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康玉柱院士:一生只为圆中国石油梦

作者:jkyxc 浏览数:

中国新疆资源丰富,尤其是浩瀚的塔里木盆地,那一望无垠的沙漠下面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50年代,塔里木盆地开始了大规模油气勘探。作为新疆石油勘探事业的领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玉柱把一生都献给了石油事业。茫茫戈壁,烟波浩淼的沙海,陡峭崎岖的大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康玉柱是位满族院士。他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西北石油局副总工、地矿部塔北联指挥兼专家组组长、西北石油局高咨组长、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国际地层对比计划294项中国专家组专家、国家储委委员等,现任中国石化及国土资源部科委委员、新疆科协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石油地质方面多个科技刊物顾问等职。

康玉柱在50多年石油天然气勘查生涯中共发现2个特大油气田和20个油气田,创新建立了6个油气地质方面理论,他是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的奠基者,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优秀继承人。

评价塔里木盆地

1936年,康玉柱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一个农民家庭。二十年后,刻苦努力的他考上长春地质学院。大学期间,康玉柱学习很刻苦。别人看电影或者休闲时,他也在学习,整天留连在教室和图书馆之间。课本上的知识他扎扎实实学,课下则阅读很多的参考书,拓宽自己的思路和知识面。

大学毕业分配时,康玉柱本可以留校,但他主动提出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样,康玉柱成为当时中国地质部成立的第一普查勘探大队的一员。提到这次经历,康玉柱回忆道:“当时自己也很高兴,知道这支队伍是搞石油的。当时我感到石油勘探和矿产普查还不一样,在学校学的石油方面的东西很少,所以自己抽空挤时间自学《石油物探》《石油地质》《石油钻井》,把这三门课补上。节假日、礼拜天以及每天早晚都在刻苦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这三本书,这样心里就有底了。”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地相继发现了油气,而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却依然沉寂。1970年3月,地质部下令石油地技综合研究大队开展塔里木古生界盆地油气前景评价,为上油气勘探队任务做准备,康玉柱受命带领西北分队承担此项任务。

1970年5月3日,地质部原部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听了康玉柱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评价工作的汇报后指示:首先搞清有几套生油岩,库车油从哪里来的,气源情况怎么样;作全盆地油气前景评价和分区评价。

1970年5月上旬,康玉柱等带领西北分队,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综合评价。在天山前、昆仑山前观察地质剖面、构造点、油气点,进行野外调研。在建设者队伍中,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到了昆仑山,气息已奄奄;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上了风火山,进了鬼门关。”同志们战风沙、顶烈日、爬高山,艰苦地拼搏着。

在与恶劣环境相伴的日子里,在一切几乎都要从头开始的情况下,康玉柱走出了一条坎坷之路,首次发现了2套古生界生油岩:石炭—二叠系和寒武—奥陶系。

经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具有统一的前震系结晶变质基底,广泛的古生界基础和巨厚的中新生界盖层;发育有四套生油岩,分布广、厚度大,油气资源潜力大;具优越的构造条件和油气成藏条件,是我国大型的含油气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康玉柱他们进行了全盆评价和分区评价,为上勘探队伍作了油气勘探战略部署。

1970年11月下旬,康玉柱把评价成果和战略部署又向地质部石油局及大队进行了汇报,建议地质部快上石油普查勘探队伍,早日发现大油田。

从湖北迁到新疆

1977年8月,国家地质总局组建塔里木筹备组,作为负责人,康玉柱经过4个多月的现场调整,主编了《塔里木盆地石油普查勘探初步设计方案》。

他认为,塔里木油气资源丰富,多成油组合,是寻找“大庆式”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其中,塔西南最好,塔中及塔东北地区较好。部署上提出突破喀什、准备塔东北、探索塔中的方案,建议要快上塔里木,尽早发现大油田。

1978年1月,在国家地质总局局长会议上,康玉柱向孙大光等领导作了汇报。总局领导当即做出了组建队伍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展油气普查工作的决定。

1978年5月,地质部下令成立“新疆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下称新指)并决定地质第一普查勘探大队整建制调入新疆,开展油气勘探工作。从此,地质部撑起了勘探塔里木的帅旗。

早在1970年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前景后,康玉柱就认为塔里木油气资源潜力大,能找到大的油田,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就暗下决心要去塔里木找大油田。1979年9月康玉柱主动向上级申请到新疆工作,1980年1月他正式调入“新指”,任技术负责人。次年,他的全家也从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湖北迁到新疆乌鲁木齐落户。

1978年5月到1979年8月,康玉柱及其团队在塔西南经过一年多的勘探工作,发现两个难题:目的层埋藏深,当时钻机不可及;构造十分复杂,地表构造上下高点不吻合。因此,急需寻找新的勘探靶区,那么,新的勘探靶区选在哪里好呢?

1979年9月中旬,康玉柱在“新指”勘探工作会上,首次提出向塔北沙雅隆起(斜坡)转移的建议。

为了加快勘探进程,他们在开展物探工作的同时在塔里木河而南的重力高上设计了跃参1井。该井首次在塔北提示了厚约700米的三叠—侏罗纪地层,其中生油岩厚325米。该井所取得的成果意义重大:证实了沙雅隆起有古生界,还证实了在塔东坳陷区侏罗—三叠系有较广泛的分布,油气远景好,表明原来预测是正确的。从而对在沙雅隆起找大油气田增强了信心和决心,敲开了塔东北广大地区油气前景的大门。

1980年12月,经二维地震勘探后,在克拉重力高上发现古潜山构造。1983年4月,康玉柱主持研究并确定沙参2井井位。

沙参2井于1983年8月12日开钻,1984年8月23日沙参2井钻达5363.5米,见到白云岩古风化壳,并取到少量白云岩岩芯,但无任何油气显示,而且开始井漏。工程方面的同志要求停钻完井,理由是:第一,打到古潜山冈化面了,无油气显示,不必要再往下打了;第二,井内开始漏失泥浆,出了事故谁负责?!

