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从虐待小动物事件看家教中的可怕空缺

作者:jkyxc 浏览数:

有人虐待、丢弃小动物,可也有那么多人在保护它们。动物的事看似小,反映的深刻内涵却远远超出我们的认识。爱护小动物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的心灵,于是我们在想,看似挽救小动物的行动中,我们到底在挽救什么?

钱锋(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音乐教育中心主任):

接连几起虐待小动物的事件让人震惊。这几起事件从表象上看是不善待小动物的举动,但实质上是对弱势群体的漠视。

2003年回国后,我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教书,接手这批孩子后,我发现他们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人性化教育不够健全,而这种不健全大多来源于家庭。如何让孩子懂得爱,我觉得首先要让他们懂得关爱小动物、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们的玩具也可以算弱势,在我们国家,很多孩子都会在长大后将玩具丢掉,但在美国,孩子不玩的玩具都要包装好后送给其他孩子。玩具尚且如此,对于小动物就要付出更多的爱。

所以,一个家庭一定要有爱心教育,有了爱心,社会的人格质量才会好。在学校里我经常会让学生们创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歌曲,或是让他们参与一些公益活动,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心是有好处的。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小动物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在美国,有很多弱势群体是通过小动物来得到心理慰藉,他们通过热爱动物来营造自身的心灵。而且美国的很多医院都是可以养宠物的,因为病人是弱势群体。动物的世界里没有语言、也没有歧视,它们可以忠诚地陪伴那些弱势人群,给他们带去快乐。在国外,很多人会提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除了觉得奇妙之外,他们觉得那和我们保护动物意识很强有关,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流浪猫狗越来越多,虐待小动物事件频繁出现。

当然,面对一些不良的现象,我们也不必一味地停留在批评上,可以找一些正面的事例来宣传,这样可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爱护小动物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

最后还是落到孩子身上,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爱也是一种历练。

刘利泉(世中佳绩教育顾问):

对于虐待动物的行为,如果仅仅用口诛笔伐的方式来让它灭迹也许并不现实,我们要通过个案引发开来,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曾经办过一个私立学校,希望孩子们能在那里过得快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学校终归是个整体教育,要想因材施教,真正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主要阵地不是学校,所以我关了那所私立学校开始关注家庭教育。我经常把教育比作艺术,而这种艺术是根雕不是泥塑,是要针对每一个形状不同的材料,把它加工成艺术品,而不是工业产品。

其实遗弃动物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家庭教育的盲目性有关。很多家庭都是因为盲目,所以在买小动物进家门的时候,没有做全面的考虑。他们认为孩子喜欢就买了,等孩子不喜欢就遗弃了;而有些家庭则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宠物身上,似乎觉得那种全身心的关注就是在施爱心,其实那种过火的行为也并不合适,正常的心态是把它们当成一个家庭成员看待。

如果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教育契机,那么教育才有可能正常地发展,在对待小动物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张丹(《财富》杂志中国分社主任):

说到救助小动物,常会有人说:“人还救不过来,救什么小动物,那么多的失学儿童、下岗工人,谁来帮助?”其实,救人和救小动物并不矛盾,往往是愿意去救动物的人才会去救人。对动物的痛苦视而不见或者是去伤害小动物的人,对社会都是危险的。有调查显示,青少年时期有过虐待动物记录的人,以后成为罪犯的比率非常高。我每天看新闻的时候总是心惊肉跳,总害怕会出现更血腥的虐待动物事件。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如何通过家庭把爱植入到孩子的心里,这很重要。

虽然提倡大家多去关爱小动物,但我并不赞同大家脑子一热都去买小动物来养,养小动物是要负责的,如果出于冲动,新鲜劲儿一过就会出现更多对小动物的遗弃。如果你真的有爱心,可以考虑去领养。一个家庭一定要科学、理性地喂养和照顾小动物一生,比如到6个月的时候,要给它们做绝育手术等等。如何做一个好的主人,也是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

《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编保冬妮曾经引用过甘地的一句话:“一个民族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尺。”我们这些热爱小动物的人都强烈地呼吁,政府能够尽早出台动物保护法。

王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学生):

我的自身经历告诉我,应该尊重生命。我的母亲特别喜欢养狗,而我父亲特别喜欢养鸟,他们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我从小就懂得了尊重生命。

