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化学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探讨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总是不能有效地组织好学习,本文就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并介绍了笔者在转化弱势群体中采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弱势群体 化学教学 关注

课堂教学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教学资源的占有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在现在的化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分科分班后,仍有一批在化学学习上基础较弱、学习方法不对、学习兴趣不高、能力水平有限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关注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的队伍可能会日渐庞大。

一、分班分科后化学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分析

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和毅力

在选科分班过程中,历年都有部分同学不是因为喜好化学或擅长化学而选择化学作为加一学科的。他们的化学基础较差,但是因为不喜欢文科,或者生物专业的选择面太窄,或者家长要其选修化学等种种原因,选科时被动选择化学。他们的化学基础原本就不牢固,对化学又提不起学习兴趣,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甚至不听,课后除了做作业,很少回顾上课的内容,有的同学连作业也是应付了事。慢慢的,他们的化学知识产生脱节现象,缺乏系统性。另外,由于他们平时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渐渐感觉学习十分困难。这些学生多数缺乏毅力,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很快会沦为化学学科的弱势群体。

2.学生的自卑心严重,缺乏自信心

选修化学的学生中有些学生,尤其是女学生,学习很用功,一开始成绩居中,但是由于学习能力较弱,性格内向且不善于表达自己,他们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常常被老师忽视。这些学生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常常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当他们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到困难或是有疑问的时候,因为缺少对老师的信任或害怕被指责,没有勇气去问老师。有的同学缺乏自信,一到考试就会紧张、焦虑,总认为自己会考砸,考不好会产生极大的愧疚感。这些学生如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恐惧感,沦为弱势群体。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引导

相比于初中,高中化学的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有的学生没能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仍采用初中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化学,没有理解高中化学知识的本质,以致于无法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造成学习困难。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化学的学习,沦为化学学科的弱势群体。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兼顾各类学生

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很多,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一讲到底,容易忽视经常处于默默听讲的弱势群体的反应;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喜欢一下子讲到高考的要求和难度,他忽略了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有差异,这样的教学难度和深度超过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了学习困难;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初中化学强调对主要物质性质的识记,而高中化学更侧重于知识的推理和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兴趣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没能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最终导致弱势群体的队伍更加庞大。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化弱势群体的对策

弱势群体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学业压力,弱势群体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总处于劣势。他们敏感、脆弱,比其他同学更渴望被重视、被欣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帮助,这是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良方妙药”之一。教师的每一个信任的眼神、每一个宽容的笑脸、每一次理解的开导、每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每一次耐心的讲解,都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有助于转化弱势群体。

1.注重知识衔接,合理安排教学难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产生知识脱节,知识不能系统化,不能正确理解知识的本质并加以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是靠死记硬背,自然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衔接,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行指导。

(1)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相互衔接,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对内容进行调整,导致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且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有较强的不适应感。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一,应格外注重初高中的知识衔接。

比如现在初中的新教材是不教原子结构的,因此初中生学习化合价的时候,基本上是靠死记硬背,不理解化合价的含义。所以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对元素化学性质的影响时,如果能够顺带讲一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对元素化合价的影响,帮助学生重新建构起化合价的定义,那么在第二章第三节《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外在表现,不易混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同样,学生如果正确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和化合价的相关概念,在学习共价键时就会轻松理解共价分子的形成,在学习有机物时也容易理解有机物分子中价键数目的相关规律。

在整个高中的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知识的衔接,比如第三章学习化学键和晶体结构后,应回顾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熔沸点变化规律,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在以后学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有机化合物时,解释相关性知识,都可以从化学键及晶体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这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在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衔接和转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初中化学所学习的物质种类很少,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而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物质种类很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比如高中化学学习重要的核心之一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地理解这一核心思想。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教师刚进入高一阶段时,最好能够先衔接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即“八圈图”,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理解物质结构的相似导致其化学性质的相似,初步锻炼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从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的教学起,每学完一族元素,就对从该族元素的原子结构递变规律到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进行一次归纳。起初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但最终要使学生學会自主归纳,让学生能逐渐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学生才能学会对知识的推理和迁移,这样在第九章《初始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就会深刻理解其含义。学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后,在高二学习有机化学时,对有机物的官能团决定性质、相同的官能团性质相似就更容易理解,对各类有机物性质的通性也更容易掌握。

(3)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增加再现知识的频率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知识的难度越大,识记的内容越多,遗忘得越快;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少。

