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要想成为创新人才,就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激情和带有质疑的求索精神,还需要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勤于实践和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

【关键词】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能力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而科技的发展,首要的是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今天的小学生,将担负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需求。因此,从小就要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使他们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并乐于探究。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以下就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做一些探究。

一、让学生拥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指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欣赏和赞美学生,让成功和自信伴随学生的学习。爱默生曾指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它能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以“电和磁铁”的学习为例,先介绍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成功的基础——自信心。他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历经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电磁产生了电流。再如“认识岩石”的教学,教学方法采用“自己想办法”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岩石的内容、研究岩石的方法等,学生的发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如:听到了盐酸滴在岩石上时的嘶嘶声、岩石撞击时的不同音响、闻到了岩石的气味、看到了岩石的不同光泽等等。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进而拥有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成份,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小学生对从未见过的事物和现象,会产生兴趣和新奇的感觉。以学习“磁铁的磁性”为例,学生知道磁铁具有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磁性玩具。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纸盒、磁铁等材料,制作出像磁性蝴蝶、猴子爬竿、小人在天花板上行走等多种磁性玩具。从而扩展到课外科技活动中制作和创造出许多磁性玩具和利用磁铁的日常生活用品。再如将装有水的小玻璃瓶放入水槽中,浮在水里制成“潜艇”。之后,设疑:“这个小玻璃瓶盖虽然浮在水面上,我能把它拉到水底。”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迫切想知道究竟,并且想亲手做一艘“潜艇”。通过学生自制“潜艇”,学生探究了“沉”和“浮”的原理,并了解到水的浮力可以为人类做许多事。

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激动不已,学生在“学—做—思”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获得表象到产生出一种新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同时,这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善于动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创新能力的表现。我们要创造环境和条件,充分让学生动手,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创造性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为迎接未来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成才的前提和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就是自尊、自强、自信。教师可以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磁铁的磁性”教学为例,教师设疑:“同学们都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钉,你研究过磁铁的什么地方吸引的铁钉最多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难道磁铁不同地方,磁性不一样吗?”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讨论的气氛更加热烈。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实现了思维的飞跃,这种飞跃就是创新。再如,“空气”一课的教学,为了使学生掌握“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设疑:“用纸紧塞在杯子里,把杯子竖直倒放在水里,使其浸没。杯子里的纸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们的创造意识油然而生,作出了各种的猜想和假设,并亲自动手实验。

如此的教学,一个接一个问题,一个又一个成功,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锻炼意志、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科学课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善于捕捉和把握创新契机,设计和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激情,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浅谈 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