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小学生个性特点的课外书选择方法指导

作者:jkyxc 浏览数:

计划》、以色列确定了《一生读书计划》、美国国家级课外阅读研究成果《朗读手册》连续二十年在畅销书排行榜名列前茅,而中国的情况令人堪忧。

据2015年相关部门数据调差显示:中国国民对个人阅读状况评价中只有4.6%的国民认为乐观、满意,34.5%的国民对自己的阅读状况比较乐观、满意,60.9%的国民对自己的阅读状况不乐观、不满意,有超过70.4%的国民喜欢“电子阅读”,在对阅读期望值比较高的中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情况尤其堪忧,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在“应试教育”日趋升温的挟持下江河日下、偏安一隅,主要表現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呈现递减的趋势;学生受多元信息媒体的影响,阅读方式改变,“轻阅读”“休闲阅读”等呈现上升的趋势,沉湎于网络,耗时多、依赖图像、缺乏辨别能力;课外书目的阅读类型由文学性、历史性等向故事性、通俗性发生改变;课外读书的书目功利色彩随年级而递增……

中国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令人堪忧已引起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新修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体裁可以是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等,阅读范围可以是文化、文学、历史、科普科幻读物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解析新课程标准时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大量接触网络,当然也是一种阅读,但容易浮光掠影,思维碎片化,浅化,所以提倡多读书,还要加上“读整本的书”,这还可以磨磨性子,养成好的习惯与学风。

课外阅读要给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所指导。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注意循序渐进,逐级增加阅读量与阅读难度,体现教学的梯度。目前,中国图书市场日益繁荣,图书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在名目繁多、品种形式多样的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如何根据学生个性有效选择课外书则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激发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有现实针对性、不断积累感悟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乃至语文素养,使“课外阅读的革命”发挥一石数鸟的作用则迫在眉睫,具体有效的选择方法如下:

一、根据阅读内容选择优秀的书

儿童时代是读书最佳的年龄阶段,当今的的教育略显功利色彩,儿童阅读和成长的背景缺少了些许安静、些许诗意。面对繁荣的图书市场,面对“丰富”的浩如烟海的书籍,“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则是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教师的天职则是牵起学生的手走过“丰富”,走进那个令学生充满激情又趣味盎然的个性阅读的角落,因此,要选择内容丰富多彩的书籍,如名著类、经典类、天文历史地理、人物传记、中小学指定书目和古诗文阅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长得更丰富,才能在未来把更丰富的思想、气息和趣味带给世界,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书如同蜜蜂酿蜜,必须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否则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二、根据阅读能力选合适的书

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情感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反观书籍中的人物,和书籍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在脑海中体验——印证——重塑——构建——超越——升华,在长期“老火煲靓汤”式的积累感悟过程中逐渐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选择课外书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选择适合孩子欣赏口味的书,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强加强硬规定。例如《三国演义》是经典名著之一,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根据理解能力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版本和印刷形式的《三国演义》,注音——绘本——图文结合——白话文——古典、连续剧、评书、英文等,这样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育特点,《三国演义》就会像老朋友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和体悟,否则版本、形式不和“胃口”,阅读兴趣就会降低直至消失。

三、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应时的书

当今“应试教育”仍充斥在学生不同的求学阶段,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学生课外阅读领域占据着“半壁江山”。调查显示:6岁以前的孩子无论在阅读的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都比较令人欣慰,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应试教育的日益增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夹缝中求生存”,学生既要完成学习任务考高分,又渴求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放松、抚慰、充实焦虑、饥渴、躁动的心灵,分数和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双层夹击”令学生、家长举步维艰、进退两难,如何巧妙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达到“双赢”的效果,下面几点做法值得借鉴:

1.以教科书目录内容为基准进行拓展,选择相关书籍

2.以教材中某一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拓展;

3.以节选课文为基点,向整部作品延伸;

4.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相关联的内容延伸;

5.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性故事扩展。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时,目录中有《索溪峪的“野”》《詹天佑》《怀念母亲》《中华少年》《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轻扣诗歌的大门》《最后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伯牙绝弦》《月光曲》《军神》《林海》等经典文质兼美的课文,因此为了达到课外阅读和考高分“双赢”效果,可以推荐下列作者的课外书:列夫托尔斯泰、鲁迅、沈石溪、惊鸠十、老舍、亚米契斯;可以推荐下列内容的课外书:游记、景物、人物传记(詹天佑、鲁迅、贝多芬、新凤霞、刘伯承等)、短篇小说、环保科普、动物小说、艺术欣赏等;还可以推荐下列作品的课外书(专著、全集):《航拍中国》《中华好儿女》《爱的教育》《故乡》《不朽的大师》《中华好诗词》《诗词大会》《沈石溪动物小说集》《惊鸠十动物小说集》等。

