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民国时期陈渠珍湘西农业开发的实践与启示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陈渠珍在湘西主持军政时期,为满足战时军粮民食需要,对湘西农业进行了综合开发,使得民国时期湘西的农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湘西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开发农业的思想、政策和措施对今天湘西乃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农业开发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陈渠珍;民国时期;湘西;农业开发;启示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陈渠珍,俗称“湘西王”,是活跃在民国历史舞台的著名湖湘人物。1882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1921年升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开始主政湘西,随即大力开展“湘西自治运动”,开始建设心目中的美丽湘西。1935年,因受军阀何健排挤,改任“湖南省政府委员”、“长沙绥靖公署总参议”,离开湘西,迁居长沙。民国时期,实际统治湘西10多年,在湘西地区推行自治、注重民生、发展经济。对民国湘西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笔者撰写此文,试图对陈渠珍的农业开发思想与实践作一个全面考察,以为今天的湘西农业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1 陈渠珍推进湘西农业开发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

1.1 历史背景

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并非陈渠珍的发明。这也是受到当时大环境的政治气候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经济现状,开始提出发展现代经济,成立实业部,提倡各省创办实业公司,注重发展农桑垦殖。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农商部颁布《国有荒地承垦条例》,鼓励私人出资出力开垦荒地。发布《植棉植糖牧羊奖励条例》,对扩充或改良植棉和种植制糖原材料者实行奖励。开设一些农业学校,培植农业人才,推广农业新技术,筹建农业实验场。

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虽然形式上取得统一,实际地方军阀割据严重,加上军阀之间内战连连,百姓困苦不堪。为在军阀混战中获得胜利,稳固自己统治地位,各地军阀纷纷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军工、民用工业。特别是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赵尔丰的川边治理,阎锡山的山西自治,特别是1920年开始的湖南省联省自治,都给陈渠珍以深刻的影响。陈渠珍实际控制湘西后,在湘西开展自治运动,组织了一批湖湘子弟去山西观摩考察阎锡山自治下的“模范村”,认为“人生在世最要紧的是穿衣、吃饭、住屋三种,这三种就叫人民的生活。”“要振兴实业就是把农工商业认真做好,使人人都有职业、有生活。”重视农业,发展实业。

1.2 思想渊源

1.2.1 是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陈渠珍3岁进入私塾学习,16岁考入号称近代湖湘两大书院之一的沅水校经堂学习,系统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对陈渠珍影响较大。甲午战败,戊戌变法的失败,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严重的刺激了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陈也不例外,在湖湘文化精髓经世致用思想的感召下,1903年,投笔从戎,进入湖南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入伍,经历藏地平叛,辗转反侧,几经磨难,返回故土湘西。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终于得以统领湘西,开始大刀阔斧实行自治。陈晚年曾说:“早年读书醉心于礼运大同,希望这种政治能够实现,人民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说,陈推行的湘西自治和农业开发是受到湖湘儒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的。

1.2.2 是近代以农立国学派思想的实践

由于受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影响,中国小农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农业开始萌芽发展。一股引进西方科技、发展近代农业的重农思潮开始在中国大地蔓延。陈渠珍的湘西自治也深受以农立国学派的思想影响。他邀请中国以农立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梁漱溟为湘西自治运动撰写方案。按照梁的思路,“中国当下所要解决的,最要紧的一是温饱问题,二是教育问题。只有当农村复兴、产业发达、国民殷实之日,才会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这种思想,对陈渠珍施政影响巨大,也深深融入湘西自治方案中,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对发展工商业的促进,注重农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

1.2.3 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

陈渠珍政治上颇具争议性,1906年加入同盟会,深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孙中山指出:“为了使全国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为了给食品工业、衣服工业提供原料,应当规划耕地,改良农田耕作,發展农具制造业,改善农产品的储藏与运输”。“不特使贫民陷于地棘天荆之苦况,抑或为工商业一大障碍”。1921年,陈出任湘西巡防军统领,即以“建设三民主义的新湘西”为目标。制定了一个十分完备的自治方案,即《湘西永、保、桑、凤、乾、绥、古、庸、麻十县联合乡自治全案》,全案申言制定的依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二两条之规定”,目的是为了“实行三民主义”与“增进人民福利”。陈渠珍力主在实践中实行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解决民生问题, 陈认为必须重视农民,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2 陈渠珍推进湘西农业开发的具体措施及影

