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工作计划 >

海州露天煤矿的华丽转身

作者:jkyxc 浏览数:

由几度辉煌没落的露天煤矿,到新兴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海州“大露天”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

辛亥革命100周年献礼史诗巨片《辛亥革命》,即将于今年国庆节前后上映这部风头不逊创下国产片票房纪录《建国大业》的电影,备受两岸三地关注。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场景位于辽宁阜新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等重要战争场面都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完成,随着影片的即将公映,世界各地的观众将能目睹号称“海州大露天”的煤矿奇观。

海州露天矿原本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目前是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整座露天矿坑相当于1-2个西湖、38座北京故宫矿坑最低点海拔—175米,也是目前的中国大陆最低点。按照导演张黎的说法,煤矿巨大的矿坑仿佛是道天然的屏障,拍摄时能避免镜头穿帮,非常适合拍摄大场面的战争戏。

由几度辉煌没落的露天煤矿,到新兴的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海州“大露天”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这其中的艰难转型,也为类似企业与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中国工业化的“金钉子”

因煤而立的东北城市阜新素有“煤海”之称,在中国的资源版图上举足轻重在“一五”计划中,全国1156个重点项目,阜新一市就承担了4个能源项目。其中的海州“大露天”,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尤为知名,被誉为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

海州煤层形成于侏罗纪时代。早在1739年,这片煤田就已经被清政府发现。但当时的满清贵族视关外为龍脉之地,不允许有开矿等破坏风水的大逆之举。1890年,当地人在如今的新邱区一带发现了第一锹露头煤,从此揭开了民间小规模煤炭开采的历史。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日本人意欲染指东北的丰富资源。而东北煤矿中最大最重要的煤矿之一,便是阜新海州煤矿,共有孙家湾层、中间层、太平层三大煤层。为抵制日本满铁,张学良在1927年创办东北矿务局孙家湾煤矿,周围的几家民办煤业也蓬勃发展起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阜新煤田落八日伪手中日本侵略者实行要矿不要人的“人肉开采”政策,中国矿工受到非人待遇和残暴压榨,数以十万计的矿工被残害致死,至今在孙家湾南山“万人坑”还埋葬着4万矿工遗骨。

在日本人的掠夺式开采下,海州煤矿逐渐采剥失调、设备破旧,很难维持生产。再加之大局已败的国民党多次派飞机狂轰滥炸,等到1948年3月18日阜新解放,矿区回到人民的手中时,这里几乎已经变成千疮百孔、荆棘丛生的废弃矿场。1949年1月1日,阜新矿务局正式成立。中央领导罗荣桓、曾志等亲自到矿区进行考察,鼓励阜新人建设新煤矿,1950年,海州露天矿以当时的苏联列宁格勒煤矿设计院的设计为蓝本,融入了日本专家的部分建议,并结合新中国第一代露天采矿专家和干部、工人的总体创造,开始了动工建设当时矿场上只有两个小土坑、两台老旧的多斗式电铲,没有技术,没有资料,缺乏专业人才,条件异常艰苦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不惧困难,在一片荒芜的废墟上,建立起以层层叠叠的环形轨道配线的矿区交通运输格局。蒸汽机车和电机车逐渐替代了原来的简易设备,成为矿山运输主力——时至今日,海州“大露天”依然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蒸汽机车和电机车车头,号称万国机车博物馆。

1953年7月1日,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正式投产。设计年产量为300万吨,是当时中国工业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位列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由其供煤的阜新发电厂,在当时也是亚洲最大的火电厂。海州露天煤矿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以喷涌的乌金和激荡的热血,推动了共和国前进的车轮。

1960年版的五元人民币上,背面的图案是海州露天煤矿的电镐。将一个企业的工作场面设计到人民币图案上,这在新中国钱币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特例。中华世纪坛262米青铜甬道的石壁上,也镌刻上了海州露天煤矿的诞生日期,以此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海州露天煤矿往昔的辉煌。

