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视力障碍中职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学法初探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视力障碍中职音乐教育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应采用特殊音乐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的特殊音乐教学法无论是在实践尝试还是在理论总结方面都处于不发展的状态。因此,作为一名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一线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地尝试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视力障碍中职;音乐教育;教学法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因其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课也已经成为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对于视力障碍中职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视力障碍中职生的音乐教学工作,结合工作经验,笔者发现:他们普遍喜欢音乐,爱听、爱唱、爱演奏,但在义务教育和初中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不完全,对音乐相关理论知识知之甚少,音乐实践和鉴赏能力较低;他们与普通中职生相比,又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那么,如何采取特殊音乐教学方法,去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和审美鉴赏能力,就成为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选择音乐欣赏、歌曲演唱与器乐演奏等多种教学内容

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的视力障碍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少部分毕业于特殊教育中学。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多是从普通中学毕业,或是毕业后,因为身体原因长期在家待业的青年。所以,学生整体上年龄差距很大;他们的学习能力、社会阅历以及在音乐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差别也比较大。这就给音乐课出了个大难题:教学内容如何选取?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视力障碍中职生而专门编写的音乐课教材,而他们因为自身生理原因,只能依靠听觉、触觉获取外界信息,有着与普通中职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无论是普通中学还是普通中职音乐课教材都不适用于他们。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无论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都很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谈话,喜欢问问题,听觉比普通人要敏锐的多。那么,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笔者尝试将音乐课定位为综合素质教育课,把教学内容设置为音乐欣赏,歌曲演唱和小器乐演奏。其中音乐欣赏曲目包括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三大类别的重要体裁及代表曲目,教唱的歌曲以流行歌曲和民歌为主,另外特别选取贴近视障学生生活的、励志类的曲目,比如《你是我的眼》等。在整体内容分配上,由于学生最大的興趣在于唱歌和小器乐演奏,因此这两类内容占的比重较大,超过了二分之一,音乐欣赏部分由于牵涉到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所占比重较小。

二、音乐欣赏以情感体验为主,渗透体态律动教学法

体态律动学是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所开创的一种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把原本来自自然和身体的节律运动的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对音乐的感受而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对音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律动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与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这些表达音乐的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成游戏似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的。

视力障碍中职生因为视觉受到限制而行动不便,甚至有些学生连走路都困难,不敢动,严重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向、自卑、沉迷于自我幻想的复杂性格,这种性格往往导致他们具有显著的焦虑倾向。体态律动教学法自然是公认的行之有效地音乐教学方法,对于何种类型的音乐课都是增强教学效果的良药,然而对于视力障碍中职生来讲,更多的帮助是在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上,而这正是体态律动学创立者的本意。

在音乐欣赏中,选择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的同时,结合身体的动作去表达,使他们感受更丰富的世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有了律动舞蹈、游戏合作而彼此拉近了距离,培养了相互的信任,这有助于加深他们的人际关系;不仅如此,视力障碍中职生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不敢动,不喜欢动,体态律动教学法能够促使他们把听到的音乐情绪通过身体动作而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更能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由于是全盲,平时较为沉默寡言,只和自己信任的同学在一起玩,对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多反映,更糟糕的是,他有着轻微的精神分裂症。但是,他非常喜欢唱歌,在唱的时候,还会根据歌曲的情绪,身体有一些自然的摆动。因此,笔者就常常鼓励他,不仅唱歌时大胆地摆动身体,而且在欣赏音乐,听到音乐时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表现自己的听觉感受,并教给他一些节奏游戏。后来,每次上音乐课,他都显得非常兴奋,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十分积极,尽管他唱得不好,但也积极、自信的参与到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中。

三、器乐教学中贯穿合作学习

视力障碍中职生听觉、触觉灵敏,记忆力较强,学习乐器不仅可以弥补他们在义务教育和初中阶段缺失的音乐技能,更可以发挥他们的听觉、触觉特长。但是学习器乐,需要大量的练习,虽然视力障碍中职生习惯于久坐,但是持之以恒的素质是他们缺乏的。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技能,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器乐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在一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很多中、小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竖笛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悉一组音阶的指法,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中有一个指挥者,负责打节奏,并用言语提示学生吹奏哪一个音,一个音吹奏几拍等,其余的成员按照指挥共同吹奏。待练习完一遍之后,指挥者和被指挥者的角色轮流互换,继续练习。指挥者可以随意挑选某一个音让被指挥者去练习相应的指法,这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目的,更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也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评书式”激趣讲授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视力障碍中职生因为生理原因,主要甚至全部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和言语指引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以往的教学反馈中,多个学生提出,若教师的语调或言语风格变化不多,在一节课的后半段时间,就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听力疲倦的现象,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但是通过观察发现,视力障碍中职生喜欢听书、特别是听评书。于是笔者想:若把评书式的语音、语调用于音乐课教学,是否能够改变学生的这一现象呢?

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笔者在课堂上操着不标准的陕西话,桌子一拍,碰铃一击,压低嗓子,模仿单田芳大师的语音语调讲述着贝多芬的生平故事,一节古典音乐欣赏课这就开堂了。有趣的语音语调让学生时而哄堂大笑,时而侧耳静听,时而冒出个特别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追溯、思考着贝多芬的人生,评价、解析着《命运》交响曲。一节课下来,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学生都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命运主题动机”震撼着,嘴里哼着曲调,身体做着相应的动作走出了教室。

作为一名视力障碍中职音乐教师,教学语言和风格一定要富于变化,不仅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也是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考虑。教师在这个特殊的课堂上不仅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同时也必须是一個表演者。

特殊学生采取特殊教育方法,这是必然,视力障碍中职生的音乐教学,也应采用更为特殊的音乐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特殊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还很滞后,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除了借鉴普通音乐教学法以外,应当大胆尝试特殊音乐教学法,并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总结,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特殊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连赟,王晔.论特殊音乐教学法的缺失及对策[J].艺术百家2011(8):386-389.

[2]李微,兰继军.音乐对视力障碍学生心理及身体健康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3(03):9-10.

[3]张思艳.音乐“体态律动学”简议[J].文化艺术研究,2009,2(下旬刊).

[4]赵宇飞.合作学习在中职音乐课堂中应用的思考[J].教师,2014(23):

95-96.

作者简介:王晓鹤(1984—),女,河南汝州人,音乐学硕士,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助理讲师。

推荐访问:教学法 初探 视力 中职 音乐教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