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块化与发展战略分析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20年正面临着其自身成长最迅猛的机遇,从新能源车的概念提出到现在,新能源汽车经历了时间与技术的积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已经越来越近。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也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的产业模块化生产模式进行简要分析,给予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模块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抢占国际市场,世界制造业强国纷纷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发展。如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提到的工业4.0;法国的“未来工业”计划;英国版工业4.0《英国工业2025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家也出台了类似国家战略对制造业进行引导。我国也顺应时代潮流,在15年5月19日由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該战略提出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面向未来的产业方向将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贡献一部分力量。随着能源危机的关键逐渐深入人心,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汽车由传统的内燃机动力转换为未来的新能源动力已成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国际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皆有力量在这一行业中搏上一搏。谁能取得绝对的领先地位将获得行业“标准制定权”从而引导整个产业的发展。在这种重大历史机遇的背景下,中国必然也尽力在市场中取得一定份额,成为供应链中的一环,甚至成为“标准制定者”从而能控制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新能源汽车的模块化研究的也将为今后中国企业进入市场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模块化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本文提到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

(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模块化供应

汽车零件的模块化供应早已成为现实,一些车企采用搭建模块化平台的方式进行新车型的研发及生产,通过产品的模块化分工节省研发设计成本。例如大众集团就应用NSF、MQB、MLB以及MSB这些平台进行汽车的研发以及模块化生产,采用模块化的生产让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而在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纯电动汽车)中,汽车传统的内燃机不复存在,同时与内燃机相配合的变速箱也不再需要。而取而代之,称为新能源汽车动力心脏的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合称为三电。传统内燃机汽车利用模块化平台进行研发生产从而提高研发效率节约成本,这种方式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更容易发挥优势。因为三电系统对内燃机及变速器的替代,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生产厂家可以针对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中任意部分进行集中研发,从而加入新能源汽车模块化产业链中。而在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生产中最复杂的部分是电池的生产。目前新能源汽车厂家主要采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无论何种电池的生产,都可对生产流程进行模块化分工。电池的生产可以分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四大模块。对于整车而言,各传统厂商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的模块化生产方面有所探索。采用了类似内燃机汽车模块化平台的模式进行生产活动,像大众集团采用了MEB平台进行油电混动车及全电动车的设计制造。电动版的大众e-Golf就是基于这一平台设计生产。奔驰旗下全新子品牌EQ宣布,在2020年前,推出全新EVA电动车模块化平台,吉利汽车则将在未来三年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打造AMA平台。

(二)产业组织模块化

类似传统汽车的生产,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整车厂商充当“系统设计师”。负责确定新能源汽车各模块间的结构界面以及标准。零部件生产厂商通过整车厂商给予的既定接口与标准接入新能源汽车生产中,通过调整自身属性赢得某一零部件的供应资格。在新能源汽车的模块化生产供应链中,产业组织变更趋势以横向一体化为主。整车设计厂商将只剩下具有高知名度,品质良好的厂商。而模块供应厂商例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集中。传统车企会向新能源汽车车企过度,整个汽车产业将面临进一步的整合。新兴产业会与传统产业结合从而获取更多的生产技术,节约研发费用。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与产品竞争力。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

销量:2017年,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77万辆,同比增长53.01% 。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混动乘用车、纯电动商用车、混动商用车分别销售46.8万辆、11.1万辆、18.4万辆、1.4万辆。2016年底最新补贴政策出台,2017年Q1整体产业链处于产线及产品调整期,4月之后销量趋于正常增长,在Q3市场预期2018年补贴提前退坡情况下,2017年11—12月呈现抢装效应,销量大幅增长。2018年Q1,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4.26万辆,同比增长155%。

18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8.2万辆,销量结构超预期。据中汽协,2018年4月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销8.12/8.19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38.4%;1—4月产销累计实现23.1/22. 4万辆,销量同比增长149. 2%。其中乘用车销量7. 18万辆(纯电动5.5万,环比增长19.8%,同比增长117%;混动1.65万辆,环比8.8%;同比226% ),商用车实现1万辆(纯电动0.94万,环比58%,同比198%;混动551万辆)。

(二)纯电动汽车产销情况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产销量总体逐年提高,按月度数据来看,年末应当是每年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高峰,而一月到九月期间一般都是产能逐渐释放期。纯电动汽车的供需情况总体平衡,行业应当是由需求引导的生产供给。而15年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虽然逐渐在增长,但是增速并不显著,而16到18年,尤其是17年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增涨十分明显。