链接

“金钉子”一名源于美国的铁路修建史。1869年5月10日,美国首奈横穿美洲大陆的铁路钉下了最后一颗钉子。这颗钉子是用18K金制成,它宣告了全长1776英里的铁路胜利竣工。鉴于这条铁路的修建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美国在1965年7月30日建立了“金钉子国家历史遗址”。金子贵重表示重要,钉子钉下后固定不动,所谓“金钉子”是一种永久性纪念标志的代名词。

资源枯竭后的“凤凰涅槃”

然而,英雄总有迟暮时。上世纪80年代以后,阜新一代的几个主力煤矿,资源日渐衰竭。之前年产100万吨的新邱煤矿,产能萎缩至十几万吨,人员和设备大量闲置。以前开掘面在地下300米左右就可以挖到煤,上世纪90年代时要深入到600多米以下。煤难找、煤难挖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苦苦支撑的煤矿,因作业条件复杂恶劣而频发事故。发电业也遭到池鱼之殃。曾为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的阜新发电厂,一度沦为调峰电厂,退出主力序列。

1985年12月,时任阜新市市委书记马波上书辽宁省委,直言“煤炭企业都有一个‘建设—发展—萎缩—报废’的过程”,请求对阜新工业进行转型,摆脱对煤炭的单一依赖。

阜新的困境,很早就纳入中央高层的视野之中。从1991年起,朱镕基、李岚清和温家宝等人先后到阜新调研,2001年12月14日,李岚清、吴邦国两位副总理亲自召集专家研究阜新的经济转型工作阜新被确立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随后的2002年4月,闻名世界的阜新主力煤矿——海州“大露天”在贡献了2.3亿吨的煤炭后,因资源枯竭申请破产。

2005年6月8日,海州露天煤矿宣告正式破产。大批矿工成建制下岗失业,阜新经济、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解决数十万矿工及其家人的就业,成为当地政府工作的主题。

昔日的海州“大露天”在挖出“黑金子”的同时,也遗留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废弃旷坑和矸石山。这个长近4公里,宽2公里,垂直深度350米的“大坑”,成为威胁城市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和地质灾害隐患。

但是,与深埋地下的废弃矿井不同的是,“大露天”这种裸露的废墟,是可直接触摸可直接感受的,在这个“中国内陆最低点”,巨大的人工负山体犹如天坑,场面雄伟壮观。煤矿遗址上斑驳的铁轨、废弃的电镐,给人一种巨大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另外,由于阜新的煤炭生成于中生代,地质变迁形成了许多动、植物化石标本。在剥离现场陡峭的石壁上,人们会不时发现一些令人称奇的鱼、鸟、树的化石。“大露天”布满了珍贵的矿业人使景观和地质遗迹,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百年发展史,也是世界罕见的矿业遗迹。这些独特的资源品质,无不让身临其境的人感叹不已。而产自世界各地的蒸汽机车等矿山装备,每年都吸引一大批国外蒸汽机车爱好者和摄影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追寻这一渐行渐远的工业图腾。

阜新人意识到,尽管煤炭资源枯竭了,往这个“大坑”里扔进“工业旅游”两个字后,这个凹地还可以变成“聚宝盆”。有了这一思路,转型之路就豁然开朗了。

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海州露天矿列为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也是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对矿区周围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和土地复垦,是全国最大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阜新市政府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变输血式的灾害治理为造血式的旅游开发,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变废为宝”,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凤凰涅槃”。

2009年7月27日,历经3年建设,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开园、昔日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就此华丽转身,开始打造世界级工业遗产旅游城。同年9月,在搜狐网与全国31家主流报纸联合评选的“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中,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从300多个候选地标中脱颖而出,位列第四,仅次于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唐山抗震纪念碑。顶着中国第四大地标性建筑名头的“大露天”,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当然,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海州露天矿破产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煤电之城”阜新市的转型也仍在艰难地进行从煤矿变身为公园,海州露天矿的转变,也许会给类似的资源型企业与城市,带来有益的启示。

推荐访问:海州 露天 煤矿 转身 华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