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水墨画教案

作者:jkyxc 浏览数:

 第 12 课

 中国画

 梅花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中国画构图的对角起结法,能使用此法描绘红梅的傲然姿态.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培养学生对形象特征的观察和表现水平,学习梅花凌寒开放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梅花的画法步骤。

 三、教学难点

 枝杆的组织。

 四、教学准备

 1.教具:中国画工具材料,幻灯机,幻灯片,录像机,录像带,电视机,录音机,构图范画,胶纸等。

 2.学具: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

 (二)欣赏与思考。

 1.请同学们欣赏录像中的梅花。仔细观察梅花的枝干、花的特点,思考:我们怎样用墨才能表现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欣赏录像,思考问题。

 3.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梅的枝干苍劲有力,宜用中锋画,主枝可用淡墨,侧枝可用浓墨。

 梅的花有五瓣,红色,可用大红点出。

 (三)学习新知。

 1.这里有一幅老师已完成的小国画《梅》,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的构图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帅小结。

  这幅画中,梅的主枝起笔于画纸的右下边,行笔至画纸的左上边;侧枝从左下边起笔,行至右上边,这样的构图使画画错落有致,生动耐看。

  2.教师示范。

  3.小结。画梅时,我们经常把主枝画得大或粗,而分枝则画得小,这样才有变化,画面就生动耐看了。

  (四)学生练习。

  1.初步练习。

  请大家打开书,根据课本上的步骤,练习画梅。

  教师行间指导,稍作讲评。

  2.独立作业 。

  刚才,大家临摹的梅都画得很好。现在,大家就自己设计构图,独立地创作一幅红梅图,看准画得最大胆、生动!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红梅赞》的轻音乐,渲染气氛,激发想象。

  (五)作业 展评。

  将小部分优秀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

  针对有错误的作业 指导、评改。

  (六)总结全课。

  第 13 课 中国画 菊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把握画菊的笔墨浓淡表现方法,学习傲菊不屈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菊的用笔用墨技法。

 三、教学难点 笔墨水分控制,花叶的组织变化。

 四、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用宣纸,中国画用品,菊花数稿,教师范画,电教设备。

 学具:同教材要求。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盆菊,引入新课。

 1.各色美丽的菊花数盆,展示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绘画表现欲。

 2.揭示课题:中国画 菊(板书) 3.教师发问:菊花的外形特点及象征意义? (二)展示教师范画,结合盆菊,讲述菊花外形及结构 (三)教师讲述,结合演示画菊步骤。

 1.以稍干的淡墨中锋线勾花瓣,注意花形仰俯及透视变化,勾写二至三朵菊花。

 2.淡墨或淡墨中加上青绿色点叶,不同方向的叶应有区别,稍干后以浓墨勾叶脉。

 3.稍干笔,浓墨生枝点花心,生枝要有变化,点花心要依仰俯角度而下笔。

 (四)讲述作业 要求。

 1.落墨前先用铅笔轻轻勾画花。

 2.画菊花要看清花朵所在位置,勾线时,注意花形球状体或盆状体的感觉。

 3.依构图需要枝叶可适当增减,题字落款位置要适当。

 4.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谈话。

 1.收回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

 2.评选优秀作业 ,要求学生评出笔墨效果好、构图好的作业 。

 3.小结本节课堂情况,下课 课型:中国画临摹 年级:五年级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画传统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2、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实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一张旧报纸代替垫布、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 1 张。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提升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小学教师之家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荸荠和樱桃、西瓜等,今天,我们学习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菊花。(板书解题:菊花中国画)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开花吗?(指名回答)

 (――它是深秋时独自开放)

 (――深秋之日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为什么菊花还会开花呢?)

 因为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故它能在深秋独放,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我们能够从唐代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的两首咏菊诗中看看他是如何赞美菊花。其一:“飒飒西风满院裁,香寒蕊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借菊花不在春天开放,嗟叹生不逢时,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其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阵阵香气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则充满革命的豪情,表达了他对起义军的胜利前景的自信。

 你们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竞然使人们产生这么多的遐想,实属不易,今天我们就用菊花这种傲然的精神来学画菊花吧!

