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把中国草书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作者:jkyxc 浏览数:

2006年12月20—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大学和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马世晓书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马世晓书法作品集》首发式同时在京举行。22日上午和下午,分别由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召开了两场“马世晓书法艺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就马世晓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在当代书坛的积极意义展开了热情与理性的讨论。

书法创造的一种精神世界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我个人当然是非常喜欢马先生的书法,这个喜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感性上的喜欢,也就是它直觉地让我在欣赏马先生书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认识,创造个性的一种欣喜,一种激动,所以马先生的书法在我一种粗浅的认识中是相当具备个性的。“个性”看上去是很简单的一个词,但是它包括了马先生书法中他的渊源,他的一种意态,他的笔法,乃至于他的书法中各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总体视觉形态,所以以我浅识马先生书法创作的视觉形态是个性的,而且是新颖的个性。任何创造跟传统创造都有渊源,但是在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书法和当代的其他家的书法创造之后再看马先生的书法,我仍然觉得获得一种非常惊喜的审美愉悦。

我在翻阅他的书法集和看他的作品时特别注意到,马先生草书这一部分的创造之所以能够形成这样典型的个人面貌,除了传统的渊源之外,我觉得有两个因素可能是支配他创作的重要契机,一个是他书写的内容,另一个是书写的状态,我觉得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我就注意到马先生的许多书法作品的契机非常有意思,是非常独特的,是和他自己一种感性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相联系的。比如略举一首,在展览的西厅里面正对的那个照壁上的一个对子,上面写着“诗赋千秋笔,风云当代书”,在看马先生的其他许多他书写的内容都体现了与自己情怀相关的一些东西。所以我觉得,他的创造就内容与形式,就书法的内涵与视觉的形态之间似乎可以找到一种关节,这种关节它能够把一种原发于精神的契机变成非常直观的视觉形态,当然这中间贯穿着他的表达和表现。我想马先生的书法正是这样的,是可以通过很生动新颖的视觉形态去读解他的书法经验,特别是书法创造的那么一种精神世界。

汉唐大气在北京又回来了

韩玉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我以为草书是中华民族的艺术思维,是中国艺术的艺术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的另一个美学体系,就是中国体系,所以草书可不是雕虫小技,她就是这个民族的形象。怎么能说中华民族的形象是《虢季子白盘》?假如《虢季子白盘》不行,那么是不是《散氏盘》就行了呢?这个历史的发展经过了很曲折的道路,中国艺术找到自己的形象是很费周折的,她终于在汉唐狂草中找到了自己的形象,所以今天的活动可谓壮观的是我们汉唐大气在北京又回来了。我们草书正宗,狂草正宗,是传统的主流,但是到了清朝就中断了,所以在清代、在近代,凡是敢于写草书、写狂草的,都是豪杰。今天就出了这么一个豪杰马世晓,他对狂草有很多新的发现,有自己的新境界。你看马先生的狂草起横势,每一个字就是一个演员,水衣袖走的是横,跟传统以竖为主不一样,这种横势确实不多见,当年张旭追求过这个。这是马先生和古人不同的地方。

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新境界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从马先生的作品来看,他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稳步地前进。展览的《前言》讲的是“沉潜”,踏踏实实地钻进去。有一个过去的对联:“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我们看马先生的草书,觉得他这个草书里音乐性很强,非常有画。刚才有位说他每一幅书法节奏感非常强,轻与重,疏与密,聚与散,横斜与平直,干与湿,墨色也有变化,每一幅书法作品内涵非常丰富,又是在一气呵成。我觉得马世晓先生的书法是通过用笔实现了他的这种境界,这种精神,这种气象,很能够使我们理解成“一笔书”、“一笔画”这种精神。

