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水族马尾绣刺绣活化石

作者:jkyxc 浏览数:

水族祖先进入贵州省三都地区已千余年,其马尾绣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代代相传中,马尾绣秉承了水族文化传统,工艺手法独具匠心,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遗产,现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重点保护。

历史溯源

贵州省三都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这里是马尾绣的发源地。水族传统马尾绣工艺品具有强烈的浅浮雕感,造型抽象,远销海内外。

据说当地水族女孩从小就要跟随长辈学习马尾绣制作技艺,一般十岁左右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绣品的制作。在当地,人们把是否精通刺绣作为判断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这里的姑娘出嫁,母亲必须为她备一条马尾绣的儿童背带作为嫁妆,有着祝愿新人早日生儿育女的美好寓意,也寄托着母亲对出嫁的女儿恋恋不舍的亲情。

三都水族自治县山清水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水族妇女培养了独特而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她们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以及各种民俗经过想象加工后,用马尾绣的工艺反映出来,使绣品上的花色、图案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也让水族马尾绣在众多刺绣品类上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民族刺绣的一朵奇葩。

精湛工艺

水族马尾绣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翘尖绣花鞋、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马尾绣代表作品“歹结”背带制作工序繁琐,因此水族人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富有的标志。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作为装饰,背带首尾部都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制作前,水族绣娘们会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白色马尾鬃毛上。当缠绕了丝线的马尾鬃完成后,再将其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用绣、挑、补、梭等手法挑绣出各种镂空的图案框架,再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

因为每位绣娘对生活的累积和对艺术的领悟各有不同,所以即便是相同的花样,在每位绣娘手里也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这也是水族马尾绣的魅力所在。

马尾绣绣花鞋是一种翘尖布鞋,鞋尖呈尖形往上翻翘,制作时先在鞋帮上用彩色丝线刺绣成底色图案,然后再采用马尾绣的方法,用丝线缠马尾,卷曲成各种几何形图案拼镶在鞋帮上,最后边缘镶补。其工艺十分复杂,但刺绣出的图案立体性强,精美别致。水族妇女在隆重的庆典或走亲戚时才会穿,配上印染的蓝布上衣、百褶裙和银胸饰,显得十分典雅华贵。

延传至今

千余年来,马尾绣在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礼仪中始终具有不同的特殊意义。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童帽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外婆探视外孙的必备礼物。而且水族女子只有在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母子才能得到这种殊荣。

一般来说,每个水族女子一生中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副马尾绣背带,就算婚姻变故另嫁再生,娘家都不会再送。这种做法,一是因为马尾绣背带制作工序繁杂、价格昂贵、结实耐用,二是娘家人希望女儿从一而终,婚姻稳固,幸福美满。

马尾绣作为现存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又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经国务院批准,水族马尾绣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访问:马尾 水族 活化石 刺绣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