三、新能源汽车生产存在的问题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在近两年来迎来了一阵热潮,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的厂商数量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增加,在16年7月根据中汽协公布数据甚至超过了两百家。但是市场规模有限,对新能源车企的容量亦有限。资金的大量涌入势必引起激烈的竞争,在厂商之间相互角逐后能够生存下来的才是真正适应市场的企业。

在国外新能源车企的引领下,行业整体发展方向主要在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充电时间上。从而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领先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例如向特斯拉供货的松下,不断致力于提升自己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及充电速度。而一些国产动力电池厂商因其最初选择技术路线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并且在寒冷状况下使用次数骤减),而导致早期投入成本高,技术转型困难。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动力电池技术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更容易生产出具有持久续航能力的纯电动汽车。目前我国电池厂商像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也在进行三元锂电池的研究生产。像宁德时代目前推出的产品来说仍可以与世界主流动力电池供应商竞争。但是电池生产成本还是高于外国厂商,企业生存依赖政府补贴。

缺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车型。目前国外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知名企业均推出了倾向大众消费有代表性的旗舰车型,诸如特斯拉的model3,日产聆风均在性价比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消费者进行购买。国内车企像比亚迪推出的宋、秦等纯电动车整车售价并不低,性价比难以体现。而威马汽车联合华为百度研发生产的EX5暂时还未能接受市场检验。国内新能源车企想要抢占市场急需一款能够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旗舰型汽车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汽车。这标志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国产化正式落地。特斯拉的国产化将进一步为国内新能源整车厂商带来挑战,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游带来机遇。如何能够利用好这次挑战和机遇,发挥好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带动协同发展的效果还需要参与产业链的各主体间细致斟酌。

四、新能源汽车模块化生产发展战略方向

(一)优秀的新能源整车厂商加快模块化平台建设

具备领先设计概念设计条件及能力的新能源整车厂商像比亚迪、北汽、威马汽车等整车厂商应当加速自身整车模块化平台的建设。平台的建设将更有利于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去,企业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将使研发方向更明确,研发更有效率。整车厂商通过制定要求标准来约束零部件厂商的供货,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二)电池供应坚持原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应并不能完全照搬或认准国外标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我国磷酸铁锂电池核心生产厂商已经能够生产出续航里程达到300km的纯电动汽车,而且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动大巴的生产上依旧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何解决低温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问题是技术图破的关键。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那么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随着环保需求的提高,为减少二次污染,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前景依旧十分广阔。

(三)电池供应技术追赶及超越

对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成功应用车型,国内整车企业应虚心取经。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一直以来还是国外掌握更多技术经验,效仿并超越是国内企业追赶的主流路线。三元锂电池国内企业宁德时代对其已经有所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并且在电池密度充电效率方面与特斯拉供应商松下电池的差距并不大,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一大主要供应商。并且在18年下半年宁德时代计划推出一款快充电池,如果款电池能够推出那么在三元锂电池技术上国内厂商将有所赶超。而采用弯道超车的理念,国内厂商更应该在新材料方面寻求突破,积极对石墨烯电池的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在这种具备良好性能的新材料的应用上多尝试,以寻求技术上的绝对领先。

(四)中日合作引入日资技术

由于美国近年来对中国企业实行严厉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应当将技术获取的眼光更多的放在与中国文化差异小的日本。中日企业合作紧密,技术获取相对容易,日本作为汽车出货量第一大的国家,其拥有众多具有国际知名度,拥有技术积累和实力的汽车生产厂商。作为中国车企的老师毫不过分,通过收购兼并,股份制合作等方式获得日企帮助较为合理。目前东软集团旗下东软瑞驰已经与本田中国达成合作,本田中国将向东软睿驰旗下的汽车共享事业公司睿驰达新能源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资,双方携手开展汽车共享事业。本田中国将向睿驰达注资6,000万元人民币,注资完成后,东软睿驰持有睿驰达90%股权,本田中国持有10%股权。

参考文献:

[1]赵福全,刘宗巍,李赞.汽车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模式与实施策略[J].汽车技术,2017(6).

[2]柯颖,邬丽萍.汽车产业模块化创新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以广西汽车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8).

[3]曹虹剑,张建英,刘丹.模块化分工、协同与技术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7).

[4]刘茂松,曹虹剑.信息经济时代产业组织模块化与垄断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5(8).

[5]柯颖.汽车产业模块化生产网络的产业组织效应研究——兼论对广西汽车产业组织优化的启示[J].学术论坛,2012(6).

作者简介:

赵南星,男,廣西大学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新能源 发展战略 化与 汽车产业 模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