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中的平衡是历届高中生学习的难点,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自信。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企图一次让学生达到高考的高度,因为课时有限,一次性教授的内容过多,学生很难接受也容易遗忘,也会产生畏难的情绪。笔者认为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将这些高难度的知识板块按照难度的梯度,合理分解在不同年级进行教学,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高一将重点放在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基本概念的辨析和简单的计算上;在高二第八章《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的教学中,补充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以金属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进行教学,侧重于用守恒的观念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在高三则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练习。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分解在三个年级中,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重点,能够保证学生每次所学的新知识不至于过多,易于他们理解记忆,并能够做到及时对旧知识巩固强化,又能发现新的知识。同时,教师每次讲授氧化还原反应,都会对原有知识进行再现,辅以巩固练习,不知不觉中加大教学力度,即使是弱势群体的学生,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历年的难点也能够熟练掌握,从而产生自信。

(4)对化学学科的弱势群体进行学习习惯强化指导

有些学生之所以沦为弱势群体,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积欠太多。为此,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监督。笔者认为有三方面是极其重要的:第一,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上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这样学生就自然而言关注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了。第二,订正的习惯。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要订正。很多学生的订正是只写答案,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知道为什么。只有当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才是真正学会、学懂。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订正,多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真正养成订正的习惯。第三,大多数弱势群体学生没有学习计划,比如考前没有复习计划,即便有,执行度也较差;考试后没有反思,对考试失利的认识只停留在“我没考好”上,至于为什么没考好、哪里没考好、后期应该怎么做,没有认真地思索过。教师应对学生考前复习、考后反思方面进行引导和监督。当弱势群体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有了极大改观时,他们的学业必将获得长足的进步。

2.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化学学科的弱势群体大多数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有一定自卑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不同性格的学生的状态,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1)及时给予弱势群体正面积极评价

化学学科的弱势群体大多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会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应根据教学内容为他们准备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在课堂上当场提问,或者请他们做教师的小帮手,协助教师做演示实验,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和肯定。性格内向的孩子大多是敏感的,他们会通过这些细节感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喜爱,从教师给予的评价中获得学习信心。时间一长,他们会信任教师,逐步产生表达自己的勇气,有疑问也会主动提出。当师生间的互动变得主动和积极时,学习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2)对有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考考考,教学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深刻反映了考试在我国民众心中的分量和地位。对上海市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焦虑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考试焦虑。引起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学生认识存在偏差。有些学生始终有顾虑,比如“要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担忧自己考不好”“一旦考不好,前途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考试技能和相应策略。认知偏差主要是学生很关注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考试的内容和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强调考试结果所具备的表象意义,而应将重心放在知识点的落实程度和补救措施上。同时,教师应当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相信经过指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化学上的问题,摆脱焦虑,提升自信。

3.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同伴关系促进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主体是以小组为单位的群体,载体是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每个成员本身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习惯于将学习能力好、中、差三种学生均等分在每一个小组内,其目的在于让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影响带动其他同学。笔者经过实践发现,这种划分方式经常会使学习小组流于形式,其原因是小组交流常常是学习成绩较好的那几个同学在讨论,形成一言堂;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易产生自卑情绪,反而会自暴自弃;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往往表达能力不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时间稍长他们就会趋向于沉默。

在经过思考后,笔者根据班级中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习能力好的分为2个组(每组不超过5人),每组各指派一名组长;将班级中学习能力差的同学组成一个组,老师亲自带队;其他的同学自由搭配组合,形成几个小组。人员固定后,根据各小组的成员具体情况指定组长,要求除上课外,每周每个小组至少活动一到两次,各成员轮流做主持人进行讨论,主题内容自定,并详细记录活动情况。平时课余,教师重点抓最差的那个小组,一开始可以帮他们挑选讨论的主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論,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自定主题,主持讨论。对其他小组笔者定期检查记录,旁听小组活动,在活动结束时,点评小组成员的表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同一小组内大家的水平差不多,谁也不能一言堂,说错了也无所谓,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才能使小组活动有氛围、有内容、有成效。同一小组内大家的水平差不多,大家在化学学习上的困惑也差不多,每次讨论的问题也都符合大家的认知水平,因此大家通过讨论都能有所收获,自然能够重拾信心和兴趣。无论学习能力好的小组还是学习能力中等的小组,都至少有2个,在点评每一次的活动时,都适当宣传其他同级别小组某次活动的特别之处,促进小组之间产生竞争,激发学生的兴趣,力争使学习小组的活动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富于情感,研究教材,关爱学生,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引导、影响他们,促使他们在化学学科上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唐德海.泛论教育学视野中的弱势群体[J].教育发展研究,2003(8).

[2]赵艳平.课堂管理中弱势群体生成的个案分析[J].中小学管理,2005(11).

[3]桑标主编.学校心理咨询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张玉民.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美] David W Johnson,Roger T Johnson.伍新春等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转化 探讨 策略 原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