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美国的科普场馆与科学传播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美国的博物馆遍布各地,对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美国史密森学会等博物馆的短暂参观、考察,和大家分享美国的科普场馆在科学普及和传播方面的一些做法以及作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美国的科普场馆 史密森学会 科学传播

前言

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强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近百年来,美国是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多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美国的成功除了得益于她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和资源,也与她重视国民教育,尤其注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鼓励个人和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2013年11月,我有幸赴美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培训。在学习、了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化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美国在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对美国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播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方面有了初步认识,借此机会,和大家做一分享、交流。

一、美国的科普场馆

1.科学普及和文化教育的航母一美国史密森学会

史密森学会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始建于1846年,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James Smithson)遗赠捐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与研究机构。该机构同时是美国唯一由政府资助,独立运行的半官半民的机构。学会80%的运行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其余部分来自不同的渠道,包括基金、捐赠、展品销售收入及其他收入。学会下属19个博物馆、1个动物园和9个研究中心,拥有各类藏品1.4亿件,年均免费接待观众超过3 000万人次。董事会由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副总统、3名参议员、3名众议员和6名非官方人士组成。

史密森学会是美国联邦政府开展艺术、科学和历史公共教育的巨型机器,也是政府重视科学文化教育和普及的门面。学会通过设在华盛顿、纽约等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和动物园以及无数遍布全国各地的遗址和基地开展科学普及和文化教育活动,对提高美国公民的科学、文化、艺术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世界自然遗产的宝库——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隶属美国史密森学会,坐落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博物馆区,于1910年建成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该馆收藏十分丰富,近1亿3千万件,是研究人类及其自然环境的资料宝库。展品包罗万象,包括无数保存完好的珍贵的古今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昆虫和海洋生物标本,大量珍稀矿物、火星陨石、宝石等,一些展厅展示了人类最早的历史和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2012年接待观众约800万人次。

3.人类探索空间的见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亦称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建于1946年,到1976年开放,是世界上航空和航天领域收藏展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同时它也是重要的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包括航空、太空飞行的科学和技术,地球科学和行星学。该馆收集了代表尖端技术的飞机、宇航器、火箭、导弹、各种航空发动机、推进器等大量的实物和模型,此外还有飞行服、奖品、仪器、飞行设备,以及著名发明家、飞行员、重要航空史实的遗留物。展品包括1903年第一次成功载人飞行的怀特兄弟飞机、首架不间断跨越大西洋的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帕特尼克1号、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的登月舱——哥伦比亚,还有可以触摸的月球岩石标本等。博物馆用不同的主题,把相关的展品串联起来。此外博物馆内的洛克马丁IMAX电影剧场和爱因斯坦天文馆,以及各种飞机航行模拟器,将航空航天的体验,直观并完整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年均接待观众近千万人次,最高曾达1 300万人次,让全世界的博物馆望尘莫及。

二、对美国科普m作的认识和感受

美国对科学普及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展览馆和科技馆、科学中心几乎遍布全国。各种题材的科普教育节目也时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可以说,提高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是美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在促进科普教育方面,美国政府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其中主要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史密森学会实施。虽然美国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科学和技术普及法,但是对个别政府机构,国会制定的有关规定要求它们注重科普教育方面的投入。如国会的法律要求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实施科学和工程教育的职责过程中,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具有如下职责目标: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认识、教员水平提高、学生教育和培训、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及教材开发和推广。”对美国史密森学会,国会也有相应的法律要求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下面简要谈谈对史密森学会在科学普及及文化传播方面的感受:

史密森学会依靠下属的博物馆、展览馆和遍布全国各地的基地来传播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知识。其规模之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下属博物馆在展览和教育上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收藏丰富,展示新颖

史密森学会博物馆拥有各类收藏总数近1.4亿件,其中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馆藏1.26亿件,是全球收藏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其中不乏许多稀世珍宝,如:进门大厅内展示的一头极具震撼力的大象标本,原重8吨、高约4米,是迄今为止世人所见到的最大野象,成为该馆的标志。重达45.5克拉的“希望之星”钻石,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蓝色钻石。各馆的展示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展示形式新颖、多样,从实物、标本、模型的制作和陈列到大量使用交互式、体验式和多媒体的展品,从精美的环境、灯光效果到科学、便捷的参观流线设计,处处体现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水准。

2.惠及大众,注重公益性

公益性是史密森学会博物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观众3000多万人次,实现了科普效益的最大化,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终身学习的场所,对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教育是核心

早期的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为三大核心功能,而现代博物馆更加注重通过激发好奇心、鼓励学习,向公众传播知识。这些场馆的展览都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播,通过多媒体或各种设计精巧的图文让观众能深入全面地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如NASA的科普馆内,通过数字地球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台风、地震、沙尘暴等气象、环境、地质灾害等自然变化情况。各个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常年举办科学讲座、科学实验、科学表演、趣味科学比赛等各类馆内、馆外科普教育活动。在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国会图书馆等场馆,都能看到年逾花甲的志愿者在向观众讲解、介绍展品、展项。这些志愿者都经过长期、专业的培训,他们的讲解有助于观众理解展览,进而获得知识。从这些场馆可以看出,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代博物馆的核心使命。

三、体会和启示

1.科普教育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基石。美国科技创新的成就离不开美国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中非正规教育对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科普工作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各个方面,包括企业、团体、基金以及社区组织积极投入和贡献。经费获取多渠道化,形成全社会合力建设科普文化事业的局面。

3.博物馆、科技馆既是科普教育场所,又是重要的文化设施和休闲中心,是一个城市文化实力的体现。美国华盛顿的博物馆群,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美国自然博物馆都成为了当地的名片。上海虽然已建成近百座科普场馆,其中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在国内也小有名气,但同美国平均近2万人一座博物馆,40万人一座科技馆相比,上海30万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科技馆的数量更少,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博物馆的投入,制定鼓励政策,发展私立博物馆,形成博物馆集群效应,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实力。

4.重视科普场馆人才队伍建设。科普展览的创新,教育活动的策划需要一批具有科学背景、教育背景、技术背景和专业研究背景的综合人才队伍。目前我们科普场馆的人才队伍同美国相比在专业研究能力、策划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比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15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其中不乏某个领域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对该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展览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我国的科普场馆由于体制、机制问题,专业研究人员十分缺乏,更没有一线科学家的研究支撑。

5.增强市场意识,拓展博物馆发展空间。美国公立博物馆一般7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10%靠社会捐赠赞助,还有20%左右要靠自己经营创收。由于免费开放,这些博物馆的商店和餐厅成为创收的重要途径。各大博物馆的商店纪念品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餐厅、散布在博物馆的各个楼层,在出版和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这些经营措施对我们拓展博物馆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荐访问:美国 场馆 科普 传播 科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