 2、读画 菊花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到处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品种,又因近代以来经过园艺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不过最常见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画的黄色小菊花。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菊花,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菊叶、菊枝、菊花)。再看看菊叶有什么不同?菊花又有什么不同?菊枝呢?(――菊叶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②再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21 页中菊花和菊叶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勾花瓣、后填色,先侧锋画出菊叶,未全干时勾出叶脉)。

 ③写意花卉的技巧特点

 写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水准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菊花”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几朵菊 花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

 (巡回检查一遍,是否符合,即时表扬与纠正)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美术 | 品德 | 信息技术 | 科学 | 综合实践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 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能够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一 导入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2 复习五种墨色和笔锋 焦墨、浓墨、淡墨、次淡墨、最淡墨 中锋、侧锋 二 新授 1 欣赏书本上的例图,谈一谈这幅水墨人物画主要用了哪种方法? 《泼墨仙人》侧锋 《水墨小品》中锋 勾、染 学生作品 1 中锋浓墨画头发,头部、五官 侧锋淡墨画肩膀 学生作品 2 干擦 师小结:画水墨人物写生时,你的眼光就是水墨的, 五官勾线还是用线,头发干擦还是湿墨,衣服是一遍画成,还是既擦又染,加工多遍,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实行选择,总来说之,只要能突出你画的人物来就能够了。

 2 人物头像只要画到人的肩就能够了,画半身要画到腰部,全身像当然要从头画到脚了。

 3 作画步骤:

 仔细观察对象,找出对象的主要特点。

 确定身体的比例,这要根据你画的是全身还是半身来定。

 用水墨画手法实行勾、擦、染。

 三 学生作业

 用水墨画工具写生人物的半身像或全身像。

 四 辅导讲评 第 9 课 学画山水画 课型:造型 表现 课时:1-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使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课前准备:

 中国画(以山水画为题材为主),山水画技法课件。

 师生共同准备中国画的工具与资料。

 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长远。平远。

 二:揭题:学画山水画 三:授新 1.法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思考:A 造型特点 B 技巧使用 C 表现手法 D 感受。D 如何表现。绘画步骤等。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使用中国画材料,工具实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3.师生共创;请生简述自己做画步骤,方法,师师范步骤,技法。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 皴法 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 点苔。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使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4.欣赏中国画其他技法点津。

 5.小结作画步骤。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

 四:引导创作

 1, 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即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五:学生创作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能够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使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协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六: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师点评优秀作业,小结本科重。难点。

 七: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课

 题:笔墨游戏——荷花 教学目标: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使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使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中国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出自己对中国画绘画的初步理解及笔墨的特性。感受中国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小结: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使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中国画表现荷花?

 理解用笔与用墨。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提升观察水平和分析水平。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水平。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升中国画的表现水平,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说说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升欣赏水平,感受成功喜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学生评述

 三、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中国画作品(配合说明)。

 学生欣赏。开阔眼界,提升对中国画的兴趣,了解中国的传统绘画。

  四、鼓励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六、欣赏评述 板书设计: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有着很大的问题,因为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合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绝大部分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动发散思维。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相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实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对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实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水平——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展开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实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实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实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实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实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能够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实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协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有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实行教学时,因为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实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实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能够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实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实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个特点,巧妙地实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实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因为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能够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实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升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升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 300 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升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个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实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实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实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实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相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实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使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能够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能够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总来说之,小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与其工具勾线填色相双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水平均有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增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实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水平的增强都有好处。

 第 6 课

 笔墨游戏——猫头鹰 课时:2 课时 一、新课标思想:

 1、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猫头鹰的审美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国画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首先将中国画《猫头鹰》和猫头鹰的图片实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夸张和概括、简洁而且追求神似的艺术特点。然后,再通过欣赏、分析国画大师林风眠的中国画《猫头鹰》作品,了解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体会中国画的绘画方法,提升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2、通过探究与演示了解猫头鹰画法

 为了使学生自己感悟到猫头鹰的画法步骤和用笔、用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实行尝试、体验,从而自己总结出猫头鹰的表现过程和中锋、侧锋的运笔变化,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浓、淡、干、湿变化,然后再请同学自己初步尝试猫头鹰的画法之后,带着问题观看和倾听教师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较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而较好地掌握猫头鹰的用笔和墨色变化。

 3、突出笔墨情趣和创新猫头鹰动作

 为了使猫头鹰表现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的中国画笔墨知识(水墨游戏、彩墨游戏)来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通过观察和欣赏猫头鹰各种动作的中国画作品和猫头鹰图片,引导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同动作的猫头鹰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模仿国画大师林风眠的作品,也能够根据对图片的观察和理解实行艺术创新。

 4、理论依据:

 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从儿童时期培养学生同水墨的情感,对于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墨画之所以能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主要是因为墨在水的作用下,可于生宣纸上产生一种水墨相互融合的晕染效果,而作为美术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真正学好中国画,首先就要使学生用心体会这种晕染效果的美感,并努力将其使用到自己的中国画创作当中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表现猫头鹰时,就应该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将我们前面学过的水墨游戏和彩墨游戏的知识使用到表现猫头鹰的过程中,这样,不但注意了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而且还会使《猫头鹰》作品更具水墨情趣,从而进一步增添中国画猫头鹰的艺术魅力。