在讨论会上,在要不要加深的关键问题上,康玉柱果断提出:沙参2井绝不能停钻,至少再打100米,理由有三:一是见一点白云岩,还确定不了地质时代,地质任务还没有完成;二是本井3800多米中新统见良好油侵砂岩,这油可能是从深部上来的油气;三是根据我国东部古潜山油藏的经验,油气不一定在风化表面,而往往富集在距离风化面一定深度的风化淋滤带内。所以,必须再往下至少打100米。会上技术骨干和局领导都支持康玉柱提出的继续加深钻进的意见,经上级同意,决定加深。

1984年9月22日,沙参2井只加深28米,即到5391米奥陶系白云岩,发生了强烈井喷,喜获高产油气流,日产油1000方,天然气200万方。这一成果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开辟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新纪元,从而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的帽子,并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大会战的序幕。它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中国油气勘探的第二次大跨越,为我国石油地质理论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康玉柱也成为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开拓者。

1985年始,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等国的十多个油公司了解到塔里木沙参2井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后,纷纷来新疆考察,准备投资勘探。1986年后,有几个石油公司在塔里木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石油勘探工作。

1991年9月3日,唤醒塔里木盆地沉睡油龙的第一口油气井———沙参2井纪念碑在荒漠中耸起,地质矿产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塔里木联合举行了纪念碑落成仪式。

会战塔北发现世界级大油田

1985年初,地矿部为迅速扩大战果,决定在塔北进行联合勘探大会战,从地矿部六个地区局调集6000人的精干队伍到塔北进行联合勘探。

1986年9月,地矿部为加强塔北联合勘探的领导,决定组建“地矿部塔北油气勘探联合指挥部和专家组”,康玉柱任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

他们经过几年联合勘探,先后发现了雅克拉、轮台、阿克库木、西达里亚、东达里亚、阿克库勒、阿克莫奇、丘里、大涝坝、艾协克等10个油气田。

1988年10月1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地矿部《关于塔北油气勘探连获突破的情况汇报》上批示:“很好,请继续努力。”

1989年9月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地矿部原部长朱训《关于地矿部门油气地质工作近期取得进展的情况汇报》上又一次批示:“……我对你们获得的成就感到十分高兴,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自1985年以来,在沙雅隆起连获油气重要突破,发现多个油气田,但未发现大油田,有专家说古生界因成藏条件复杂,难形成大油气田。康玉柱却多次强调:塔里木古生代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目前3口井(沙参2井、沙18井、沙22井)已经打出而且日产超过千吨,最高达日产5000吨油气量,表明古生界油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一定会形成大型油气田;阿克库勒凸起艾协克构造,设计沙23井已在石炭系打出工业油气流,特别在奥陶系古风化壳灰岩中见几米厚良好油气显示(塔河油田第一口发现井)。

1990年2月1日,在全国地矿局长会议上,塔北联指、西北石油地质局受到表彰奖励,表彰其“七五”以来找矿成果显著。1990年10月23日,施工的沙雅隆起艾协克构造上设计的沙23井于奥陶系、石炭系及三叠系发现良好油气显示。于石炭系试获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该构造首次突破。因此,认为该区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1995年初,他们争得了探矿权,接着在沙23井附近三维地震勘探,经处理解释发现三个奥陶系潜山高点。康玉柱主持井位部署会,会上大胆地确定了三品探井井位:沙46井、沙47井、沙48井及两口评价井。3口探井均于1997年于奥陶系打出高产油气流。

该井三年来一直稳产高产,创造了塔里木乃至全国海相碳酸盐岩中的高产稳产记录,成为一口“王牌井”。2011年塔河油田累计探明储量12亿吨油。当时,成为中国古生界海相特大油田,也是世界上古生代奥陶系第一个特大油田。

参与主持勘探大西北

2000年7月,康玉柱在北京向中国石化领导汇报塔里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油气前景及选区。

2001年初,中国石化为国家油气工业的战略需要,进一步开发大西北油气资源,组建了“西部新区勘探经理部”,从东部各油田抽调精干队伍到大西北进行油气勘探工作。2001年5月,中国石化领导来到西北石油局高级咨询组长康玉柱的办公室,请他“出山”担任该经理部副经理兼总地质师。

2001年5月,康玉柱又重返油气勘探第一线,开始主持大西北地区油气勘探工作。2002年中国石化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的勘探工作,将原经理部改为指挥部,康玉柱改任专家组副组长。从2001年到2007年他主持和指导勘探工作,在新区、新层系、新深度发现8个油气田,为新疆地区油气田发现做出了新贡献。

美孚石油公司多次表示愿聘请康玉柱前往工作。康玉柱深知,去美国就可以向清贫的生活告别、向艰苦的环境告别,但也意味着与自己心爱的事业告别。在给家人的信中,他写道:“我离不开正在研究的科研,中国有我事业的根!”

康玉柱为了祖国的油气勘探奉献了自己的五十载春秋,而祖国和人民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2005年,康玉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8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康玉柱家里看望他。在50多年的艰辛中,他获省部级特奖三次、一等奖四次、个人记一等功;又获地矿部劳动模范、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区域创新奖,获评感动新疆十大人物、科技中国人物奖等。

(责编 孙礼勇)

推荐访问:只为 院士 中国石油 康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