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疆域、公民、主权是现代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疆域是爱国情感的发源地、爱国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国家物质文明的支点;公民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是国家发展的经济基础,公民作为精神文化的主体和创造者,是国家精神文明的支点;主权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中枢,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政治文明的支点。疆域、公民、主权的状况决定了爱国主义的基本领域和要求,其变化发展决定了爱国主义内容的变化发展。所以,疆域、公民、主权是现代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

[关键词]疆域;公民;主权;爱国主义;逻辑支点

[作者简介]郭水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南宁,530226

[中图分类号]13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6)12—0043—04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国家(或祖国)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笔者在学习爱国主义内容时,所看到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对爱国主义的概括有遗漏并显得系统逻辑不够突出。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明确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就是爱国的根基,是支撑爱国主义的现实基础。众所周知,国家是一个集自然、经济、政治、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性概念。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国家,我们首先要认识构成国家的基本因素。传统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提出了国家三要素说,认为“国家就是主权、领土和人口三要素的统一”。我国有的学者认为,国家由“领土、统治权和国民”三个要素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国家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定居的居民、固定的疆域、健全的政府组织和完整的主权”。主权是由政府组织行使的,完整的主权需要健全的政府组织,而健全的政府组织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行使国家的权力(包括主权)。所以,“健全的政府组织和完整的主权”可归结为“完整的主权”一个要素。笔者认为,现代国家由其存在的地理条件——疆域(领土、领空、领海及其孕育的资源)、公民(或国民)、主权三个要素构成。现代国家就是由这三个基本因素有机统一而成的社会共同体。那么,爱国主义的逻辑支点就是国家的疆域、公民和主权。

一、疆域:现代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爱国情感的发源地、爱国主义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国家物质文明的逻辑支点

1.一定的疆域是现代国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爱国情感的发源地

疆域是领土、领空、领海及其孕育的资源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条件和边界。地理位置、地质、气候、水、山林、河流、湖泊、海洋、地下矿藏、动植物分布等自然资源提供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来源,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在自然界中,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等,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其中每一成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生态平衡系统。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使人类生活条件恶化。每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于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源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源于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生产实践,源于人们对国土的依赖和感激,正如毛泽东描述的那样:“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正因为如此,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热爱国土的情感,自觉地保护国土及其资源。因此可以说,疆域是爱国情感的发源地。

2.在疆域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国家物质文明的逻辑支点

物质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物质文明主要表现为劳动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一定的物质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现实表现。生产力水平越高,物质文明的程度就越高。而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社会分工、生产形式、生产布局和生产发展方向。在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大体相同的条件下,生产发展的速度与自然条件的优劣成正比例关系。虽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一国的生产力发展逐步打破本国自然资源的限制,但归根到底,生产力的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因此,一国的生产力总是建立在自己疆域条件基础之上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可以说,在疆域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国家物质文明发展的逻辑支点。

二、公民:现代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公民作为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国家精神文明的逻辑支点

1.一定数量的公民是现代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公民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公民是国家的主体,没有一定数量的公民,就没有国家。同时,公民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增长率等因素对国家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公民的数量、增长率与物质资料生产的数量、增长率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公民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依照对方一定的比例进行。如果公民自身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基本协调一致,公民因素对国家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否则对国家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人口的构成和分布是否合理、人口质量(健康状况、科学技术及文化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国家物质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正因为如此,实行计划生育、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另外,公民是爱国主义的主体和主要承担者,没有公民,就没有爱国主义。所以,公民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公民作为国家的成员,其爱国的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如何,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状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产生于人们对祖国的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认识,源于人们对祖国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理性认识;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行为,是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对祖国热爱的身体力行。总之,爱国主义不管是感性层面、理性层面还是行为层面,不管是作为重要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还是法律规范,都产生于人们的实践基础和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接受程度。

2.公民作为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国家精神文明的逻辑支点

精神文明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科学、教育、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和人们世界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哲学思想、理想、信念等思想道德的发展水平。其中,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思想体系(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思想、哲学思想等)决定着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的性质,如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公民作为科学文化的创造者,创造科学文化的多少和程度与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受该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制约,但归根到底取决于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公民思想道德的文明程度如何,一方面源于人们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源于世代相传的思想教育,尤其是源于上层建筑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所以,公民作为国家和爱国主义的主体,作为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国家精神文明的逻辑支点。

三、主权:现代国家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中枢。以主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逻辑支点

1.主权是现代国家的核心,是思想上层建筑的支配力量,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中枢

