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记忆碎片》:留不住纯情的未来

作者:jkyxc 浏览数:

作者简介:江苏经济台“惠声惠色”节目主持人

我对张立宪,一无所知。对见招拆招,停留在知道的程度,这种知道是遥远的,隔着山水。他在网上开的讨论版,虽大名鼎鼎,但是需要确认身份才能进,一年前我厚着脸皮混进去,只记得有人对我说,那是个考验人的地方。年初去北京,在一次饭后酒局上遇到传说中的见招拆招,大家叫他老六,小得们称他六哥。至于为什么,孤陋寡闻的我甚至不好意思追问究竟。

仅仅是在他的版“饭局通知”混了个脸熟,那次见面,六哥一见我们一群人上来,首先问,哪个是惠子,然后揽过胆怯的我,给了在北京圈里的第一个拥抱。到今天,都没弄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我没有在网上看字的习惯。只灌水不阅读。于是任凭着好奇心也硬忍到收到六哥寄来的样书才翻阅。

我被弄哭了。这种情绪就好像是明知道前面有个坑,眼看着自己就跳下去了。我是生在80年代头的人,对于老六书里的大段描写,也仅仅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甚至自己有时候都会怀疑,那陪着妈妈拿粮票换鸡蛋、偷了家里的国库券尝试买零食、跟在表哥身后屁颠屁颠看《顽主》、根本不明白意思顺着大家笑而咧嘴露牙、偷了父亲坐飞机时发的印有航空公司标志的餐巾纸炫耀地发给小朋友……这些那些,都真的发生过,还是我的臆想?

《记忆碎片》里记录的,是一个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的中年汉子的怒吼。那些打麻将、看毛片、打架闹事、泡妞的青葱岁月。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是幸运的,就像一句话里说的,能赶上的全赶上了,不该赶上的也都赶上了。这些记忆,其实很特殊,因为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所看到的经历的,更多的往往是被动接受的。没有选择的权利,有的时候,也会给未来一种冲击,回忆起来的时候,会更激烈,充满诉说的冲动和不被理解的压抑。

这本《记忆碎片》,当初老六也是用见招拆招这个网络名字发在网上的,所以你很容易在其中发现网络文学特有的风格。有一种说不出的闹腾和痛快。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真幽默,来自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自己已失去的青春岁月的缅怀。

当然,在我这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眼里,更多的是看热闹。书里关于评书的部分,基本上是一目十行对待的。因为那个年代,喜欢看的不过是少得可怜的动画片,而父辈们收音机里电视画面里的评书声音,多少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所以对评书一直没有好感。而在现在,这样古老的文化内容,已经衰落到如果你不仔细去寻找,就可以当它完全销声匿迹了。于是只有跟着见招拆招的文字,温习那种古老的瞬间。

惟一遗憾的是,书里没有提到我们少年时候看的小人书。也许那个时候,已经长为青年人的他们,对于少年人的东西已经不感兴趣。可是,八十年代,并不是只有一个年龄的人在经历着。所以,《记忆碎片》适合的人群,也不仅仅是老六那一群人,而是整个时代,以及后来人。

用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眼睛,去看生活在八十年代的人的字,常常会有一种恍惚,原来在自己用来成长身体的年代,有那样一些人,正在经历着思想和情绪上如此激烈的变化。看别人的生活,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劲儿。但是看《记忆碎片》里的人生却不是这样。哈哈大笑过瘾的同时,还多了一点遗憾,自己没能出生在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生活也许是贫乏的,但是精神上,有一种力量,会让未来愈发精彩。

书的扉页上有一句话: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是回忆。真对。谁不是呢,就算是现在正在经历的每一天,当过去之后,必定成为回忆,我们拥有的,往往是回忆,真实的、虚幻的、可歌可泣的。

跟着《记忆碎片》去回忆吧。经历过多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段我们或者清晰或者模糊的日子里,总有一种纯情在闪动。我认为,那就是不老的青春证明。在任何年代任何人身上,都是相同的。

推荐访问:碎片 纯情 留不住 记忆 未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