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是民国时期陈渠珍进行湘西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持制定《十县乡自治联合筹办实业案说明书》,对湘西十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其要点包括:开垦荒地,改良种籽,勘察土地,测量气候风压,建立农业实验场,成立农产品陈列所,搞好农业组合,作好粮食统计,发展林业和牧业,开办工厂和工场,调查工业制品及原料,调查商品出入量,勘察矿藏,建立实业银行,采掘天然药材,组织工农商联合会等十八大类。推进湘西农业开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2.1 推行土地制度改革

陈渠珍深感湘西的土地占有不均,很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没有田土耕种,承租的田地赋税又高,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低下,产量不高。为此,陈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

2.1.1 降低地租

陈渠珍勒令这些农民所在乡的富户让出部分田土供其耕种,收入归农民自己,适当补助开垦费用,秋收后交点认主的微薄地租。这既维护了封建地主、富户的土地所有权,又降低了租地农民的负担,有效调动了租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

2.1.2 整顿屯租

湘西为汉苗军事冲突前沿,常年驻军。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对湘西实行屯田制,是对当地驻军进行补济的一种特殊土地制度,农民屯租负担较重。“花垣、保靖、凤凰、乾城、麻阳、古丈、沪溪统称为有屯七县。到民国时期,每年屯租有十五万担以上”。为解决农民屯租负担较重的问题。陈渠珍把巡防军分编成大大小小的军农队,既耕且战,自给自足;同时设专职官员,加强清理屯租,开始实行灵活的税赋收取政策,实行丰年多收,歉年少收,荒年缓收,与民生息。减轻了耕种屯田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1.3 开垦荒地

对大量荒地实行开展军工、军农垦荒生产。“将湘西巡防军编成军工、军农大队,在各防地划定区域从事垦屯垦荒生产”。由统领部供给开荒所需种籽、农具、耕牛等全部生产资料。对于生产所得收入,一部分补充行政经费,一部分补充部队粮饷,还有一小部分帮助解决士兵及其家属的生活困难。同时,他还他组织闲散无业游民去开荒,公家供给口粮、工具、及种子等生产资料,如他组织凤凰、麻阳、乾城等县的闲散无业游民,进行开荒生产,收获后小部分上交,大部分全归个人所有。增加了劳动人群,扩大了生产规模。

上述措施,既缓解了阶级矛盾,调动了农民、军人开展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土地利用率,扩大了种植面积。1929 年,保靖县耕地面积达5466.7hm2,粮食总产量为9318.3kg,人均产量69.5kg;1934年时粮食总产量增长至26554.5kg,人均产量增长至 196kg。这段时间,无论是从耕地面积来看,还是从粮食总产量来看,增长速度都是非常明显的。

2.2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及应用

陈渠珍认为推进各项事业建设,亟待大量培养专门人才,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2.2.1 开办农学教育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陈渠珍聘请了金陵大学农作系毕业生熊南波,在乾州办起了实验农场。主要开展棉花培植、水稻栽培、西红柿栽培、油桐栽培等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将成果进行了推广。“如油桐一项,湘西一年就可收30多万担”。陈渠珍要求各县建立农事指导所,并扩大在凤凰办的农业实验场规模,分设茶业、蚕业、棉业三个部,各部还举办学习班,每班学员六七十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县乡。他毫不讳言,湖南政府一贯的是把湘西看成化外。因此民智锢弊,诸事落后。我乃锐意兴学,先后不到两年,开办的学校:茶叶棉业讲习所各百余人。

2.2.2 引进和推广农业技术

建立农村建设技术推广站,选拔并训练农村知识青年,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研究改良农作物品种,推广玉米,稻谷,棉花,豆类等良种,减少和防治作物的病虫害。派人去益阳安化买回40余担茶种,在湘西山区种植。针对湘西高寒山区的实际,在实验场里还专门设有稻谷研究组,专门研究如何在旱地种早稻,以适应高寒山区特点的新课题。通过多种措施,培养了湘西本土农业科技人才,促进了适应湘西山地环境的农业改良品种的种植及

