禧、张佩纶、张之洞、盛宣怀以及后来的袁世凯们,还有清廷派出的首批外交官们,作者以优美灵动的文字与夹叙夹议的方式,写这些大员或无奈或困惑或辛酸或滑稽或感人的故事,以此来窥视百年前的中外冲突与融合。

《热战中的冷战板门店停战谈判》

杨冠群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4

朝鲜战争是世界冷战格局下的一次重大的擦枪走火导致的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冷战中的热战”,而板门店停战谈判又是战争持续下的一场政治较量。本书为“外交解密档案丛书”之一,重新回顾这段铁和血的历史,拨开疑云,重现抗美援朝的光辉,讴歌朝中军民在战场及谈判桌上的英勇斗争和战斗友谊。

本书系林贤治先生最新一部思想性作品。

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作者步入五四以降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处,从历史的尘埃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及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精神事件,批判性审视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历史道路及其生存困境,并着力彰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言说方式及其选择的价值。作品以其提问的深度、概括的精准以及包孕的思想动量而备受学界、思想界关注。

推荐访问:历史地理学 求索 时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