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大国视角的开启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时至今日,主旋律电影在经历了“红色”电影,英模电影为主的较单一阶段后,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而在近年来也有不少口碑票房皆高的主旋律电影为主旋律电影的长足发展找到了正确方向。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近年成功主旋律电影叙事特征进行分析,展望其发展。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叙事,票房,主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6-0103-01

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中是一个特殊的类型,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曾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

一、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年来院线情况及现状分析

主旋律电影并非是中国电影的新类型,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道战》、《鸡毛信》等主流电影就曾掀起过国产电影的观看高峰,这些电影都可以说是“主旋律”的雏形。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随着时代开始转型,政治因素逐渐被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而消解,英模文化也逐渐被大众和外来文化包围。在电影市场这一冲击尤为明显,直到2007年《集结号》横空出世,以2.6亿的超高票房完美收官,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一场探索主旋律影片发展道路上的翻身之战,在这之后上映的主旋律影片的院线情况一直都呈走高之势。《建国大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一众探索成功的主旋律电影渐渐地发展成新主流电影,可以说近十年是主旋律电影在探索成功后的一个上升期,受到观众喜爱,形式多样化,叙事不断革新。

二、对成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特征案例分析

《建国大业》带着献礼功能于2009年国庆诞生。叙事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诠释是使其获得4.3亿票房制胜的关键,《建国大业》抛弃了严肃宣判式的画外音,多处直接使用历史纪录片,或者刻意拍出历史纪录片的镜头效果,这种讲述方式更加接近对历史本真的呈现,使影片表达了对历史失意者的宽和,悲悯的大气心态,这使得《建国大业》别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沧桑感。虽然采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方式,但在《建国大业》中所表现的人物众多,无法反复强化一两个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于是《建国大业》索性摆脱了常规的剧本技巧,回到了最朴实的叙事本身,让整部影片像是历史本身的客观呈现,很多铺垫影片的情节都是在对话中完成的,通过对话的设置产生对比差异,虽然戏剧冲突的缺少会使剧情比较平,但却更为突出雍容大气的史诗性。在《建国大业》中,毛泽东醉酒,朱德扭秧歌,周恩来发火这些平民化的人物塑造细节使得观众更容易进入影片中去感受。而在叙事中加入蒋介石父子形象以及亲情关系突破了许多历史禁忌的难题,这样一来在历史的宏观叙事中加入了个人命运的沧桑感和人性的悲凉,提升了整个影片的深度。以往的同类型献礼片总会有一些宣传的成分,而《建国大业》呈现出来的是由人写的历史,更写出了历史中活生生的人,它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关怀,对历史的回顾是深情的但同时有一定客观理性,这不仅仅是电影创作者的理念,更是国家的理念,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塑造的电影帮助大家重新认识了一个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而这样塑造出来的电影不需要去刻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也会悄然深入人心达到传播效果。

冯小刚一直是一个平民化的导演,除了《集结号》,《一九四二》和《唐山大地震》也是由他执导的主旋律电影,从票房和口碑说话,印证了百姓情怀人文关注的魅力。《唐山大地震》也是延续他的叙事风格,从小人物切入,讲述地震中的一个家庭,通过百姓情怀来打动百姓,弱化灾难本身,关注点放在受害者,“人”身上。主旋律电影朝“主流电影”的方向一路前行,当主流意识形态不再是高高在上作为标杆,而是真真切切关注到百姓身上,主旋律的传播才算是真的实现了。电影作为艺术上的传播媒介,展现的不仅是创作者视角的变化,更是国家视角的变化。

三、对中国主旋律電影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近年成功主旋律电影的叙事特征分析不难看出尊重市场、尊重观众心理、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文化,完美融合商业性元素的叙事文本是主旋律电影能够制胜的关键。主流价值观是人们心底的真善美,而主旋律电影需要激发出这些情愫。如果说好莱坞主流电影中是“征服与拯救”的精神传达,那中国主旋律电影所塑造的是“奉献和牺牲”,相较于前者具有侵略性的塑造,我们的精神更容易让观众感动。但在叙事和包装上要有所借鉴成功商业电影的模式,在带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变成世界都能共赏的大片。近十年的主旋律电影已经在主流方向做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我们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先天优势,又怎会怕挖掘不出来好的素材,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理念是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浸入而不是高举旗帜的说教,在叙事上的类型化、商业化都是改良之计。我相信,在经过无数成功案例的启迪和失败经验的教训后,中国主旋律电影终归会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精神。

参考文献:

[1]宋晓婷.中国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1987-2006)[D].浙江大学,2007.

[2]陈旭光.“创意”制胜与“国家形象”的重建[J].当代电影,2009(11).

推荐访问:大国 视角 开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