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jkyxc 浏览数: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促进各类学科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科学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小故事。在学“声现象”时,习题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我国早在宋代就对声音有了研究,并且运用到了生活实践中。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有三处可以发出非常美妙的声音的建筑;又如关于“磁场”中的磁偏角问题,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已经提出了,比西方早了400多年。这些足已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迸发出来。

2.增强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核能的教学中,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有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内容,体现着自然辩证法法则,充满着唯心论和唯物论,充满着新旧理论观点的激烈碰撞,历经了对世界认知的否定与再否定的曲折历程。因此,教师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设置以物明理、以物探理的教学情境,向学生辩证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阐述物理概念、规律本身的内在辩证关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熏陶。

例如,16世纪以前,在天文学领域里“地心说”占统治地位。而哥白尼受到古希腊人思想的启示,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系统观测,并做了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终于创立了新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后来第谷、开普勒、牛顿等人进行了补充,使日心说建立在更加牢固的科学基础上。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都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也只是绕银河系中心高速运动的很小的一部分,而银河系又是整个宇宙的一小块,这又是对日心说的否定了。因此,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物理学有“火眼金睛”的功能,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揭开许多“超自然”现象之谜,学生将会在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情境下受到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用电常识”这节课,教师可选放一段带电人表演的电视节目录像:“气功师”手握一根电线,让别人拿着测电笔来测,只要笔尖接触到“气功师”身体的任一部位,笔上的灯就亮了,能置人于死地的“电老虎”对“气功师”怎么不灵了?是不是“气功师”有特异功能?学生感到困惑不解。教师再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指出人体触电的危害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带电人只是抓住一根电线,并没有形成回路,身体并无强电流通过,这就是带电人安然无恙的原因,带电人并无什么特异功能。又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压力、压强等有关物理知识来解释“气功师”躺在钉满铁钉的木板上能完好无损的原因。诸如此类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破除学生对“气功超凡”“特异功能”等“超自然”现象的迷茫,大大提高他们识别和防“伪”能力,有利于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观察、理解和处理所遇到的各类问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课堂上外,在物理课外活动、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这些渠道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要注意优化德育环境。一个图表、一幅挂图、一盏幻灯,有时也会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是人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中学生是能动性的主体,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己操作,让他们自己观察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得到知识,受到生活之中真、善、美的教育。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时,由于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很容易被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所吸引,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心理,积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诱发爱科学的萌芽。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提示同学注意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日光灯安装、电风扇检修、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实践。在教到相关知识时不妨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四、通过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珍惜生命的意识

物理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活衣食住行都有物理学的踪迹。物理学新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若使用不当就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物理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学素养……并能用物理学视角解释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因此。教师在教授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性质的客观性与两面性,趋利避害,合理使用。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

五、审美教育

人类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界中,物理学中的概念和规律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抽象出物理现象的共同属性和运动变化规律后认识或发现的。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它们的表达或数学表达式都十分简明,这些定律具有科学美、物理领域的实质美。再比如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在简谐领域的实质美,电与磁的相互联系,光的波粒二象性反映了物理学的多样统一的整体美。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科学研究的方法无不闪烁着美的光彩,展现了美的物理世界。因此教师应该以情动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用美的规律去学习物理知识,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六、培养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育学生必须客观事实,不能弄虚作假。教师严谨的教风,求实的风格,一丝不苟的作风,修正错误的勇气,都会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化。实事求是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学习物理特别是高中物理难度比较大,学生必须有正确的学生动机,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师具有坚持性、果断性,具有知难而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生学起到榜样作用,才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的精神力量。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物理教学要将其教育培养贯穿始终。

另外,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在学习完“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调查社区或学校的噪声来源,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向社会提出倡议,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具体实施时,应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推荐访问:德育 渗透 物理 初中 如何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