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增权理论视角下城中村青年问题的解决困境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种特有现象,很多青年在这样的社区中成长起来,其中有一些青年不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不适应因城市扩展征地而“被动致富”的状况,他们中一部分青年就成为不肯就学、拒绝就业、无人监管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年。这些城中村青年成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和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政府和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应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和转变,本文根据城中村青年问题解决的困境,运用社会学中增权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思政相关知识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中村青年;增权理论;个体效能感

1 城中村青年的概念

城中村青年的概念:居住于城市之中或位于城市周边的、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都基本上已经非农业化的村庄的年龄在15~30岁的本地人。城中村青年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产物,是城中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怎样发展对城中村来说十分重要。

2 城中村青年的特点

城中村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之一,在城市高速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纳入到城市化建设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长的青年,有一部分青年享受了城市化的便利,得到了越来越好的发展;还有一部分青年因土地征用而“被动致富”,自己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引导不及时,造成一些城中村青年问题的发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先研究城中村青年的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

2.1 城中村青年所受的家庭压力过大,特别是家里经济压力过大

城中村青年长期困扰于恋爱、婚姻、家庭经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正处于事业家庭双重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多数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刚刚从事工作不久,都在为激烈的社会竞争而苦恼,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难以承受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相关机构没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来承担家庭的重担,可能会走向投机取巧之路,诱发犯罪。

2.2 大多数城中村青年援助源于朋友,同辈群体易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城中村青年在遇到困难时,更愿意向同辈的朋友寻求帮助,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种种压力和困扰多是来自于家庭,还有更多的原因是同辈群体的价值取向,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比较趋同。朋友群体是影响城中村青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同辈群体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对各自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城中村青年的同辈群体会对城中村青年的一些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3 大部分城中村青年文化水平较低,有业不就

城中村是城市化建设的产物,城中村建设缺乏整体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特别是教育基础薄弱。一部分的城中村青年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受教育水平较低,自己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极容易被误导,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从而走上歧途。同时城中村青年是因城市扩展征地而“被动致富”的而形成的一群人,他们没有经过自己的拼搏,因为撤村建居一夜致富,脱离了物质贫穷的同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这一群人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吃不了苦,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整天游手好闲,无业闲晃啃老,不肯就业、拒绝就业,不是上网就是吃喝玩乐,这部分城中村青年成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物和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2.4 大多数城中村青年由于就业排斥和社会保障排出现违法犯罪

城中村青年的犯罪多是以金钱财物为主的犯罪,因为他们闲散青少年之所以是这种犯罪类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受到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排斥,造成工作不稳定、收入低以及生存压力大。另外,由于保障性制度的缺失,导致闲散青少年的权益不能受到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物质资源来对自己的生存危机问题进行解决。除此之外,由于经济收入低导致青少年由于贫困出现被剥夺感与不公平的印象。闲散青少年群体中,大多数家庭处于社会底层,家庭经济不仅对于青少年的生活与教育产生影响,而且还对青少年以后的发展产生影响。如果闲散青少年把自己的不顺利总结为是受到获益群体的剥夺时,就使其铤而走险,思想极端,出现过激行为。

3 增权理论视角下城中村青年问题的解决困境

3.1 增权理论的概念

增权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芭芭拉·所罗门出版的《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人们》中,用来解决种族问题。增权理论是由权力,无权和去权等概念构建起来,而权能是增权理论的核心概念,权能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要被人们所主观感受,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增权理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激发个体的潜能,其价值基础主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一是个人经历深切而全面的无力感,一直无法与环境交流、实现自己;二是个人周遭存在直接与间接的全能障碍,以致无法参加社会与政治、实现自己;三是权能可以透过社会互动增加与衍生更多的个人及人际权能;四是案主本身应该被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人;五是社工人员应该与案主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本文是通过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增权理论,增权理论是指通过外部的干預帮助而增强个人的能力和对权利的认识,以减少或消除无权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获取权力的社会行动及其导致的社会改变的结果。综上所述,社会工作在增权上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这种赋予并不是外界去强加的给予,而是要通过社会工作者引导案主自己去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3.2 增权理论视角下城中村青年的问题的解决困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城中村青年的成长更需要我们的密切关注,他们是城市化的产物,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维特烦恼”,所以这部分青年的成长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增权理论在解决青年问题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是目前社会工作者用来解决青年问题经常用的方法。所以本文从增权的视角,提出了城中村青年问题解决的困境,有自我效能感低与个体抗逆力的缺失;有家庭教育的错位与支持性社会网络的缺欠;主流社会对闲散青少年的交往隔离与污名化效应。

3.2.1 自我效能感低与个体抗逆力的缺失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种特有现象,很多青年在这样的社区中成长起来,其中有一些青年不适应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不适应因城市扩展征地而“被动致富”的状况,他们中一部分青年就成为不肯就学、拒绝就业、无人监管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年。有不少城中村青年的受教育环境较差,教育配套设施较差,他们往往成绩并不突出,就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无用之人,是社会遗弃之辈,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情绪。紧接着离开学校寻找工作,又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前途无望,被主流群体排斥,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评价过于消极,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自我,对未来缺乏自信心,个体抗逆力缺失,而这些正是城中村青年个体层面权力缺失的重要原因。

