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对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定位与发展的思考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进行;另一种是在各种理工科院校进行。后者是最近几年出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模式,有优势也有缺陷。作为新生力量,工科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要想成为后起之秀,准确的专业定位与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当务之急。工科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与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把握好艺术学科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强化各自的办学特色,方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艺术人才。

关键词:工科院校 设计艺术 教育 定位

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中,设计艺术教育基本上按照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美术院校和师范院校进行;另一种是在各种理工科院校,如建筑、机械、工业、纺织等院校进行。前者偏重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后者偏重不同专业的工艺与专业技术训练。我们知道,中国的高校招生,历来分文、理两大类。演变到今天,这种体制已经波及到基础教育的中学分科问题。而设计艺术学科,也因为这个招生体制被人为地割裂开来。所以,以文科考试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工艺与技术训练,以理工科考试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美术理论和美术基础训练。又由于近二十年的商品化大潮的冲击,各地各校,不分是否具备条件,一窝蜂地上设计艺术专业,更使设计艺术学科的教育模糊不清。不仅学科教育本身模糊不清,也使社会上对设计艺术专业产生许多混淆不清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尽快理清头绪,针对专业艺术院校与工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自身优势,找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现在工科院校的设计艺术专业在招生时基本上都是文理兼收,生源的覆盖面相对比较宽广,为入学后文理学科的互相交融提供了基础与可能。在入学后的培养过程中,工科院校应该积极打破文理科界限,结合本校的学科优势,运用统一的标准确定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这样既能避免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偏差,也能充分发挥学校已有师资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一、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基本现状:办学时间不长,硬件与软件处于发展建设阶段,整体竞争力较弱

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与扩大始于1997年高等院校的全面扩招。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一些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据不完全估计,在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中,80%以上的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招生与培养数量增长惊人。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有关,这对于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而言是好事。但在规模的背后,不可否认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计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严重滞后;

2.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全国80%高等学校开设设计艺术类专业,但大多数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投入不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研究远远不够。

3.设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考虑设计艺术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4.功利性较为明显,设计艺术教育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处于边缘地带,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大多数工科院校很好的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积极发展了本校的设计艺术教育,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其作为工科院校新办的艺术类专业,相应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办学时间不长,硬件与软件都处于发展建设阶段,整体竞争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各校应该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与研究,特别是培养计划的制定与修订,要特别重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学校的设计艺术教学实力与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二、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定位思考:确立“懂科学,有素养,能创新,会技术”的培养目标。

设计艺术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就一所具体的高等院校而言,在考虑自身情况、社会环境、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建设等多种因素的情况下,确定自身的办学理念是其发展和生存的关键所在。高等院校定位主要应该考虑学科的属性、结构及办学特色,学科属性、结构与学科本身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就设计艺术学而言,其发展必须考虑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工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大都是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工科院校的一个新支撑点,设计艺术专业应在充分考虑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艺术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的顶层设计思想,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以“艺术学科为主体,融合理工科之优势”, 确立“懂科学,有素养,能创新,会技术”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艺术人才。

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艺术创新是现代设计艺术人才的必备素质,这种素质是设计艺术实践的需要,也是设计艺术学科体系发展的要求。美国宾州大学在有关平面设计教育中明确提出:“鉴于为设计师所熟悉的传统技艺正在被当代的科学手段毫不留情地所取代,设计课程设置的重点需要重新聚焦在每个学生的意念创造能力培养上。所以应该强调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注重于知觉(intuition)的培养。过去属于其它不同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现在就同传统设计课程中的描绘和字体一样至关重要,诸如心理学、社会学、文案写作、经济学、商业学以及生物学等课程……在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里,学习设计或艺术的学生往往不倾向与其它专业学生的交流,现在不同的是我们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尽可能与其它专业的学生打成一片,在传统的设计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中,那些近视和孤立的学术观点及其固有的特征是与现代设计脱节的,也是不适宜的,无论是设计的灵感或是在设计的实验性两方面,它们都远不能满足平面设计师素养的要求。在宾州大学,我们在平面设计学科里授艺术学(BECHELOR OF ART)和理学( BECHELOR OF SCIENCE)两种学位,而美术学(B.F.A)则已经被淘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是创新精神的前提,而创新又是设计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能单纯停留在低层次的技能训练上。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并非名称的单纯变化,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既要充分考虑二者内涵的延续性,同时又要考虑学科体系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这种考虑是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定位的出发点。

三、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措施:积极探索,调整优化教学结构与专业设置

1.重构学科体系,优化教学结构,创立专业品牌。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应以艺术学科为主体,以工科、人文科学为辅,打破专业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学体系和专业设置。依据国家本科专业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需要拓展专业方向,整合专业领域,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为了淡化专业界限,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艺术基础课的力度,增加人文和理论修养课程的比重。同时可将自己的重点课程,由优秀教师向全校学生开设选修课,逐渐强化专业的对外影响力。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完成学校设计艺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使设计艺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并努力提高全校师生的设计艺术意识和素质,提高设计艺术的社会认同感,为设计艺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注重师资建设,把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力争把专业建设成为一流的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中心及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从而逐步显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理念。

2.认真研究设计艺术教育发展趋势,适当增加工科、人文的教学内容和专业融合。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工艺美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出现了有代表性的两类设计艺术院校和专业,即一种是综合性院校和艺术院校招生的,如西北大学、江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另一类是理工科类招生适当加试美术或开设相应专业,如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新模式。两类院校各有优势,也存在优势互补不足的情况。设计艺术专业和理工科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不懂技术,设计一辆汽车只停留在模型阶段,至于这种造型是否合乎技术要求,如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等则一无所知,或根本不去考虑;而工科学生只懂技术,较少考虑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能结构、功能比较合理,而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鉴于上述情况,在未来的发展中,工科院校设计艺术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艺术学科为主体,人文科学和理工科为双翼,重新构建设计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在学科体系的构建和专业设置上进行一系列整合,突破单纯侧重艺术,以及侧重技术的设计艺术教育模式,而是从“设计艺术学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理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构筑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拓展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商业插画等新型专业方向。原有的专业中向工科、人文科学延伸,如工业设计,招生时文科和理工科兼收,因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可以授予文学和工学两种学位。原来的艺术设计向广告学、艺术传播学方向延伸,美术学向文字学、汉语言文学方面渗透,逐步增加人文科学的含量。专业整体布局力图向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方向发展,使设计艺术学借助艺术的表现,人文科学的素养,以及技术的手段,得以升华和发展,形成艺术学科、人文学科和工科相互依托的交叉学科体系。

总之,设计艺术教育向综合大学及多科、单科大学拓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使然,同样也是对学科及专业布局的一种挑战,这种趋势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工科院校只有利用自己的学科与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把握好艺术学科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才会找到各自的办学特色。工科院校发展设计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学科优势,有条件做到文理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把文科、工科和一些相关的领域融入艺术教育之中,使艺术类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特别是新兴的设计艺术类专业,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广告学等相关专业,更需要增加工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的知识,这是专业艺术院校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就是将来设计师的质量,就是我国设计行业的质量,工科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作为新生力量,要想成为后起之秀,准确的专业定位与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当务之急。工科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需从国情、校情出发,发挥本地区、本学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来把握方向,设置专业规模及课程体系,努力培养适合国情的、关注经济发展和公众利益的设计艺术人才。

王若鸿: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推荐访问:工科 定位 院校 思考 设计艺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