推广。

2.2.3 开展农业机械推广

他还主持兴修水利设施,兴修塘堤装备筒车来进行灌溉。他派人到上海买回汽油机,配备了水泵和发电机及揽丝机,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民国23年,凤凰大旱。國民党暂编三十四师的机炮工厂将小型发电机轮泵管带搬到师长陈渠珍私人的稻田里和甘蔗地里抗旱,当时观者如堵。”开始尝试进行农业机械化操作,这在民国湘西地区,犹如一缕春风,推动了民国湘西农业开发及生产的发展。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及发展

陈渠珍认为要改变湘西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摆脱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形态。为此,陈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

2.3.1 调整农产品结构

陈渠珍针对湘西高寒山区、山多地少的实际,在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时,也强调调整农产品结构,注重经济作物的栽培。他认为:湘西山多田少,欲振兴经济,首在发展林业,号召农民多种桑麻、油桐、油茶和杉木等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屋前屋后发展桑、麻、桐、茶。他还引用孟子的话对人们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由于他的提倡,短短几年,湘西十县境内,门前屋后都种满了油茶、油桐、杉树,家家户户栽桑种麻,养蚕织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2.3.2 举办农村合作事业

陈渠珍注重农村合作事业的开展,民国二十二年在乾城成立湘西农村合作社乾城分社,从事信用、消费、生产等合作。民国二十三年陈主持成立湘西十三县农村建设委员会指导农村生产。如保靖县农会组织章程规定:“农会与农业推广机关、农业试验机构和农业教育机构切实联络合作,改进农事方法、推广优良种子、农具等;单独或联合举行有关农业改良或农村改进之各项演讲及讨论会、短期技术夜校并示范等项;单独或联合举行各种农业展览、比赛会,提倡扶助农村副业;指导并协助农村改良水利、造林垦荒、保护森林等”。

2.3.3 举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湘西十县境内,举办了众多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民间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如在凤凰县城建立崇实皮革厂、被服厂、木工厂、笔工厂、玻璃厂、印刷厂等工厂。1927年至1934年,单凤凰县的手工业已经从几种店铺发展到铁业、木业、油漆匠、蔑匠、铜匠、锡匠、缝纫、染业、银匠、鞭炮、陶瓷、印刷、压面、纺织、造纸、制革、卷烟、刺绣等19种行业。从业人员人数一度增加到800多人,甚至出现了工作作坊和半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生产效率。

2.4 开办农村金融直接为农业开发服务

湘西百废待兴,急需发展建设资金,陈渠珍认识到开办农村金融事业的重要性,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2.4.1 发行湘西十县联票

为缓解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1923年开始,筹集资金10万余串文,分三次发行湘西十县联票。并运用行政手段,强制发行,规定所有钱粮商业交易,均用此票,否则严惩不贷,信誉较高,获利颇丰。

2.4.2 开办湘西农村银行

1930年,以兴办生产事业为由,开始开办湘西农村银行。1932年发行纸币。下令湘西各县:征收赋税一律只收湘西农村银行纸币,不得收其它任何纸币。并对各县商户发行的市票严加取缔,使得该行纸币垄断湘西各县金融市场,辐射川、黔边区各县。统一了金融市场,整顿了金融秩序,为农业开发提供了资金。湘西农村银行的纸币盛极一时,这对于统一湘西币制,建立湘西金融枢纽,畅通渠道,活跃市场,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4.3 农业商品经济发展

湘西十县境内的工厂商店日益增多,经济逐步活跃起来。当时仅凤凰县,就有服饰商店四十五家,资本达一万三千零三元,食品店有五十五家,资本达四万三千六百九十九元,其他批发、零售商店六十九家,资本有五万三千九百六十元,私营的日用百货商店有十七家,资本一万四千多元。当时湘西的里耶、浦市、王村、茶峒等几个大的市镇,货物流通都已通达汉口、长沙、常德等大码头。山区所产的桐油、茶油、皮革、五倍子、朱砂、水银、烟草、芒麻、冰碱、生漆等土产,通过一些大的商号,运往常德、桃源、省城和汉口等地销售。这几个市镇的商业也盛极一时,当时街头巷尾,挤满人流,叫卖之声,通宵达旦,商业之兴隆,登峰造极,都有小南京之称。

