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国土资源红色记忆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_v?t}i}^}uӭviݹMu报告

关键词:农民运动

事件回顾: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回到当时农民运动发展迅速的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文中充分估计到了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提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重要性;科学分析了农村的阶层结构;宣传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

历史影响:这篇报告发表后,很快受到广大农民群眾的热烈欢迎。湖南农民开始从减租减息发展到要求没收地主土地和公平分配土地,农民群众夺取地主武装、扩大农民武装的斗争也进一步开展起来。它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农民运动的高涨,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向土地革命战争,准备了必要的群众基础。

八七会议

关键词:土地革命

事件回顾:大革命失败后,在关系到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历史影响: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海陆丰根据地《没收土地案》

关键词:不劳动不得田地

事件回顾:广东海陆丰地区是中国近代农民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彭湃主持召开海丰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的《没收土地案》提出“不劳动不得田地,不革命不得田地”,确定分田的四条标准:“照人数多少分,照人的力量(老幼强弱)分,照家庭经济有无别种收入状况分,照土地肥瘠分。”

历史影响:《没收土地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中产生的第一个用于实践的土地法规,开了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先河,标志着旧式土地革命运动历史的终结,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起点。

井冈山土地法

关键词:没收一切土地

事件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湘赣边区苏区)进行革命斗争时,总结1927年冬到1928年冬土地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规定了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区域标准;山林分配法;土地税之征收;乡村手工业工人,如愿意分田者,得分每个农民所得田数量一半。

历史影响:对推动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其他各个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提供了示范。

兴国土地法

关键词: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事件回顾:1929年4月,红四军到达江西兴国县,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井冈山土地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把“没收一地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随即分配给农民;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富农田地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在群众的要求再予以没收。

历史影响:《兴国土地法》满足了贫雇农对土地的要求,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军事测绘起步

关键词:军事测绘

事件回顾: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复制江西南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遵义会议时,绘制了《敌我态势图》;过雪山、草地时,绘制了《1∶1万宿营路线图》。1942年,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成立了中共领导的军队历史上第一支测量队,为南泥湾垦荒生产绘制了1∶2.5万比例尺地形图27幅,陕甘两省1∶5万比例尺地形图200余幅。解放战争时期, 四个野战军司令部设置制图科, 成立测量队、印刷厂,开展旧图修正、地图编制和印刷任务。

历史影响:军事测绘为红军长征、根据地建设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测绘保障。

《新民主主义论》的土地政策

关键词:平均地权

事件回顾:1940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文章第六部分阐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提出采取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农村的富农经济,也是容许存在的。这就是“平均地权”的方针。

历史影响:《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文中提出的“平均地权”的方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土地政策的指导原则。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关键词:减租减息;交租交息

事件回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渡过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1943年1月28日,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确定减租减息三项基本原则:扶助农民,减轻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承认地主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减轻农民受到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剥削,在减租减息后要保证农民交租交息,保证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奖励、联合富农。

历史影响:减租减息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联合了富农参加到抗日的队伍中来,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土地法大纲

关键词:土地改革

事件回顾: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于9月13日制定了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文献《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共16条,主要内容是: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并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大纲》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0月10日公布施行。

历史影响:《中国土地法大纲》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土地革命基本经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它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新中国测绘事业逐步形成完整体制

关键词:测绘体制

事件回顾:军事测绘机构首先建立。1949年,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海道测量局。1950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军委作战部测绘局。1954年地质部测绘局成立,同时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领导的地图出版社。1956年1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成立国家测绘总局,接着组建武汉测绘学院。1959年后,相继建立国家测绘总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总参测绘科学研究所,加上解放军测绘学院和武汉测绘学院,形成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中心。

1958年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设立测绘管理机构。

历史影响:全国测绘管理体制的形成,对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七届三中全会

关键词:新区土地改革

事件回顾:1950年6月6日至9日,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毛泽东提交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该报告把土地改革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认为土地改革顺利完成与否是获得财政经济状况好转的首要条件。会议审议了关于新区土地改革的三个文件:一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二是刘少奇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土地改革的报告》,三是《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草案)。

历史影响:七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这是建国后的第一次中央全会,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迅速战胜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事件回顾: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八次会议,根据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建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毛泽东签署主席令,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为全国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自1950年实施,1987年底失效。

历史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施行,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产

关键词: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

事件回顾: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它于1951年始建,1953年正式投产,矿场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垂直深度200多米,总占地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有28个界平盘和8个作业平盘,平盘边缘裸露断面清晰地显示地质结构特点。

历史影响:这座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自投产后,共生产煤炭2.1亿吨,有效地支撑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2005年6月8日,因资源枯竭被迫关闭。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

关键词:保护合法私有土地

事件回顾: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主要有国家所有制、合作制所有制、个体劳动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后三者都属于私有制;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城乡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

历史影响: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

关键词: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事件回顾:1951年1月,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举行,把新疆定为重点勘探地区。经过半年准备,钻井队员赶赴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南侧1号井开钻。 1955年10月29日完钻,次日喷油。

历史影响: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基地。

农业合作化

关键词:农业集体化

事件回顾:农业合作化是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历史影响: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把广大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通过合作化道路,逐步引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运动,是中国农村自土地改革之后的又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关键词:人民公社

事件回顾: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全国各地尽快地将小社并大社,转为人民公社。主要内容是确定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工农兵学商相结合;在并社过程中,要以“共产主义精神”去对待各个小社的公共财产和债务方面的差别;指出人民公社目前是集体所有制,以后可以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作准备。此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公社化。

