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多维探究

作者:jkyxc 浏览数:

[内容提要]新闻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应对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而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新闻学视域和英语语境的有机整合是该课程的专业特质。其中,任课教师是否具有新闻学、传播学学科背景和全英语授课的语言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课程专业特色的实现程度。如何克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最大限度地彰显其专业特色,是目前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新闻学视域;英语语境;专业特色;教学障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22(2007)04—0061—3

一、研究起因

新闻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因应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国际环境而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意指“关于新闻学的专业英语”。新闻学视域与全英语语境的有机整合是新闻学专业英语的专业特质:以赏析生动直观的英语新闻作品作为切入点,以精要的新闻学专业知识讲解作为支撑点,以引领学生动手采写英语新闻作品为兴趣点,以提升学生的新闻学专业英语能力作为就业竞争的闪光点,是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宗旨的特色所在。

笔者通过不同路径相关文献搜索以及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新闻学专业英语在新闻传播院系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地位、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传播全球化的宏观环境使得涉外新闻实践的广度与深度日渐扩大,兼有良好的英语功底和较高的新闻业务水平成为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和优势所在。其二,与那些成熟、老牌的新闻学专业课程(主要指以汉语为语言载体的专业课)相比,该课程具有欠成熟性。课程名称、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相关事项,并没有在新闻学界达到成熟状态。其三,该课程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的应有地位虽已得到承认,但由于汉语语境中的新闻专业本科生对英语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选修该课程与毕业后有机会接触、运用新闻学专业英语之间存在错位现象,选修该课程的动力与兴趣并不充足。其四,任课教师是否兼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学科背景和娴熟的英语功底,是决定其授课质量高低的硬件条件。大多数任课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跨母语心理焦虑和更多无形的精力付出,而教师课时量的计算在大多数新闻院系中并没有被加权处理,对教师的激励机制非常缺乏。这是导致该课程“理论上重要、实践中不冷不热”的原因之一。

如何克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最大限度地彰显其专业特色,以实现新闻学专业英语本科生教学目标,体现其专业特色?本文试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概念辨析

新闻学专业英语的对应英文是Professional English on Journalism,强调教学语言需要接近甚至达到“专业水准”,一指除英译汉之外的所有教学环节应该达到“全英语式”,营造“用英语思维”的外在环境;二指教师应以自身较有“专业水准”的英语,引领学生逐步融入“英语为语言外壳、新闻学为实际内核”的专业课堂,最大限度地消除中国式英语(Chinglsih)、努力营造较为地道、原汁原味、跟上英语演变节奏的“准逼真”课堂氛围。

新闻学专业英语意指“关于新闻学的专业英语”,与“新闻英语”、“英语新闻”等概念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之处,与“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英语”、“英美语言文学专业英语”有基本语法的共用性,但更有浓缩于“新闻学”范畴的专业特指性,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与“以双语从事新闻学教学”在语言载体和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和易混淆性。

(一)外延与内涵的专业特指性

“新闻学专业英语”的外延与内涵较为宽泛,理应是“以英语为唯一的语言载体,涵盖英语新闻的采、写、编、译、评、摄等业务技能、新闻史论方面的常见术语及前沿思潮的专业知识体系”;其教学内容理应涵盖三方面内容:分析新近或经典的英语新闻作品(案例来源主要是英、美、中国权威的英语媒体作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英语媒体在采、写、编、评、摄等新闻业务技能方面的独特之处;了解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在新闻业务、新闻史论方面的常见术语和前沿话题;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新闻思维模式下特定的英语语言和英语思维模式下的新闻学知识”。鉴于本科生的认知特点和当下新闻业界对本科毕业生新闻实践技能的侧重要求,该课程主要立足于新闻业务技巧的培养和新闻实践动向的了解。

“新闻学专业英语”是专门指涉新闻学、纳入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之内的“专业特征较强的英语”,与新闻英语、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英语等课程不同。

“新闻学专业英语”在外延与内涵方面的专业特指性体现于该课程具有明确的专业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找到理解新闻学的新进路,在新闻学视域中提升其新闻英语、英语新闻方面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了解西方英语媒体及新闻学界在实践、理论领域的前沿探索以及给予国内新闻业界、学界的有益启示。概言之,就是“培养学生用英文来从事、处理新闻业务的能力,查阅、阅读、翻译、处理新闻专业方面的英语新闻作品、英文论文及其他相关英文资料的能力”。

(二)语言载体的单一性

当下,“新闻学专业英语”和“双语(新闻学)教学”这两个概念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交叉点和易混性。

因为,二者的专业立足点都是“新闻学”,课堂语言都包括“英语”,“双语”主要指“英语和汉语”,其宏观出发点都是为了及早应对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趋势。

不同的是,“新闻学专业英语”体现的主要特征是“语言载体唯一的全英语课堂”,其专业特征是新闻学专业视域与英语语言之间的相互渗透与高度融合,侧重培养本科生处理英语新闻(作品)的实践技能(即采、写、编、评、摄、编译),以符合本科生的认知心理、兴趣倾向、就业、考研、出国等需求。目前我国大部分新闻院(系)除了“国际新闻专业”之外,新闻学专业英语是被浓缩为一门课程。