3.2.2 家庭教育的错位与支持性网络的缺欠

城中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问题突出,居住环境较差,往往是社会边缘人群的居住之地,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家庭问题产生,比如:离婚、再婚、丧偶、待业、下岗等问题。这些家庭问题有可能造成城中村青年与父母感情破裂,缺乏父母的关爱,造成一部分青年的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畸形。居住在城中村的家庭也往往经济条件较差,在父母看来只要把孩子的温饱解决,还能够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城中村青年在城中村的教育配套设施下,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又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因为这些原因,城中村青年他们需要帮助和温暖时,就去自己的同辈群体中寻找,平等的同辈交往在青少年的发展中具有成年人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城中村青年成长在并不是主流的同辈群体,各种成长配套设施较差,这部分城中村青年是被贴上了标签,不被优秀的同辈群体所接纳。同辈群体交往的拒绝通过种种社会实践使城中村青年被消权。大多数媒体也只是站在主流群体的角度去看问题,城中村青年缺乏支持性网络。以上这些原因造成了城中村青年人际交往层面权力的缺失。

3.2.3 主流社会对闲散青少年的交往隔离与污名化效应

因城中村青年成长在并不是主流的同辈群体,各种成长配套设施较差,这部分城中村青年是被被贴上了标签,不被优秀的同辈群体所接纳。所以城中村青年的交往只在城中村青年内部,他们与其它社会群体的交往明显不足,生活圈子较为封闭,这可能使城中村青年缺少向上流动的机会和途径。同时主流群体为了维持自己的优越地位和独占资源,可能会对城中村青年形成单向交往隔离的交往断层,也有可能会对城中村青年进行污名化策略。在主流群体看来,城中村青年是违法犯罪的潜在群体,他们把社会治安问题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城中村青年,对他们进行污名化策略。城中村青年又缺少媒体的支持,新闻媒体往往站在主流群体的立场看待城中村青年的问题,更多的是负面报道,使得城中村青年更不为主流群体所接受,陷入自我身份的认同困境,长期游离在主流群体之外。这是城中村青年社会参与层面的权力缺失。

3.2.4 社会排斥环境下使得城中村青年正常社会化受挫

所谓青少年的社会化,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社会进行交互作用,来接受社会的同化。在社会排斥环境下,闲散青少年不易实现社会的规范化和社会责任的内化,来对自身产生认同感。闲散青少年角色的定型固化观念被多次灌输,他人进行的社会排斥对于闲散青少年回归正常角色具有一定的阻碍影响。另外,通过在社会组织中进行社会分工合作,通过学习相应的社会规范,自觉形成责任意识,结果只能导致闲散青少年在本群体中获得影响。闲散青少年犯罪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犯罪的技术和犯罪的动机、态度以及驱动力等内容,由此来说,社会排斥容易给闲散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产生影响。

4 如何用增权理论解决这些困境

在运用增权理论解决城中村青年的增权问题之前,我们要将城中村青年视作有能力有价值的人,给与他们充分的尊重;其次在实施增权的过程中要扫清外部的障碍,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能够获得权能的途径,并帮助他们内化这些权能和资源,将其内化,引导他们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进行内部转化这一步来。并且要根据城中村青年问题的困境产生的几个层面来提出解决措施,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状态。对城中村青少年进行污名化和处理,导致他们个体抗逆力消失造成城中村青年问题的解决困境,这不仅剥夺、限制了其合法权益,而且对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最终给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我们更应该用增权理论去解决,使其从社会的边缘地位摆脱出来,实现与社会主流群体的互相融合,最终有效的防止城中村青少年问题的出现。

4.1 在个体层面上的增权

因对自身进行错误认识,而产生的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评价过于消极,不能客观全面的看待自我,对未来缺乏自信心,个体抗逆力缺失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城中村青年正确地认识自我,要了解到他们是如何认识自我的,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矫正他们对自己的不良认识,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无限价值,激励他们努力的改变目前的“无权”“少权”现状,同时引导者要给与这部分城中村青年充分的尊重,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城中村的相关配套设施,特别是教育配套设施,让城中村青年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2 在社会交往层面上的增权

社会交往对一个人的成长必不可少,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的一个节点,只有连接不同的节点,才有可能把社会这张网织大。城中村青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分为同辈群体和家庭关系,城中村青年还处在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他们还存在角色混乱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问题。角色混乱是由于城中村青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家庭问题,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有能力自己能够照顾自己,想要逃离家庭,渴望独立。渴望独立又不能独立的冲突使得城中村青年的角色混乱。并且,城中村青年所处在的阶段正好是形成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他们处于对自己人生进行探索和自我拷问的阶段,易出现困惑和迷茫。我们应该引导同辈群体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面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同辈之间出现一个很有正能量的领头式人物,带领城中村青年积极向上,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3 在社会参与层面上的增权

在社会参与层面进行增权,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或是社会群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城中村青年这个弱势群体“发声”,代替城中村青年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從而影响政府部分的决策和社会资源的分配,给予城中村青年这个弱势群体更多的政策扶持。相关部门也要对城中村青年进行“正名”,引导相关媒体对城中村青年进行如实报道,树立城中村青年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的形象。同时尽可能地打破单向交往断层,让城中村青年有更多的机会与主流群体接触。

参考文献

[1]陈占江,项晶晶.“钟摆”与分化:城中村青年社会认同研究——基于湖南省湘潭市A村的调查[J].学习与时间,2011(9).

[2]杨宪平,张慧.城中村闲散青少年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探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5).

[3]唐咏.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9(1).

[4]苏雷.城市闲散青少年问题的文献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17(72).

[5]苏雷.社区增权理论视域下城市闲散青少年的困境研究——基于江苏省闲散青少年的调查.明日风尚,2017(21).

[6]秦良芳.增权理论视角下青少年成长问题探析.山西青年,2015(24).

作者简介

尹丁鹏(1993-),女,汉族,四川资阳市人,学生,法学硕士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视角 困境 城中村 理论 青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