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微山湖区音乐传承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微山湖是古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古运河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湖区音乐文化,古老的渔猎习俗伴随着船工号子、纯朴的渔家风情飘荡着渔歌阵阵、传统的民俗礼仪诞生了端鼓声声。湖区音乐反映出了旧时微山湖渔民生产、生活状况及信仰风俗,加强对湖区音乐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发展,对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山湖端鼓腔 产生渊源 形态特征 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78-01

微山湖又称南四湖,位于苏鲁边界,隶属山东省微山县,总流域面积31700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贯通了南北江河水系。以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文化为经,以本土独具特色的湖区文化为纬,以广大湖区劳动人民的心声、智慧为梭,织就了充满历史神韵的端鼓腔。

一、端鼓腔产生的背景渊源及历史演变

1.端鼓腔的背景渊源

中国的傩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傩由最初的傩舞发展成为兼有歌、舞的驱傩仪式,最后演变为傩戏。明末清初,随着各地戏曲的蓬勃发展,傩舞吸取了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微山湖区的端鼓腔就是傩文化在山东的一个缩影。

2.端鼓腔的历史演变

微山湖区具有浓厚的巫傩文化历史背景,这与渔民生产、生活及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发展流变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端鼓腔起源于微山湖,微山湖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其产生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二是运河的开通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产生端鼓腔。三是端鼓腔可能由江苏洪泽湖流传而来。

二、端鼓腔的音乐形态

端鼓腔内容丰富,包含说唱、音乐、舞蹈、戏剧、武术、杂技、绘画、剪纸等艺术表现形式。而巫傩音乐层面的端鼓腔是仪式过程中所演唱的整套唱腔,包含若干首曲调,这些曲调大都是历史故事、民俗生活的反映,有的曲牌唱词直接与祭祀内容有关,是民间巫傩音乐在今天的宝贵“遗声”。

1.表演与演唱

端鼓腔融法事和戏剧于一体,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行頭有戏剧服饰和法事服饰,互不混用。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表演的显著特点是自击、自奏、自舞,羊皮鼓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演奏者同时又是舞蹈者,鼓点与舞姿融为一体,达到与神沟通和传达神谕的目的。演唱采用真声或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的演唱方法。其声音高亢嘹亮,透露着渔民淳朴直爽的性格。表演中使用本地方言,较多的采用说唱结合的演唱方法。

2.唱腔音乐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部分,演唱讲究“定腔不定谱”,即运用固定的曲牌配以不同的板式和唱腔。端鼓腔用浑厚的鲁南腔调说唱,在唱腔的情感上因情绪的变化,旋律进行跳动幅度较大,拖腔长而委婉,独具水乡风格的特点。

唱腔丰富多彩,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说,端鼓腔的主要唱腔是以【十字韵】和【七子韵】两个曲牌为基础,这两个曲牌又因表达内容和情感的不同,可分为快、慢和一般速度的不同板式。其中七字句的基本组合形式为“二、二、三,在中速或较快的板式中变为“四、三”分逗,十字句则多为“三、三、四”结构。另外,端鼓腔的唱腔旋律多为波状式下行,起腔高于落韵,旋律线条的下行式发展,呈现出一种“波浪”起伏型的旋律走向,加以一领众合的演唱,给人一种层层水波涌动的感觉,是劳动号子最具代表性的特点。由于端鼓腔在演唱过程中,“一领众帮”的特点,领唱与合腔这两种声部的旋律走向基本是一致的,有时是交替唱,有时是合唱。

3.曲牌结构

端鼓腔音乐为联曲体,基本曲牌是【七字韵】和【十字韵】,也是端鼓腔的基本腔,代表了端鼓腔唱腔的突出特点。迄今为止,端鼓腔挖掘曲牌三十余种,在演出过程中,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合所演唱的曲牌不尽相同,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一是基本曲牌,二是与民歌、小调交融的曲牌,吸收了当地甚至是流经本地域的民歌、小调作为补充。三是佛曲神调,这些音乐以口语性和吟诵性为主要特征,念白与吟唱交错进行,有时还在说唱中加入对唱和帮腔,字多腔少,富有庙堂音乐色彩。

4.伴奏音乐

端鼓腔原始的伴奏乐器是一面用羊皮蒙制的扇形单面羊皮鼓。80年代,随着端鼓腔曲目的改编,逐步健全了乐队,增加了扬琴、笙、二胡、笛子、琵琶、三弦、中阮等乐器,特别是以3—7定弦的高胡作主弦,为乐曲的主旋律作伴奏,音色比二胡更为清脆嘹亮,在乐队中较突出。

三、端鼓腔的演出曲目及传承发展

1.端鼓腔的演出曲目

端鼓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巫、道、儒、释的文化内容和历史、生活事件以及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但由于它自身的特殊性,导致这些曲目在划分上较为复杂。按题材可分为:经文、唐仟、小忏、闲书。按曲目的篇幅长短又可分为:六大项、八中项、十二小项。

2.端鼓腔的曲目特征

2.1浓郁的语言文化色彩

端鼓腔在曲目的形态上,保留着很多原始祭祀戏剧的雏形,融合了歌舞、民歌演唱以及地域性的民俗崇拜,很多曲目的唱词与渔民生活有关,文学性和地域性色彩浓厚。

2.2祭中有戏,祭戏合一

端鼓腔吸收了儒道释文化因子,表现方式为祭祀仪式与曲艺表演相互交融,曲目唱多白少,折射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影像。

3.端鼓腔的传承发展

3.1端鼓腔发展历程与现状

50年代至80年代,微山县文化工作者大力推进端鼓腔革新,利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深入湖区进行挖掘、搜集整理曲牌二十多种,改编、创作端鼓腔曲谱数十篇,并在文艺会演中获奖,使这以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渔民文化首次有了文字表述。2007年3月,在昭阳街道成立了微山县爱湖杨氏端鼓腔剧团和微山县新建加如端鼓腔剧团,因此昭阳街道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3.2端鼓腔传承发展意义和价值

端鼓腔在音乐、民俗、美术、舞蹈等各个方面无疑是湖区人民集体创造的结晶。它依附于宗教祭祀而产生、体现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儒家核心思想,为研究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类学科提供珍贵的史料。端鼓腔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是研究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鼓腔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山东省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流传于渔民之间,具有强大的鼓舞力和凝聚力,在历经几百年艰难的发展中,融入了多种文化艺术元素,显示出这一渔乡民俗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顽强的生命力极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

结语

端鼓腔是中国傩文化的缩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多种民俗、多种学科、多种艺术融合的文化形态,它通过神秘的祭祀活动、丰富的故事内容、独特的演出方式,浓墨重彩的向人们展示出微山湖区渔民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画卷。

推荐访问:微山 湖区 发展趋势 传承 演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