而大部分汉语区域的高等院校“双语(新闻学)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使用英语必须超过50%及以上、兼用汉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双元式课堂”;以“英语和汉语”交叉讲授系列新闻学专业课程,如《媒介素养》、《新闻采访》、《新闻报道与写作》、《媒介伦理》、《现代媒介概论》等等,其教学出发点是引领本科生对英、汉两种语言建构的宏大的新闻学专业知识体系的体认,初步培养其国际化的学科视野。

综上所述,“新闻学专业英语”作为“强调一个学科、突出专业方向、重在培养新闻业务技能”的一门特色专业选修课,具有语言载体上的单一性(英语);“双语(新闻学)教学”则是以新闻、新闻学专业内容为中介,以“汉语+英语”为教学手段,以“凭借双语优势尽快进入以英语为

载体的世界新闻体系”为终极目的,具有语言载体上的双重性。

三、特色初探

新闻学专业英语在国内各新闻院校(系)的兴起时间不算久远,一些外国语大学也是近些年才开设国际新闻专业。根据自身从事新闻学专业英语本科生教学所进行的实践,笔者对新闻学专业英语在教学内容构成、教材使用、教学方式等层面的一些特点予以初步探讨。

(一)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非国际新闻专业的新闻学专业英语被浓缩为一门课程,新闻视域和英语之间的高度渗透和融合是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接触美国、英国知名媒体经典或新近的新闻作品;根据预设的系列思考题,鼓励学生分析、逆推这些新闻作品在采、写、编、评、摄等业务环节的主要思路,以借鉴西方英语媒体业务方面的独特之处,初步培养“新闻专业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国际化的新闻视野;通过生动直观的案例赏析和专业知识讲解,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必备的新闻学术语,如news value(新闻价值)、timeliness(时效性)、investigativereport(调查性报道)、head(标题)、dead-line(截稿日期)等等,同时培养其英语新闻用语方面的良好语感(书面和口头)和较大的新闻用语词汇量。另一方面,精要、简洁、辩证地指出西方英语媒体巧妙、隐蔽的政治话语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新闻媒体在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媒体政治主义诉求的二维矛盾及可行性对策。

下面以部分课堂实例来说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板块特点:

其一,以CNN新闻作品作为主要的案例来源。

法制新闻案例欣赏:《澳大利亚人等待印度尼西亚的宣判》——专业思考题讨论——《法制新闻的报道与写作》专业知识精讲:法制新闻报道的基本步骤,法律语言的新闻化置换;彰显法制新闻的新闻价值与避免过分煽情,如何处理与司法机构之间的微妙关系。

灾难新闻案例欣赏:《来自班亚奇的报道——关于印度洋海啸》——专业思考题讨论——《灾难新闻的采写要诀》专业知识精讲——灾难新闻的报道价值、对灾难本身的超越、科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合理利用——灾难新闻用语措辞的人文色彩。

娱乐新闻案例欣赏:《麦当娜又成媒体宠儿》、《世界歌迷对杰克逊无罪释放反映热烈》——专业思考题讨论——《娱乐旧闻与娱乐新闻之间的有效对接》专业知识精讲:娱乐新闻的可读性分析、旧人物如何出新闻、采访对象的选择标准、中西娱乐新闻存在的通病及根源。

此外还以经济新闻、名人访谈等不同类型的经典新近案例作为不同的授课主题,以使学生对世界知名的英语媒体及其业务技巧有所体悟和借鉴。

其二,以DISCOVERY CHANNEL(《探索》频道)的特色作品——历史纪录片作为必要的案例补充。

历史纪录片鉴赏——《肯尼迪之死》——与案例相关的思考题讨论——《历史纪录片的内容特色与制作技巧》专业知识精讲:相关人物采访、客观外化与主观内置、背景知识嵌入、音乐渲染、解说词一话外音一字幕与画面之间相得益彰的配合——课外作业:《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与国际接轨的具体体现》(英语撰写)。

其三,以中国知名、权威的英语媒体CHINA DALLY(《中国日报》)作为新闻编译的案例来源。

时政新闻、体育新闻案例欣赏:《我党出重拳反腐败》——专业知识精讲:英文新闻编译成汉语新闻的基本步骤与用语特点;《黄健翔现象》——汉语新闻编译成英语新闻的基本技巧与语法特点——课堂讨论:《“挺黄派”PK“倒黄派”》课堂辩论。

其四,以学生的英语新闻实践作为专业英语的初步演练与查漏补缺。

课堂模拟《现场访谈》:《校园人物——访姜振宇老师》——学生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现场学生观众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作品鉴赏大家谈(下次课进行)——初步演练的得失总结

课堂模拟《热点聚焦》:《上届学哥学姐谈新闻实习》——学生主持人与2名学生嘉宾之间的对话、现场学生观众与嘉宾之间的激情互动——教师现场总结、点评——作品得失大家谈(下次课进行)——专业知识精讲:访谈节目的话题选择、主持人的提问技巧、对谈话现场的适度掌控、事前策划涵盖的基本要素、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后期制作的把关与美化。

