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公园城市,成都的生态文明课题

作者:jkyxc 浏览数:

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是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新路径,也是展望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愿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成都的时代课题,是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全新探索。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创新经验,也将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出不少的“成都探索”。

在建好管好公园城市生态本底中实现机制创新

探索形成“林业共营制”

通过构建“林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林业综合服务”的“林业共营制”,有效解决农村林地“谁来经营、谁来管理、谁来服务”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联结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林区产业振兴、乡村治理有效、生態质量提升、林农持续增收的新路径。

探索试点森林管理“山长制”

为解决森林生态资源管理权力责任有效落实落地问题,以都江堰市为试点,通过在该市全域建立市—乡镇(街道)—社区(村)—组(社)四级“山长制”,各级党政一把手任“山长”,厘清四级“山长”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了生态资源保护从部门负责制到党政首长负责制的新突破,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探索实施“包山头”国土绿化责任制

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示范带头作用,吸纳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市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国土绿化,印发《成都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树履责活动实施方案》,落实植树造林责任主体和面积地块。

在探索践行公园城市价值彰显中实现手段创新

试点推出全国首个“城市森林花园建筑”

为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带来的绿量增长难问题,选取新都区七一国际广场“城市森林花园”作为试点。该项目占地面积2.12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却达到3.39万平方米,达到项目占地面积的1.5倍。该试点走出了城市立面绿化新途径,探索了城市绿量增长新模式。

试点打造“花园式特色街区”

为解决城市街区绿化中缺乏统一规划、景观分布离散、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在历史文化片区、特色商区和社区等区域,开展以园林景观为重点的“花园式特色街区”建设试点,集中打造了绿量充沛、特色鲜明的武侯玉林片区、青羊少城片区、成华东郊记忆片区等38个特色街区。街区的美感、美誉度得到市民和媒体高度赞誉。

突出打造新场景新业态新经济

以森林资源、现代林业、川西林盘等特色资源为载体,按照“森林公园+川西林盘+服务节点”的模式,通过绿道串联,植入旅游服务、休闲娱乐、文旅创作展示等功能,打造森林公园新场景、新业态、新思路。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林业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9条利企惠民措施,引导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制定《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方案》,探索重点生态区位集体商品林赎买,培育发展“林业创客”和创意林业。

在健全完善公园城市精细管理中实现管理创新

制度强化古树大树管理

针对古树后备资源不足、保护力度偏弱问题,制定《成都市大树保护管理规定》,首次将园林绿化中胸径在25厘米以上或年龄20年以上的树木纳入范围,强化了达不到古树名木标准的后备古树和大树的管理。

责权明确强化小区绿化管理

针对住宅小区的绿化管理存在居民随意损坏、占用,物业管理不力,缺乏管理规范等问题,制定《成都市住宅小区绿地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的主体、权责、处罚等事项。

信息化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建立市、县联动,以山头地块(小班)为基础单元的森林资源数据实时监测体系,实现林业资源“一张图”管理、林业生产“全过程”监管、林业数据“精准化”提供。完善了“天上看、地上巡、图上比”的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借助该系统测算,2017年成都市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1354.36亿元,并首次发布了“成都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公告”,展示了成都市生态建设成效,引起社会广泛良好反响。

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

运用“互联网+”,联合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合作策划智能化义务植树基地,建成后可通过VR对整个基地进行展示,切实增强市民对义务植树后的感知。目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纳入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试点。

在全国率先编制

《成都市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

创新推广水体生态自净等湿地水生态修复和监测技术,修复后湿地水质达到Ⅲ类,其中白鹭湾、白鹤滩成功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桤木河成功建成省级湿地公园。

推荐访问:成都 课题 生态 公园 城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