进了农业大学之后,学校的氛围让我更加热爱和关注起小动物。我学的专业决定了我每天都会和动物打交道,对动物会有更深的感情,但在拯救流浪猫狗的问题上,我有时候也会觉得力不从心。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保护动物其实是很多人都想做的事,而那些虐待动物的事件也只是少数。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上解剖课,我深刻地记得自己上的第一堂解剖课。那天早上我们把一只母羊牵进教室,上课前,同学们因为喜欢都不停地给它喂草。然而在下午的解剖课上,那只母羊就在我们的面前停止了呼吸。老师告诉我们:“刚才它还好好的,为什么现在死了,它的死就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去学习,让我们去救更多的动物。你们该用感恩和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它。它是个生命,你们该尊重它。”那堂课,让我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

卢悦(《婚姻与家庭》杂志编辑):

这几起虐待小动物的事件让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痛心疾首的问题不断发生?面对虐待小动物的事件,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批人会热血上涌,觉得特别痛苦和愤怒;但另外一批人却很冷漠。

我提出一个观点,爱是不应该分等级的。我在《读者》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德国有一个很有影响的老医生说,当纳粹逮捕共产党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当纳粹逮捕工会主席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当纳粹围堵基督教徒的时候,我也没有站出来;到最后他们终于找到我了。这个故事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的爱心和对别人的责任感并没有界限,如果你给自己设定界限,比如你觉得小动物和自己没有关系,一些弱势群体也和你无关,那么你会发现你爱的东西越少对自己的利益损失越大。这并不是两个概念,而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爱不应该分等级。爱并不只属于少数人,也不只属于人类或者人类的特权阶级。懂得了这些,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爱动物。

无论是做讨论还是做报道,我们为的是把那些冷漠的人感化,让他们懂得爱护动物有什么好处,爱护动物和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这样他们或许会转变态度和认识。

高燕(开心家族食品有限公司):

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在日本的街头会有那种收留小动物的棚子,一些认为自己没有条件收养小动物的人,就常到那里给它们喂食。我是个爱猫的人,很希望媒体对于小动物的关注能够具有长期性、连续性。目前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孤独的老人越来越多。二是中国提倡计划生育,这些独生子女常常会感到孤单。三是由于年轻人的压力很大,需要一个“伴侣”来陪伴。于是,养小动物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时候,人们只知道对小动物“索取”爱,却没有考虑到应该给予它们什么。我们经常告诉客户,要爱动物,不能只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去爱它们。

有人提到爱是没有等级的,我非常赞同。基于此,我认为,我们不该因为它是否是名种猫狗,而对它们区别对待。

王寅(爱心人士):

我很爱小动物,但家人却并不都能理解,我的姐姐总是跟孩子说小动物脏,让孩子远离它们。家长的教育是一方面,舆论导向也很重要。我们很希望政府能给予强大支持,让那些因为某些原因实在无法再把小动物养下去的人,能找到一个正规的机构来收容它们,或者把它们训练成有用的动物,或者是以不痛苦的方式结束生命。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单靠我们这些热心人,或许能力太有限。我自己就收养了一些小动物,但常常感觉力不从心。

我很想告诉大家,养动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即使这样,也请你不要随便丢弃小动物,如果你实在养不了了,尽量找个合适的地方安置。

本期讨论我们特别与新浪网女性频道合作,在网上开展了匿名问卷调查,参加者4000人。在“你为什么养小动物”一题中,有43.46%的人觉得好玩,只有28.35%的人是因为热爱生命才收养小动物。从小受过“爱护小动物”教育的网友占50.41%,有28.44%的人从未受过这样的教育。养小动物之前考虑对它负责的人占87.02%,对虐待小动物感到气愤的占90.74%,但也有82人(占1.9%)虐待动物有快感。如果看到流浪小动物有63.11%的人选择“不会收养”,有57.86%的人在不想继续养小动物的时候,不愿意把动物遗弃街头,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置。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更加感到家教中缺失的仁爱教育令人担忧,同时,社会大众也急待《中国小动物保护法》的出台,以真正解决小动物的生存问题。

推荐访问:看家 虐待 空缺 小动物 可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