此外, 陈渠珍为推进湘西农业开发,还开展了禁烟和剿匪活动。表面上,禁止鸦片的种植和交易。但由于鸦片的获利丰厚,竟鼓励种植,对种植和吸食的人员均收税,成为军费开支的重要来源。剿匪运动采取剿灭和招抚两手政策,消除了匪患。禁烟和剿匪虽然不彻底,但有力地遏制了烟毒对民众的毒害, 为农业开发及经济建设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历史启示

陈渠珍在湘西推行自治运动时, 推行的一系列开发农业、增产粮食的措施, 使民国时期湘西农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无疑对民国时期湘西地方经济的建设也起了积极作用。今天看来,考察民国湘西农业开发还有多方面的现实启示。

3.1 注重对农村民生的关注

对湘西经济发展形势有客观冷静分析,特别注重对民生的关注,提出“保境息民”的主张。采取减低地租,整顿屯租,开垦荒地等措施扩大粮食生产,出产丰富的农副产品,让农民用农产品交换生活必需品,有利于改善湘西民众的生活,提高了农民收入。进行奖勤罚懒,调动无业游民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净化农村生产环境。对农村孤寡老弱病残以及生活困难者开展救济。这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陈渠珍提出关注农村民生的这些措施是难能可贵的。

3.2 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

面对湘西贫瘠的土地,陈渠珍注重农业科技的力量,开始进行一些农业科技的推广,以提高生产效率。首先是注重农学教育。开展农业实验场,举办农业培训班,建立农村建设技术推广站,培训茶业、蚕业、棉业等农业生产专门人才。其次,注重培育和引进适合湘西山地种植环境的作物品种,购买茶种,并栽培棉花、水稻、西红柿、油桐等新品种。其三,开始使用近代农业机械,如使用新机器,从上海购置一台40马力的汽油机,用于抽水、抗旱。其四,尝试利用新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开始使用化肥,改良土壤。开始关注农业气候,如温度、风力等指导农业生产。

3.3 注重农工商协调发展

在湘西十县自治案中,明确提出,农业工商业协调发展。开始注重农业生产的计划性,注意搞好粮食统计,调查工业制品及原材料,組织人员调查商品出入量,组织农民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根据湘西地多田少、旱田多水田少的实际,注重发展林业和牧业。并且,根据本地的农副产品实际,开办农副业工厂和工场,生产一些轻工业品,繁荣农村商品市场。还组织了农村工农商联合会,组织、指导、协调农业生产及经营。

3.4 注重农村金融的扶持

陈渠珍认为开发贫瘠的湘西,不仅需要人才、技术,更需要充足的资金。针对湘西农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实际。首先是广泛组织农村各种农业生产经营合作社,从事信用、消费、生产等合作。以加强农民互帮互助,融通生产资金,抵御和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其次是建立实业银行,如湘西农村银行,直接发行钱币,统一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并直接为农业生产经营出借资金,支持农业生产公司进行农业扩大再生产。

总之,民国时期陈渠珍湘西农业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丰富了农副产品的品种。虽然是地方军阀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的农业生产建设运动,但这些以民生为宗旨的乡村建设经验和措施,缓解了乡村社会矛盾, 稳定了湘西社会, 为湘西成为稳固的抗战后方打下了持久抗战的基础。对于当今新农村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农民技术人才培训、促进农业合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历史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维.近代湖湘人物陈渠珍评述[J].湖南社会科学,2013(05).

[2]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 陈渠珍.陈渠珍自传[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4] 陈元吉.陈渠珍遗著[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孙中山选集上[M].人民出版社,1981.

[7] 朱开敏.陈渠珍与湘西自治(1921—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

[8]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从区域史视角观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1.

[9] 保靖县征史修志领导小组.保靖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

[10] 龙先琼.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从区域史视角观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1] 凤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凰县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

[12] 《农业志》编写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3.

[13] 张敏.陈渠珍与湘西纸币[M].中国金融志,2003.

推荐访问:湘西 启示 民国时期 实践 农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