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特征,接着按照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分类,分别以天津泰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和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作为典型园区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循环经济 生态工业园区 现状

生态工业园区是建立在—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理论基础和特征

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在最小化参与企业的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这类方法包括通过对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园区企业(新加入企业和原有经过改造的企业)的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污染预防、能源有效使用及企业内部合作。生态工业园区也要为附近的社区寻求利益以确保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积极的。比较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例子是丹麦卡伦堡共生体系,卡伦堡已成为区域不同产业之间链接起来的模版。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一生产—使用一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一设计一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0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基础。工业生态学是专门审视工业体系与生态圈关系的、充分体现综合性和—体化的一种新思维。它强调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工业生产,把工业生产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其中一个单元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是另一个单元的“营养物”和投入原料。这样,区域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以“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为主的物质流动经济模式。它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即“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做到了有机的结合。生态工业园区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最基本特征是园区中各企业间相互利用“废物”作为生产原料,最终实现园区内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目前,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传统工业园区相比,生态工业园区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行业特征;园区内的企业互相联系、协同发展;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新技术的应用;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工艺先进;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有限制要求。

二、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但在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生态工业思想的影响逐步扩大,全国各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开展迅速,生态工业园区成为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发展模式。2001年4月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了过程工程与生态工业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等支持下,率先开展了生态工业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工业生态系统规划、物质和能量集成、废物资源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等。2001年12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成立了生态工业经济与技术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生态工业园相关课题研究。国家环保总局在2002年正式确认广西贵港生态工业(制糖)园区和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区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并予以挂牌;随后通过了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鲁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建设规划论证。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29个。国内部分生态工业园区及其特征见表1。

三、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类型和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分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三种类型。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指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生态工业园区。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一类工业行业的一个和几个企业为核心,通过物质和能量的集成,在更多同类企业或相关行业企业间建立共生关系而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是以静脉产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1、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有: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板材厂废弃物生态链)、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电子工业生态链、生物制品工业生态链)、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电子信息业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苏州工业园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机电一体化产业链)、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粉煤灰处理产业链)、张家港保税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电子、纺织生态产业链)等。下面以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典型园区来介绍我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区属于国家级工业园区(图1)。截至2006年,工业园区公共绿地面积达406.77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79.26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家通过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3月,被批准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泰达正在逐步形成一个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的闭合产业链条。该生态工业园区主要以电子信息业、生物制药业、汽车制造业和食品饮料业四个支柱产业为重点,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各主导产业之间积极开展共生合作,实现了物流、

能流、信息流乃至资金流的跨产业流动。泰达生态工业园区以“循环经济”为基本理念,致力于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共生关系,以一个企业的废料作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在政府与社区之间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资源开发、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绿色消费、环保服务等活动,从而实现整个区域“废物零排放”的生态工业梦想。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间,园区共引进20家丰田体系一级供应商,汽车产业链在园区的不断扩大将有助于这一共生网络的完善与成熟。除了汽车产业链外,泰达生态工业园区还将逐步构建和完善跨行业物质代谢链(跨行业废物交换与再生利用),如针对食品饮料业能源消耗量大且稳定的特点,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和行业间的蒸气梯级利用;积极开展各行业之间以及污水处理厂、新水源公司、园林绿化公司、市政公司的共生合作,构建废水代谢链条。与此同时,园区还将致力于雨水的收集和再生利用,致力于垃圾分拣和再生,使泰达生态工业园形成—体化固体废物管理方案:即占总量1%的危险废物全部由具有合资资质的单位进行分类回收系统实现资源化;占总量9%的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处理;剩余生活垃圾经过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后进行垃圾焚烧发电,底灰进行填埋处置。

2、我国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我国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有: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糖业)示范园区(制糖网络系统造纸网络系统)、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电厂粉煤灰生产链)、鲁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磷铵生产产业链)、抚顺矿业集团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煤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贵阳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废弃物回收利用产业链)、包钢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钢铁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郑州市上街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铝工业生产为核心产业链)、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卤水产业链)、山西安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煤焦化产业为核心相关产业链)等。下面以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为典型园区来介绍我国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是我国第一个试点。该园区以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以蔗田系统、制糖系统、酒精系统、造纸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为框架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形成一个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图2)。园区以市场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减耗为首要原则,在原料产品“生产、消费和还原”的全生命周期中采用创新技术、依靠政策支持、依据环保法规综合运用3P,(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再循环原则(recycle)的简称)原则,通过强化废弃物再循环,形成了以农保工、以工促农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它对农业产业化和工业生态化并举,二者统一于循环经济。近几年来,贵港市通过逐步制定出台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招商投资政策、发展甘蔗生产扶持政策、土地税费优惠政策、排污费返还政策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在现有的生态工业雏形的基础上,通过12个重点优化项目的建设充分高效地利用上游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物质集成、能源集成以及水系统集成,实现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废糖蜜制酒精的传统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精制糖、低聚果糖、有机糖、CMC、酵母精等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园区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3、我国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VIP),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根据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标准,VIP包括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是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平台。青岛新天地生态工业园是我国第一个静脉产业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它与青岛六大动脉产业集群共同组队,构成一条完整且具有鲜明特色的“6+1”生态工业体系,以带动青岛乃至山东省循环经济的发展。

作为第一个静脉产业类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了山东省固体废物信息交换中心,整合回收热线电话、信息系统和回收站点,形成客户交投、信息交换、废物回收、在线监控和政府监管回收网络平台,在我国率先使废旧家电及固体废物回收处置实现全程管理信息化。园区先后承担了中日循环型城市(青岛)的建设合作项目,以及与比利时、瑞士、德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环境保护交流与合作的有关项目和事宜。园区以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储存、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最终处置为基础,完全企业化运作,已承揽了具有机电产品综合利用、废弃塑料橡胶玻璃综合利用、废日光灯管处理、易拉罐再生、废硒鼓墨盒和电池综合利用、废纸再利用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入驻。新天地将投资重点放在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上,注重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通过规划把整个园区分为研究区、实验区、服务区、生产区4个功能区和一个预留区。新天地已经成为山东东部大量危险废物、工业固废和电子垃圾的终端处理站,形成了完整的物质和能量代谢链网。青岛新天地的成功为发展静脉产业提供了思路,各地静脉产业园区逐步建立。辽宁环保静脉产业园是在辽宁建设生态省和循环经济省、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背景下,为有效提高全省危险物处理水平而建设的。上海城投公司已开始建设老港静脉产业园,功能包括废弃物资源化科技的研发、废弃物资源化的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的交易、早期垃圾场的生态修复与休闲和未来垃圾场的卫生填埋。此外,浙江、鸡西、烟台等地也纷纷投入建设静脉产业园区,使各地的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更加专业和规模化。

[参考文献]

[1]鞠美庭、盛连喜:产业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管玲飞:生态园区的工业生态系统构建——以绍兴滨海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6

[3]孙婷:我国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

[4]尹炎、邓志勇: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初探——以布里斯班和天津泰达生态工业园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7)

[5]罗宏、孟伟、冉圣宏:生态工业园——理论与实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聂永有、白洮:静脉产业园的青岛模式[J],决策,20010(8)

推荐访问:工业园区 发展现状 生态 我国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