综上所述,这种教学内容的板块构成及其相应的教学环节,主要源自该课程的专业特质要求、本科生的英语现状、兴趣取向及认知特点,旨在实现以下教学目标:侧重于新闻业务技巧的直观借鉴,与已用汉语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形成相互映证、对照、支撑的课程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二)教学方式

鉴于非英语专业、非国际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所带有的英语焦虑,可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一是引领学生进行有效视听和阅读,介绍有关新闻听力的技巧。比如,了解英美人士尤其是新闻人特有的弱读、连读、跳读、混音等语音习惯,注意泛听与精听相结合;确保自身发音的准确性以增强对原汁原味英语的听力敏感度与适应度;引导学生找到鉴赏英语新闻节目鉴赏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提醒学生以普通受众和准新闻人的双重身份解读作品;挑选若干精彩段落由学生译成汉语,锻炼其新闻编译能力;针对新闻作品中涉及到一些较为前沿的专业话题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直观地从西方经典新闻作品中借鉴其独特的采、写、编、评、摄等技巧。

二是鼓励学生轮流或全体练习播音式的朗读,适时矫正其语音、语调;少而精地讲解一些语言难点,鼓励学生借鉴作品中鲜活、纯粹、地道的英语,逐渐避免语法化的中国式英语;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讨论问题——分别涉及作品的采访技巧、写作特色、语言风格等等;简要介绍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是小班授课。每个教学班不超过18人。英语作为这门课程特有的语言载体,其实践性、费时性和新闻学专业特有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机会在课堂上进行操练以克服英语焦虑心理、提升其用英语处理新闻学专业相关知识及实践的实际能力。

除此之外,鉴于本科生“注重展现自我、不喜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追求新奇”的心理特征以及对“新闻学专业英语”的敬畏心理,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外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新闻实践,以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兴趣意识和成就意识,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新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勇敢跨越其普遍存在的“英语焦虑心理”。

一是鼓励学生课外集体采制英语新闻短片。比如,最近各媒体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不胜枚举,高校学生对这个“老话题”极为关注。笔者就提前二周布置任务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制作一个英语新闻短片,提醒他们分工合作、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意愿担当不同角色、做好前期策划和后期的编辑制作:谁充当出镜记者,谁担任编辑,谁为节目进行英语配音,哪些学生

作为被访对象接受镜头内外的采访(也可采访其他各阶层人士,再对其进行英语配音)。最后将学生制作的英语新闻短片在课堂播放,师生共同赏析,教师做精要点评。

二是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热点话题,现场模拟“A Talk Show”。比如,笔者曾提前一周布置任务,鼓励、督促学生搜索关于“充满争议的黄健翔”的相关文献,届时鼓励学生现场模拟“脱口秀”——教师充当主持人,学生按照正方反方分成两组讨论诸如“黄健翔备受争议,主要存在哪些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深层原因?你如何看待黄健飞或黄健翔现象”等问题;教师鼓励、帮助学生使用较为流利的、地道的英文参与讨论,学生“卡壳”时,教师及时“救驾”,以助其克服畏难情绪,最后做出精要点评。

为保证课外辅导能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规避少数学生因为缺乏自信而消极应付的可能性,笔者除了给予真诚的鼓励、必要的引导(包括指点路径、提供资料)、充分的信任、精要的点评之外,也将之作为考核学生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现了宽严适度的教学原则。

从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查的结果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新闻学专业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和培养,其英语应用能力和新闻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双重提升:一是从西方英语媒体的新闻作品中感知到其成熟高效的、颇有新闻专业主义风格的采、写、编、评等技巧和东西方新闻报道模式的异同,对“新闻价值”、“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意识”等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再认识,对英语媒体的新闻人如何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有了最直观的认识。二是能够收听、观看英语新闻,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初步掌握了将英文外电新闻编译成将汉语新闻的基本技巧;熟悉“对外报道”的基本要领;能够制作英语新闻短片、用英语开展“现场模拟访谈”。

四、结语

“新闻学专业英语”这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应当具有哪些专业特指性、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专业特色如何彰显,目前迫切需要国内学界、业界予以实践层面的深入探讨与理论层面的支撑研究。这主要源于该课程开设时间的非久远性和理论层面的欠完备性,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新闻学专业视域+英语语境”之独特性,以及全球化的宏观环境、知识经济时代的已然现实昭示的该课程“近时实用、长远必用”的不可替代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国内大部分任课教师具有跨语言或跨专业的英语焦虑或专业隔膜,兼因现实中的诸多制约因素,实现新闻学专业英语本科生教学应有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其专业特色,尚需学界、业界关注与理性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笔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一定数量的文献研究、自身经验的探讨归纳、样本数量、范围较为有限的定量分析,据此而作的定性研究尚不完备,尚需要深层面的研究和探索。

推荐访问:多维 新闻学 英语教学 探究 专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