 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虽然教材中表现的猫头鹰属于中国画中较为传统的画法,但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能限制在学生临摹大师表现的猫头鹰上,而应该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与感受猫头鹰,大胆利用学过的笔墨知识去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这对于培养学生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创造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学生表现的猫头鹰动作,教师也不能要求过严,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猫头鹰的笔墨情趣上。

 二、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分析:

 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一些中国画的笔墨知识,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用笔要求:中锋和侧锋。

 2、教学方式、手段说明:

 本课虽然属于传统中国画的教学内容,但是,使用的教学方法则是全新的:A、通过谜语导入新课可增添趣味性。B、通过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猫头鹰的画法和笔墨情趣,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C、启发同学通过观察猫头鹰的图片来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D、通过欣赏国画大师林风眠的《猫头鹰》作品,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行文化传承。

 3、教学技术准备:

 课件:猫头鹰谜语、猫头鹰图片,国画大师林风眠《猫头鹰》作品。

 4、前期教学状况:

 本课是在三年级学习了水墨游戏和彩墨游戏的基础上,来表现猫头鹰,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在生宣纸上表现出一些水墨和彩墨的晕染效果,仅仅有部分学生对水分的控制还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学生作画时每人都应必备一小张用来试笔的生宣纸。

 5、存有问题与对策:

 A、存有问题:有些学生对毛笔中水分的控制把握不够;作画时有时不敢下笔;侧锋运笔时,毛笔倾斜角度不够。

 B、对策:通过在练习的生宣纸上试笔与自身感悟、总结使学生逐步把握毛笔中的水分控制;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和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克服学生在中国画表现过程中的胆怯心理,并学习侧锋运笔的基本要求。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内容与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利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晕染效果表现猫头鹰。

 (2)

 方法与过程:采取个体独立完成作品和小组合作一幅作品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学 生创设宽松的表现氛围。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表现中国写意画“猫头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写意猫头鹰的特点,通过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表现各种动作且有墨色变化的猫头鹰。

 教学难点:组织教学;猫头鹰的构图;作画中水分的控制;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表现猫头鹰的各种动作。

 3、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毛笔、墨、生宣纸两张、调色盘、笔洗、毡子或废旧报纸、中国画颜料、美术书。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课件):面孔像只猫,起飞像只鸟。天天上夜班,捕鼠本领高(请打一动物) 2、出示猫头鹰图片(课件),请学生说一说猫头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以及的它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概括猫头鹰的基本型。

 3、出示中国画猫头鹰图片(课件),请同学说一说猫头鹰的艺术型与原型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笔墨游戏——猫头鹰,出示教师作品——猫头鹰 分析、思考,积极主动地猜一猜,并说出谜底——猫头鹰。

 观察猫头鹰的外形特点,说一说猫头鹰的外部特征。

  了解中国画猫头鹰概括、夸张,追求神似的艺术特点。

 了解中国画,体会其中的艺术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水平,使学生了解猫头鹰的外部特征,为表现猫头鹰奠定基础。

 用对比方法发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讲授新课

 1 复习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和中锋、侧锋用笔。

 学习干墨湿墨 2 翻书,了解猫头鹰的画法步骤。探究的问题:A、请同学说一说画猫头鹰的步骤。B、请同学说一说猫头鹰的用笔和用墨的变化 。

 3、教师演示画法步骤和用笔用墨的要求。

 4、教师鼓励和指导全班同学在练习的纸上画一画猫头鹰。

 5、出示猫头鹰的不同姿态的图片,引导学生实行探究,鼓励学生创新动作 6、分析构图,出示两种不同构图的作品引导学生实行分析。

 回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小组讨论和探究,归纳总结,并大胆说出猫头鹰的笔墨变化和画法步骤(理解腹部为什么用淡墨)。

 带着问题,观察和欣赏教师的演示。

 全体学生尝试猫头鹰的画法。

 分析、探究猫头鹰的不同动作。

 通过作品对比,分析中国花鸟画构图,使学生了解猫头鹰构图的聚散、疏密。

 巩固前面学习的笔墨知识。

 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鼓励大胆尝试。

 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并掌握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构图要求。

 学生作画 教师辅导,鼓励学生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

 1、个体完成作品。

 2、合作完成作品。

 3、即时质疑。

 鼓励创新,即时解决问题。

 2、学资源设计:

 教学课件(猫头鹰作品和图片);笔、墨、纸、砚,教学猫头鹰范画。

 3、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教学重点解决要点:

 A、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猫头鹰的中国画作品与猫头鹰写真图片实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型与原型的不同,从而了解写意猫头鹰夸张、概括、追求神似的特点。

 B、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观察和分析猫头鹰作品中的墨色变化和晕染效果。

 2、教学难点解决要点:

 通过学生演示和教师演示实行对比,启发学生体会水墨的控制。

 3、学生的评价:

 A、学生是否能够大胆利用学过的笔墨知识表现各种动作的猫头鹰。

 B、学生作品是否有墨色变化以及彩墨的晕染效果。

 C、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实行探究,并主动了解猫头鹰的画法和墨色的变化。

 D、学生能否谈出与别人合作的简单过程与感受。

 第 7 课

 笔墨游戏—大熊猫 课时:2 课时 新课标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分析熊猫图片及吴作人的国画作品《节不可撼》,使学生了解作品的立意及熊猫的生活习性、体态特点,并学习绘画的表现方法,加深对绘画语言方面的了解,增强自己作品中的绘画因素,提升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审美感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是水墨画的语言要素。

  应会: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画出熊猫形象,尝试创作一幅水墨小品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造型表现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锋、侧锋、浓墨、淡墨、浓破淡、聚散等知识,会使用绘画语言表现物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吴作人《节不可撼》一幅的立意及情趣之美。。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笔墨造型水平。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新课 (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1)片中的主人公是谁?(2)用什么艺术形式表现的动画内容? (二)指名回答 (三)老师小结 水墨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绘画技巧,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大熊猫又是 珍稀动物,是大自然的“明星”,是我国的“国宝”,我们有责任保护大熊猫,有责任继承和发扬国画艺术,所以我们今天就以大熊猫为题材玩一玩水墨游戏。(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学习目标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孙新读一读) 过渡:用你的智慧和勤奋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二)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概括熊猫的形象特征。

 1、首先,让我们来欣赏 大熊猫的图片,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想一想熊 猫是什么样的? (1) 刚出生的熊猫很小很小,不好看。

 (2) 长大了的熊猫非常好看。

 (3) 大熊猫常分散独栖在茂密的竹丛中,食物 99/100 是高山深谷中生 长的 20 多种竹类植物,最喜欢的是竹笋,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雅号“竹林隐 士”

 (4) 大熊猫的生活需要四个条件:冷暖适度,山高谷深,箭竹茂密,流水 涓涓,因为生活区域被大量吞噬,野外的大熊猫数量不及 1000 只,所以人人 都有责任保护大熊猫。

 2、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那你能概括一下大熊猫的形象特点么? 3、指名回答 (三)分析熊猫的表现方法 1、大熊猫圆滚滚的身躯,油光光的皮毛,逗人的黑眼圈,文静休闲的样子 的确惹人喜爱,用水墨表现的大熊猫在墨色上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 3、请你猜一猜这幅画使用了什么笔法? 4、指名回答 (四)老师演示画法 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了解熊猫的画法:

 (1) 淡墨勾画头和身形 (2) 浓墨画眼\耳朵和四肢 (3) 在生活中大熊猫的姿态各种各样,请同学们欣赏墙壁上的各种动态 的熊猫,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动态,用身体实行模仿。

 (五)临摹 (1)听清要求:临摹一种你最喜欢的熊猫动态,比一比谁画的又快又好 (2)老师奖励,讲评个别同学作品 (六)老师启发创作 (1) 老师也画了一幅作品,请你仔细观察画面上除了主体物熊猫外,还 包括哪些内容? (2) 很多小朋友也以大熊猫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幅“熊猫乐园”的国画 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A.两只憨态可拘的大熊猫在竹丛中快乐的玩耍。

 B.画面中两只大熊猫好像一下子适合了南方的生活,在沙滩上快乐的玩 着球,它们不在是濒临灭绝的动物。

 C.看!大熊猫胖胖多帅。

 D.大熊猫乐乐拉起手风琴来还真象那么回事。

 E.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相邻的同学说一说书中小朋友的作品。如果让你们创作一幅“熊猫乐园”,你有什么想法,以组为单位实行讨论。

 (3) 布置艺术实践形式和要求 每组合作创作一幅“熊猫乐园”的国画,组长来领纸。

 三:讲评 (1)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讲解创作内容及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细品味, 然后把你手中的小红旗粘贴在你最喜欢的作品上。后边的老师也要参与我们 的评选活动。得红旗最多的组,就能够得到“小马良”的光荣称号。

 (2)选出“小马良” (3)每个同学都努力了,都有不同水准的提升,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你完 成学习任务了么?凡是认为完成的在本课课题前给自己画一枚小红旗,没完 成的在红旗后-1,要实事求是,没完成的同学课下多练习,完成任务。

 四:老师小结,延伸课堂内容 (1)人人充当讲解员,把这幅作品的寓意和用笔墨技法讲给家人听

 (2)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大自然的明星,是我国的国宝,还担任过“友谊 大使”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怎样保护大熊猫,提升大熊猫的数量,这是我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正在研究的课题,我们也有责任为保护大熊猫出力,所以,每 人用国画的形式设计一幅“保护大熊猫”的作品,注意表现熊猫的各种动态, 用自己的言行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大熊猫。

推荐访问:水墨画 教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