历史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劳动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使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大庆油田的发现

关键词:石油实现自给

事件回顾:1959年9月26日,钻探人员在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北部的大同镇找到工业性油流,并进而发展了高台子油田。因国庆10周年临近,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大庆”这个名字从此响彻全国,传扬世界。

历史影响:大庆油田的诞生,使我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彻底甩掉了 “贫油”的帽子,实现了石油的基本自给。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

三线建设

关键词:中西部国土资源开发

事件回顾: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际局势出现新的动荡,随着中苏交恶和美国在越南侵略战争的升级,自1964年开始,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开展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历史影响:三线建设是我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尽管由于部署过急,忽视了经济效益,造成了一些浪费,但是,它对于改善我国经济布局,促进中西部落后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8844.43:珠峰高程测量显示中国测绘科技实力

关键词:珠峰测量

事件回顾:作为“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究竟有多高?1905年,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布拉德宣布为“8882米”。这个高程被世界引用整整70年。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总局组织299人登山测量队进行高程测量,经计算得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2005年3—6月,采用传统大地测量和现代卫星大地测量新技术,再次测量,经专家鉴定验收,国务院于10月9日宣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历史影响: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珠峰高程再测定,显示中国测绘科技综合实力,测量数据得到世界各国普遍公认。

包产到户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事件回顾:包产到户最初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出现在1956年浙江的永嘉县,在当时遭到批判。1978年春天,为了抵御旱灾,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大队开始恢复包产到户,得到时任安徽省党委书记万里的支持,在安徽各地推广开来。此后,包产到户的做法逐步在全国各个地方兴起。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以文件形式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历史影响: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制度大变迁,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发展指明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土地承包期15年

事件回顾:1983年底,中央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讨论“承包期要不要延长”、“延长多少年为好”的问题,会后形成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作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发。文件宣布必须“延长土地承包期”,并且明确“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生产周期长和开发性的项目,如果树、树林、荒山、荒地等,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历史意义: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延长的政策,迅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稳定了农民的心理,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培养地力。

1986:中国第一部《矿产资源法》出台

关键词:采矿权

事件回顾:1979年9月,在原国家经委领导下,由地质部牵头,与石油、化工、冶金、煤炭、建材、核工业等产业部门一起组成了《矿产资源法》起草办公室。

1982年5月,当《矿产资源法》修改到第五稿时,中国的矿政管理发生了变化。按照中央国家机关体改方案,地质部更名为地质矿产部。这个更名也意味着原地质部过去单一的找矿职能变为找矿与管矿并重的职能,地矿部在推动《矿产资源法》方面力度加大。

1986年,中国第一部《矿产资源法》出台,并第一次提出了采矿权的概念。1987年底,《石油天然气登记管理办法》出台,进一步明确采矿许可制度。1994年,国务院第152号令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历史意义:为我国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依据。

中国第一宗土地公开拍卖

关键词:中国土地第一拍

事件回顾:1987年12月1日下午,深圳举行了首次土地使用权拍卖,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等领导同志和来自全国17个城市的市长来到拍卖现场见证了拍卖的全过程。最终持11号号牌的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骆锦星以525万元成为中国第一拍的竞得者。

历史影响: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我国的根本大法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跨出了土地商品化、市场化的重大一步。

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事件回顾: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992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時任国家总理的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承诺。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议程》提出了促进中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标志中国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历史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更加合理。

测绘护“神舟”飞天

关键词:“神舟”飞船的测绘保障

事件回顾:1992年9月开始,中国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1999年11月至2008年9月,成功发射“神舟”飞船7次。在历次飞船升空、飞行、着陆过程中,执行测控任务的“望远一号”“望远二号”“望远三号”“望远四号”航天测量船,分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布阵,组成测控网,对飞船连续跟踪、测量与控制,为飞船准确导航,保障安全返回。

历史影响:航天测量船监控能力,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键词: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事件回顾:1998年10月14日,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确保农村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决定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定为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

历史影响:该决定对于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开创我国新世纪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土资源部成立

关键词:国土资源统一管理

事件回顾: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根据这个决定,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 保留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作为国土资源部的部管国家局。新组建的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是: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

历史影响:国土资源部的成立是政府职能切实转变的重要体现,对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源管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

关键词: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关系

事件回顾:2001年12月30日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对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作出规定。强调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流转过程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租赁农户承包地;加强对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

历史影响:《通知》是指导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性文件,对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权益,引导土地流转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

事件回顾: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分为5章共65条,规定农村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土地不得买卖。

历史影响:农村土地承包法用法律的形式对土地承包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作出了规定,进一步稳定了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对于保障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农业税条例废止

关键词:废止农业税

事件回顾: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历史上,“皇粮国税”一直牵动着中国的兴衰。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减负1350亿元。

历史影响:废止农业税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取消农业税,采取“少取、多予、放活”的政策,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强心剂。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关键词: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事件回顾:2008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

历史影响:这份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18亿亩耕地红线

关键词:耕地底线

事件回顾: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2008年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历史影响:“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证我国粮食的最基本耕地底线,是我国土地利用的核心约束性指标,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

关键词:农村土地交易

事件回顾:2008年12月4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成立,主要开展地票和实物两类交易,交易品种有耕地林地等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未利用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后的股权或收益分配权、地票五种。

历史影响: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是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农村土地交易的重大创新,为户籍改革中农村居民转户进城退出的农村土地开辟了价值实现的新渠道,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推荐访问:国土资源 红色 记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