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我见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当今社会急需实用型英语人才,但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已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立足于自身大学英语的教学岗位,以数年大学英语教学经验为实证依托,通过开展实验性任务教学(与专业挂钩)并记录课堂学生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反馈,辅以问卷调查,证实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将实验结果成文,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尽到自己绵薄之力。

关键词 任务设置 专业相关 教学改革

一、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大学英语考试大纲谈起

笔者通过走访和教学发现,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主要都是围绕着大学英语考试,也就是俗称的四六级开展的。无论是教材或是教学方法,均存在着千篇一律,单向讲课,大班授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等严重问题。而笔者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与大学英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过于单一和机械,不能满足市场上对非英语专业人才英语基本实用能力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听力方面——“一般性”与专业脱节

听力理解部分测试学生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录音材料用标准的英式或美式英语朗读,语速约为每分钟130词。听力部分分值比例为35%,其中对话占15%,短文占20%。考试时间35分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年版)考题形式均为客观选择题。具体说来,听力难度偏低,且考纲明确要求,听力理解的层次是“能听懂文章或对话大意,把握主题思想”;且听力材料的语篇难度为“一般性报道文章”或“一般性综艺访谈节目”。仅从这点上讲,总体考纲特点就是一个“一般”。所谓“一般”,就是毫无针对性可言。殊不知,听力训练和运用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环节。从训练到运用离不开积累性的实践。而实践则需要大量的贴近生活和专业相关的实例与实践机会。也就是说若要切实考查学生听说的实际水平,必须考查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情况。而这一切,都是和他们的专业离不开的。一旦考生仅仅为了应考而进行听力训练,那么由于学习动机功利化,导致这种训练仅沦为一种应试的工具,而对学生本身的实际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且造成的后果也可想而知—考后即忘。不仅如此,由于考生经过这种“一勺烩”的大众教学模式的熏陶之后,其模棱两可的“一般”语言能力在其专业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上得不到任何的锻炼,实践也便成了一纸空文,致使考生从根本上对学习英语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这无疑对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也是一种极大的消极作用。

(二)词汇方面——“领会式”考过即忘

以大学英语四级为例,《2007年版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已下简称《大纲》)中,对学生词汇掌握的层次作出了明文规定:“领会式掌握45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这其中,且不说词汇量的多少是否能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和专业深造的需要,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领会式”的掌握方法。所谓“领会式”指的是在阅读文章或听力理解时能识认的单词,但至于说是否能在自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时灵活运用,领会式识记层次并未作出要求。那么显而易见,此种要求的最终结果将会导致大学英语要求“掌握”的词汇量能在学生记忆内停留的时间仅限于考试前后。由于前文所述“一般性”的考查特征,导致学生所“领会”的词汇由于没有实践和运用的机会,大多停留在“STM(短时记忆)”模块,并未转化至“LTM(永久记忆)”。而随着其接受和其他信息时,这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识记的单词便随风飘散。众所周知,构成语言的基础材料是词汇,尤其是含有意义的实词,如果积累词汇贫乏,或者积累词汇仅仅停留在“领会”阶段而并未使用,那么即使语法学的再好,语言的掌握也是一紙空谈。

(三)阅读方面——“掌握大意”,囫囵吞枣

《大纲》要求考生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 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纵观全文不难发现,此要求与上文听力方面的要求类似,“一般性”要求仍属主导。除此之外,考纲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还体现出层次浅,线条粗的特点。具体说来,考纲仅着重要求学生能掌握一般性文章的大意,了解作者写作态度。即便涉及到细节信息的把握,也仅仅只是抓住主要事实。在题型的考查上也仅仅只是就作者的某句话,甚至某个词发问。这样容易养成学生断章取义,一叶障目的阅读习惯,而考纲对文章的题材,内容,以及阅读的深度却要求甚少,甚至只字不提。如此以往,学生在日后的深造和专业学习与工作中,以此极其有限的语言能力,自然很难应付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四)写作方面——“短小简单”,实用型不强

在写作方面,《大纲》要求能在阅读难度与课文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回答问题、写提纲, 能就一定的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能写短信和便条,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与阅读类似,大纲在写作方面的要求也是“泛泛而谈”,并无专业性和针对性可言。而且就写作篇幅而言,仅限于“短文”,“短信”和“便条”。试想在考生日后工作中,无论岗位与专业是否对口,有多少情况是需要用到“短文”和“便条”来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而这些“短文”,“便条”又能在日后深造和工作实践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呢?其答案自然不言而喻。既然如此,大学英语在写作方面的要求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以专业元素为主导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状况和考查体系确实存在着空洞无物,泛泛而谈,毫无针对性,与专业无关,缺乏实用性的特点,总的来说,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其教学和考试的效果确实令人堪忧。因此,笔者立足于本职教学岗,对任教的财务专业学生居多的2013级的一个班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专业针对性任务型教学实验。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受的基础上,笔者有以下发现:

(一)任务教学适用于小班,任务设置取决于专业

语言教学的核心力量是实践,而课堂上的实践又主要来源于教师设置的语言任务。但众所周知,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合班制度,往往一个教学班级动辄60多人,甚至上百。这样一来,教师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内采取的教学方法极其有限,一般情况下只能采用单项授课的传统方式。因此,教师无法监控自己所传递的知识是否能有效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整个教学时间内平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也就意味着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教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若要谈起效率和效果,改革的第一步应缩小师生比的差距,采用小班教学,这样一来,教师面对人数少的受众群体,能及时注意到每一位学生,在设置任务时也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任务教学才有实际意义。此外笔者还发现,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作为工具的重要性,在任务的设置上,应具有专业的针对性。以笔者任教的班级为例,在教学任务的设置环节,笔者通过引入商务谈判,制单,发(还)盘等实际案例,并穿插到本堂课讲授语言点的环节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商务交涉环节,并在实际演练中运用到作者讲授的语言点和新词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任务难度取决于层次,任务完成有赖于课时

在任务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即便是小班教学,同一班级中也存在着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表现为有些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态度比较积极,语言表达比较流利,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表达,面对任务也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作者充分考虑到教学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英语基本功和应用水平,在任务种类上作者设置了诸如引导类任务(介绍性,半主观性,是非判断性)、提高类任务(交涉形,主观性)等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存在,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中都是有可取和可学之处的。因此,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中,作者所帶班级的大学英语课时绝大部分均为完成任务环节。此外,为了保证任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作者还增加了12个学时的补充课时量。可见,任务教学要起到实效,还必须设置不同类别,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并且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得到足量课时的支撑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要想改革,必须从实用性入手。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查,必须围绕专业设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其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有真正的用武之地。而这一切离不开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但若要让任务型教学有效开展而非纸上谈兵,还必须小班教学,分层设置,并得到足量课时的支持,只有这样,大学英语的教学才有其实用性可言,才有可能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人才的语言要求。

参考文献:

[1]董金平大学英语改革之我见[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8).

[2]高等教育司.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试大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我见 大学英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