四、根据小学生个性特点的差异选择互补的书

学生课外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阅读经历外在的表现,受到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思维特点、阅读环境、家庭文化氛围、阅读协助者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独特的阅读个性特点。如果未引起高度重视、不加以科学的引导,长此以往会形成单一的、不完整的“井底之蛙式的阅读”,只专注于自己喜爱的特定类型的读物、对特定作家做持续重复的阅读,分不清井外世界的宽阔与多姿多彩,只愿意安于现状,拒绝任何形式的改变、探索,日复一日,知识结构渐趋单一、不完整、偏科,心灵逐渐封锁,思维单向性明显,丰富多元的文学世界不能构建,成长和人生发展都会收到巨大影响。例如,男女生思维特点在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男生天生喜爱看军事、天文、历史、地理、探险、侦探等书籍,对文学性书籍兴趣不浓厚,而女生则恰恰相反,天生喜爱看童话、文学、故事等書籍,尤其是对有浪漫色彩、故事情节、矛盾突出的内容更感兴趣。如果不加科学地引导就会造成不同性别的学生变成“井底蛙式的阅读”,后果不堪设想。

五、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选择合适的书

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充斥着“快节奏”“高效率”,父母职场压力、养育孩子成本、家庭亲子关系、家庭结构稳定等问题和矛盾倍增,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有效选择课外书可以根据“看书、听评书、录音、微视频、讲坛、分享会、读书会、电子书”等不同的阅读方式来确定,分秒必争、见缝插针,同样可以达到阅读的目的,丰盈精神世界。

六、根据阅读品味选择有美感的书

“品味”是一种参透,是对生活的一种高段体悟,是在细微之处于无声处的内涵、文化的流露,“阅读品味”亦是如此。学生的阅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感受美、领略美、体悟美、、升华美、创造美的过程,是心路历程的一次次蜕变,是精神世界的一次次华丽转身……因此在选择课外书时要选择正规权威出版社、有美感的书籍。从形式上说,有的课外书粗制滥造、印刷错误、错别字众多、插图混乱,从内容上说(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译作者水平、能力、文学审美、情趣、修养不高;从意义上说,有些出版商、作者出于功利目的,出版的图书以“无聊、八卦、搞怪、爆笑、低级趣味”等作为噱头抓人眼球,如同垃圾一样“乌烟瘴气”,污染了“精神世界”,导致学生阅读品味降低并沉迷甚至沉沦。

七、根据阅读者心境选择恰当的书

人类参与的任何一项活动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心境”和“情境”。“心境”强调的是对事物的一种情绪化的、感性的态度,“情境”强调的是置身的环境与参与的活动是否合宜,二者都影响了我们对事情的参与态度,他们彼此相互调整、修正,不断改变着读者的行为。满怀期待、自发主动地阅读并乐在其中,这才是阅读本质功能——心灵疗伤,即在书籍的阅读中,学生获得激励、获得解放、学会放弃、学会调节,在受到激励、解放,学会放弃、调节的过程中,他们心灵的伤口愈合了,获得了心灵的满足。阅读的过程亦是心路发展的历程,更是一个人精神发育的过程,而功利阅读则相对比较被动、压抑,阅读方式大多是浅表阅读、轻阅读、快餐阅读,阅读的目的作用则仅仅是为了放松、获取资讯或开怀一笑而已。因此,要根据阅读者心境选择恰当的书,因为书是温暖与照亮孩子的童年的,是用来抚慰与愉悦孩子的心灵的,是用来连接与润滑孩子与成人、孩子与世界的视线的。

八、根据阅读情感交际的多维空间选择书

交际是社会化人的必要活动之一,是对内在自我的一种认可,是人的精神呼唤。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被误解为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其实阅读也是一项社交活动,呈现有一定的阅读循环,并逐渐扩展为螺旋状态,对应的关系有:读者——文本、读者——作者、读者——“本我”内在的自我、读者——他人(他众)……阅读的本质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需要“是否想读?愿意读?读下去?忘我地读?分享交流?……”等情感回应,要不断打破局限而平面的二维空间,突显包罗万象的精彩世界,凭借文字将自己从狭隘的世界中抽离,尽请地遨游于宇宙星河之间并陶醉驻足于兴趣点。因此可以根据阅读的情感交际回应选择有趣味的书。例如,学生在阅读英国著名作家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书籍时,会在不同年龄段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主人公,在脑海中不断构想书中的奇幻情境并置身其中,在生活中和同学谈论分享时会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从网上欣赏搜集购买本系列图书相关的视频、电影、道具、评论书籍,学生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系列图书的阅读激发了对类似魔幻、科幻、侦探、魔术、历史、军事、经济、管理、哲学启蒙等书籍的兴趣,甚至还进行改编、绘画再创作,乃至对人生规划都会有影响。

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用阅读温暖儿童的心灵,也温暖我们自己,让我们回家……”做一个优秀的阅读推广人,科学有效推荐课外书并努力营造书香氛围,让学生的读书从“阅读——乐读——悦读”不断升华,我们责无旁贷!

推荐访问:小学生 指导 选择 课外书 方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