国家主权在国内表现为最高的管理权,在国际上表现为独立权和自卫权。国家主权的行使是通过庞大的上层建筑系统进行的,国家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思想上层建筑)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政党、政权机构、政府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设施(政治上层建筑)在行使国家主权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其中,思想上层建筑是政治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建立起来以后,对思想上层建筑的发展又有促进作用。国家主权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居于核心地位,起决定作用。

主权作为现代国家的核心,是国家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发展的决定因素,是思想上层建筑的主导力量。一个国家爱国主义的状况如何,与该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相关,与该国对爱国主义的培养教育密切相关,与该国家机构对公民的关注与服务密切相关,归根到底是由该国主权的行使决定的。因此可以说,国家主权是爱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中枢。

2.主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支配力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逻辑支点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政治文明。在人类历史上,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通过社会革命建立新的社会形态。在新的社会形态里,统治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统治,需要建立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状况相适应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获得政治文明的提高。当今世界,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就是顺应历史潮流,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的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产生以后,又对经济基础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保证自己经济基础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起到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一起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如何起作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具体表现。所以,主权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支配力量,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政治文明的逻辑支点。

四、疆域、公民、主权的状况决定了爱国主义的基本领域和要求,疆域、公民、主权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爱国主义内容的变化发展

1.现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归根到底分为对祖国疆域、公民、主权的热爱

目前,在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的表述上,一般表述为对祖国领土、人民和自己国家的热爱。有的表述为对祖国河山、同胞、文化、自己的国家的热爱。笔者把人们对祖国热爱的表现进行了分类:把爱祖国河山的范围扩大到疆域(领土、领空、领海及其孕育的资源);把爱文化归到爱人民一类,并把对人民的热爱缩小到公民,因为祖国的文化归根到底是祖国的人民创造的,也与祖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公民”才能与“国家”相对应。把爱自己的国家(政府机构组成)提高到爱国家的主权的高度,因为政府机构代表国家,执行国家的职能,而国家的最高职能是主权(国内的最高管理权和国际上的独立权和自卫权)。

从国家的疆域、公民、主权出发,可以概括爱国主义的所有内容。如在我国的疆域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台湾与大陆统一;捍卫信息、经济、政治、文化边界;保护自然环境;等等。所以,新时期我们对祖国疆域的热爱主要表现在:实现祖国统一,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加速信息产业发展,捍卫祖国的信息边疆;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扩大祖国经济的对外渗透能力;加强国际政治合作,在国际中扩大祖国的政治影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创造祖国的民族文化;合理利用祖国的自然资源,保护祖国的自然环境。从现代国家主权的状况出发,热爱祖国的基本要求是:勇于参与国际事务,积极维护祖国的权威;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国家的威严;拥护执政党,积极参与祖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拥护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从我国公民的现状出发,热爱祖国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祖国的历史文化,弘扬祖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胸怀人民,为祖国人民服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爱好和平,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内容。

2.疆域、公民、主权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爱国主义的变化发展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形式。爱国主义的变化是由国家的构成要素——疆域、公民(或子民、国民)、主权(或君权)的变化决定的。

在全球化之前,领土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了领土,不惜牺牲很多国民的生命。而全球化后,由于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一国公民许多方面的活动对国内领土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所以,与广大公民的生命相比,领土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对于领土争端,往往以国际组织为依托,采取谈判的方式解决。在主权与公民的关系中,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任何国家想利用主权的绝对权威来限制国民的跨国活动都是不现实的,最终也是不利于主权的维护和发展的。虽然主权是国家的核心,但国家的权力最终是人民赋予的。“全民公决”、“人民代表大会”等民主制度已成为各国政治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在国家构成的三要素的变化中,公民的地位上升了,领土的地位相对下降了,主权也由绝对主权转化为相对主权。所以,在全球化条件下,人们热爱国家的内容和方式都具有特殊性。由于国家三要素中,主权(或君权等)居于核心地位,是爱国主义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爱国主义。

总之,国家的疆域、公民和主权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主体和核心,使国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国家的疆域、公民和主权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及其矛盾运动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动力;对国家疆域、公民、主权的热爱构成的现代爱国主义三大领域正好与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对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状况是国家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也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表现。在国家疆域、公民、主权三大领域基础上产生的爱国情感、爱国觉悟和爱国行为构成了现代爱国主义体系。因此,国家的疆域、公民、主权是现代爱国主义的三个逻辑支点。

[责任编辑:胡彩芬]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疆域 支点 爱国主义 主权 公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