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途径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历史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德。

【关键词】历史教学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3-0101-01

历史课程对学生渗透德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历史学科的德育作用,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鲜明地做出了解答:“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作为历史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好这一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实施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德。

一 借助历史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做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时,还应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道德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道德文明的发展。根据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特点,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既要注意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也要注意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

二 利用历史道德榜样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教师加工创设的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情感及道德知识进行,具有间接的、想象的、伦理认知的特点。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借助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的,并且生动、具体、鲜明,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学生自发的独立形成的对历史人物的道德情感,往往因受其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及教科书表达形式的局限,其情感体验也可能是片面或肤浅的。因此,就要求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道德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古代历史名人中树立起崇高理想而留名青史的例子有很多,通过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大多数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其人生才会被他人认同。

此外,教科书上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辅助。用之去教育感化青少年,陶冶青少年的性情,锻炼青少年的意志。

三 创设道德情境训练道德行为

历史教学是以历史知识为主的学科教育,其道德行为的教育主要不是指向当前社会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而是以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在临界状态的预备式教育。因此,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训练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识别,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主要是分析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环境。如史学家司马迁惨受腐刑而矢志史书撰述的场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面对捕杀以血酬国的抉择、邓世昌以死殉国的壮举等典型范例,都是极好的教育材料。

第二,要准确揭示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道德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情境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第三,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培养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历史教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人物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做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符合公德的小事,逐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

〔责任编辑:庞远燕〕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途径 实施 历史 教学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