生命的旋律、情调、舞蹈

陶咏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看了马先生的书法,我觉得自己浑身都在动起来,好像伸手伸腿伸胳膊地要跳、要蹦,好像是一种自由的现代舞,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这样地随心所欲,而不是乱蹦乱跳;不是没有节奏地瞎蹦,而是非常自由地优美而舞,自由奔放而很有节制。这种感觉就是观者和书家的心灵起了一种共鸣、一种沟通。看马先生的作品,好像跟了他去翻山越岭,跟着他去搏击长空,跟着他去大江大海当中去扑打翻滚,就有这么一种感觉,所以他的书法是一种生命的舞蹈,好像我们穿越了生命的欢乐的歌唱。因此,我觉得他的书法是一种生命,有着生命的情调,有一种生命的旋律。字写到这个分上,那真是神了。

价值和地位应放在书法史中论述

顾骧(中国作家协会前创作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很多评价说马先生在草书方面是林散之先生以后的一位大家。马先生七十年代就成名,到现在才第一次办个人展览,这一点使我惊讶,也使我感佩。因为在目前的艺术界,熙熙攘攘,自炒成功,在这种情况之下,马先生如此潜心书海,不事张扬,非常难得,这和马先生在书法上的成就相联系。书法到一定的程度,功力过关以后,那就是要表现书家的人品、襟怀、抱负,所以没有这样一种为人处世的襟怀,很难实现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另外,我看了李廷华先生写的马先生传记,感觉非常好,他把个人传记和美术理论、草书理论结合起来,将个案放置在书法史、草书史的历史长河中来论述,来评价,这就把马先生的书法艺术的价值和地位确立了。

草书水平是目前的佼佼者

李树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在近现代的众多书家里边,我最欣赏林散之先生,对林先生的草书非常钦佩,但是现在又出了第二位马先生。草书之美,好像从古以来都是比较难的一个课题,因为草书艺术本身所展现的已经不完全是功夫,书家的个性和内在的心情都已经化成了笔道在其中传达出来了,这个难度很大。记得林先生有句话,就是说书法要在出新与法度之间,马先生他勇敢地写那么大的草书,我还是头一次见,他写出了广场效果的草书,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了的,所以这一点也体现了马先生书法在发挥传统上所取得的成绩。另外,我看了马先生写的那几句话,钦佩极了,他是沉潜于书法经典,兼修学养,“在沉潜中深入,在沉潜中积累,在沉潜中脱化”,整个的过程是相当合乎治学规律的,我是钦佩的不得了。看了这个展览,我就牢牢记住“沉潜”这两字。虽然头一次和马先生见面,但是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觉得草书能达到这个水平,在目前来说那真的是已经是佼佼者了。

取得了一个很惊人的成就

蓝棣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研究所所长):我作为一个爱好者,特地提前了一个小时来看,我从心底里很喜欢。我看过韩国的书法展,但就他们的那些字母其实也还是看做 民族的一个珍宝,就是最能够跟世界各国划清界限的东西,表示是自己民族的艺术,是书法。马先生在书法里头下了这么多功夫,也许他开始不一定很自觉地意识到这样东西,但是他在写的过程中就比较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他取得了一个很惊人的成就。

气韵与节奏在圆浑中有骨力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先生主张以“用笔为核心”,书和画之间的关系是息息相通的,如果说书法是“用笔为核心”,我们的中国画何尝不是如此。墨中怎么样见笔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从马先生自身的作品来看,看他对二王的东西,或者对碑学的修养,章草,狂草,魏碑,我都看得出来有一点,感到有突破的东西,气韵非常好,气韵与节奏在圆浑中有骨力,柔中有刚。这使我想起他喜欢音乐,画过主席像,当过工人,这些坎坷的经历,多种多样的文学、绘画、音乐、诗词的学养和他坎坷的经历,我想都寄托在他的书法当中了,都含蕴到他的笔画当中了,所以大至十二条通屏的大气流贯,小至手札草稿的不经意出笔(尤其自然),然后就是敢于在作品的粗细、急徐、浓淡的变化上追求一种写意性,有胆,有魂,有势,有韵。我是山东人,我们家乡出了一个马世晓,我也感到骄傲!既然是老乡,我斗胆提一点建议:建议今后多写一点自书诗,想抒发什么就抒发什么,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还有就是圆笔转换的过程当中略增加一点阳刚之气,希望您解决得更好一些。祝您成功,以后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雄浑又潇洒非常难得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责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看了马世晓先生的书法展,感觉到马先生的字确实好,既雄浑又潇洒,这个非常难得。林散之光潇洒不雄浑,武中奇光雄浑不潇洒。马先生是北方的山东人,后来到徐州,在文化史上北方就指是徐州和山东,南方就是江南。我觉得你北方的气质还存在,但是到南方去又学了些南方的秀逸潇洒的东西在里边。后来一看我觉得可以理解了,没有一个大人物不是经常到这到那的,马世晓先生他是“平生多移居”。我想他在书法上的成功和他在这南北几个地方都生活过有关系。首先有山东的雄浑之气,他从山东到徐州又到浙江去,故而又吸收了南方的潇洒和灵秀之气,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整体风貌。林散之是沾水写字,马世晓先生是走美术的路子,独树一格!

