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作者:jkyxc 浏览数: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创设教学情景,重视实践与探索,等等.然而,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与阶段检测,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愿看到的事实:部分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不尽人意.虽然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纵向评价,但综合分析,他们确实成了“学困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的产生?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和预防呢?我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反思和研究.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习方式原因

学困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死记硬背,而一旦需要他们主动参与,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来获取知识与技能时,他们就成为了弱势群体.如在小组讨论时,虽然给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时间,但他们还只是在听其他同学说,只是在等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解答,思维没有得到训练,思维能力发展缓慢.

2.家庭教育原因

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跟着离异父母的一方过,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又或者是留守儿童,跟着祖辈过,过分溺爱养成许多坏习惯.还有的学生家中学习环境恶劣,父母非但不给子女树立好榜样,还以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如抽烟、酗酒、打麻将、玩低级趣味的游戏,导致子女胸无大志、无心学习.

3.教师的原因

对于现行化学教材内容,教师们感觉时间紧,任务重.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对教材把握不准,拔高了教学要求.例如,在刚开始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为了一步训练到位,就加入了含有杂质的计算,加大了弱势群体的学习难度.(2)不重视双基教学.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常说:“谁能把简单题做好,谁就能在考试中得高分.”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但却一语中的,道出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3)为了追求进度,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是背实验,使原本直观有趣的课堂变得抽象、枯燥.(4)老师情绪急躁,对学生“恨铁不成钢”.(5)对学生缺少方法指导,缺少关爱,缺少情感交流与沟通.由此引发的认知冲突超出了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程度,学生经多次努力后仍不能成功,就会产生困惑、回避的想法,慢慢地也使学生由不喜欢化学老师发展到对化学学科的淡漠.

二、预防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虽然完全消除学困生是很困难的,但是认真分析不同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成功地转化和预防学困生是完全有可能的.

1.情感渗透,激发热情

(1)用平等的情感对待学生

初中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决定化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每当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要求自己以平等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在新的起跑线上都愿意接受一门新的学科,更希望他们喜欢化学.尤其是大多数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感情,而且他们的情感细腻、脆弱.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就极易将他们推到反面,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以至破罐破摔、厌学逃学,甚至变为流生.

(2)用知识的情感感染学生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困生的学习有情绪高涨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徘徊在低落的边缘.这时候,教师利用知识的内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了转化学困生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2.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帮助学困生及时调整、转变学习方式,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该多增加尝试活动,减少学生的模仿.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认知的“探索”需要,学困生也绝对不会例外.当然,对于学困生而言,探索的难度宜小不宜大,这样才能使学困生投入到尝试和探究之中,才有利于学困生较为清晰地掌握知识,减少应用中的错误.

3.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培养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要转化学困生,就要重视他们的双基.只有在双基到位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真正转化学困生.

推荐访问:成因 转化 化学 学困生 教学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