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述职报告 >

论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发展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海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尽管从地理上看,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但在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作为陆权大国存在的。进入后冷战时代,由于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外交政策、地缘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作为陆海复合型大国的中国开始释放其海权潜力。在对现代海权功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后,中国海权观念也因此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战略海权观、合作海权观、复合海权观、经济海权观和海洋国土观。在上述理论化系统化的海权观念的影响下,航空母舰开始进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中国由此进入了航母时代,中国海权的发展与演进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中国海权;海军;航空母舰;观念

中图分类号:D823.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一个陆权大国而非海权大国而存在的。然而进入后冷战时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马汉的“海权国家”要素,中国内部有着很强的战略纵深,海陆关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一切早就预示着一种从陆权向海权转变的前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对海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中国海区和沿海岛屿蕴藏的丰富资源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它们作为太平洋经济圈的主要通道、国际航道要冲和军事要地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而这些仅仅依靠陆权是不能加以保证的,所以发展海权是一个事关中国发展前景和安全保障的战略问题。不仅如此,发展海权还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在后冷战时期,北约东扩、美日安全同盟强化和美国进入中亚,加之苏联解体所造成的欧亚大陆“黑洞”问题,已使海权和陆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在陆权方面的难题不在于俄罗斯衰落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而在于作为海权势力的美国直接进入了欧亚大陆腹地;中国在海权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更是与美国在海洋方向的布局有关。因此,海陆关系中的最新问题,涉及到如何发展中国的海权,以因应陆权和海权之间的不平衡[1]。发展强大的海权已经成为中国在后冷战时代顺理成章的国家战略选择。

1 后冷战时代中国海权观念的起源

海权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什么样的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以及技术条件就产生什么样的海权观念。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进入多极化时代,新军事变革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就中国本身而言,其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上升,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国防现代化的进程加快,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解放军研究未来战争的主要设想战斗模式。在一个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一个与冷战时代很不同的中国必然在其海权观念上有所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经济是中国发展海权的原动力,也是中国海权的基础;冷战后的中国海权是国家实施其政策和意愿的工具,在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军事斗争中各军种联合作战已经成为必然,获得对海洋的控制必须使用海陆空天电五维战场的作战力量,中国发展反舰弹道导弹就是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中国海权因此具有复合性;冷战后的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使中国意识到海洋合作时代的来临,和谐海洋的提出使中国海权具有合作性;此外,把海洋看做是蓝色国土也是冷战后中国海权观念发展的一个成果。笔者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在后冷战时代的海权观念包括经济海权观、战略海权观、复合海权观、合作海权观以及海洋国土观。而这些海权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即中国充分认识到海权是成为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因素[2]。

中国海权理论学界关于海权功能的理解对海权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学者刘一健和吕贤臣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海权一般具有四种功能,即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和警察功能。其中军事功能是指海权中的军事力量即海军能够履行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战略核威慑与常规威慑、抗击敌海上入侵与保卫领海安全、夺取制海权与保卫己方海上交通线、兵力投送与对岸作战等。经济功能是指海权中的海上非军事力量能够用作从事海外贸易、输送重要物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工具,增加国家财富。外交功能是从海权的军事功能中衍生出来的,专指海军外交。历史上西方列强以炮舰开道,用武力逼迫其它国家接受殖民统治或强权政治的“炮舰外交”是海权外交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当今时代海权的外交功能更多地被当作和平时期参与和支持国家政治外交活动,体现国家意志和决心的重要手段。警察功能是指海权构成要素中的海上执法力量根据国际海洋法和本国相关法律,制止和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捍卫本国海洋权益,维护海上正常秩序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中发挥的作用[3]。

在海权军事功能的基础上,战略海权观和复合海权观开始出现;由于现代海权功能包括经济功能,中国发展出了经济海权观;在海权外交功能的实践中,合作海权观应运而生;在对海权警察功能有了深入了解之后,中国发展出了海洋国土观。可以说,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现代海权的功能有了远较冷战结束前有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理解后,才产生了系统化、理论化的现代海权观念。

2 基于海权军事功能产生的海权观念:战略海权观与复合海权观

2.1 战略海权观

2.1.1海权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的国家大战略有三种基本需求,即发展需求、主权需求和责任需求。发展需求即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需求,此需求的满足既需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持强劲活力,同时更需要国际和国内较长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主权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不受侵犯,并最终全面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权益争端的妥善解决;责任需求,即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成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有相当影响力、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国家,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和国际大国形象[4]。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途径就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海洋领域也存在公共产品,如世界海洋公共性、开放性的维护,航海自由,打击和抑制海盗,海洋良好秩序的保持等都属于海上公共产品,国际社会需要海洋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英国在19世纪提供了海上公共产品,美国在20世纪提供了海上公共产品[5]。冷战后,作为拥有超强实力的美国越来越多地实行单边主义,而对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积极性相对下降,这迫切需要有新的大国来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海上公共产品,使其供给来源实现多元化。随着海洋力量的增强,中国将肯定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海上公共安全产品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从而促进国际安全与世界的和平[6]。这也是中国作为大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推荐访问:冷战 中国 观念 时代 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