有希望成为第七人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从整个书法史来说的话,草书这么重要,但是真正对草书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我认为一共有六个人: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林散之。林散之创造了一种新的境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被林散之先生做到了。虽然林散之跟我们不是一辈人,但是在我们同时生活的人当中,有对书法史上作出这么重要贡献的伟大人物,这给了我们一种信心,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在这样一种传统发展得非常充分的艺术中,我们还能作出伟大的贡献,这个激励了我们最有抱负的书法艺术家。这个时代,在草书中,假如我们说有希望成为这其中的第七人,或者说能把草书再往前推动一步的,我想马世晓先生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人了。

不同于古人,更不同于今人,

堪为大家

徐寒(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教授、中国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去年我们请马先生为北大的书法研究生讲了一课《草书论》,一年之后,今天才比较真正地全面地看了马先生的书法作品。我认为先生的书法展览是成功的,可喜可贺。马先生的书法,我觉得可用三句话来概说:第一个,面目是独一的;第二个,个性是很典型的;第三个,个性是鲜明的。我读过李廷华先生《马世晓传论》,对马世晓先生的艺术人生也是深为感佩的。我觉得你的书法,或者你的那种形式、那种面目是体现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你的艺术理念、学识,或者你审美的一种理想,是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形成的。有时候我觉得你的书法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你的情感,写你的性情,是你心迹的流露,是你艺术理想的抒发,袒露是自然而然的。我可以说,马先生自己的书法艺术是不同于古人的,也是更不同于今天的书家的,堪为大家!最后用两句话来表达我的心情:“草书弥漫气韵出,自在沉潜到清秋。”

马世晓,1934年出生于山东滕州。幼承家训,笃志翰墨。1960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茶学系,留校任教。后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和书法教育工作。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国展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高校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钱江书画院名誉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顾问等。

主攻行草书体,以大草为其代表。创作注重格调、气韵;重移情入书,风貌多变。其作品清逸流荡、联翩飞扬或雄浑博大、苍劲深沉的独特风格,在草书领域里开拓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

出版专集《马世晓行草二种》、《马世晓草书咏菊绝句二十二首》、《马世晓书法作品集》、《浙江省博物馆当代美术名家精品珍藏库?马世晓卷》、《张芝草书系列研究》。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历代小楷精选》等。2005年文化学者、作家李廷华先生专著《马世晓传论》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2006年12月,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大学、中共滕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马世晓书法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由中国美术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持两场《马世晓书法艺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其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在当代书坛的积极意义展开热情与理性的讨论。发言纪要先后刊登在《美术报》、《书法导报》等报刊杂志。

2007年9月至10月,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西湖美术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承办“世纪掇英——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系列作品特展?书法篇之二‘情寄八荒——马世晓书法艺术展’”,在杭州浙江西湖美术馆展出。展出代表作品六十件,全部捐赠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浙江省文化厅颁发奖状予以表彰。

作品还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化部、中南海及全国多家省级博物馆、艺术馆收藏。

推荐访问:草书 中国 向新 高度 艺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