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民国科技史视野下《科学画报》传播特征的现实意义

作者:jkyxc 浏览数:

zoޛ)j饨ky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为当时中国的科技社团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文化氛围,并成为近代科技社团的主要使命。中国科学社的创立、成长与壮大,催生了中国科技社团的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中国科学社以坚守科学救国为信念,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的研究发展,视传播科普知识为己任。科学社创办的《科学画报》出色地承载了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学的真谛。与众多讨论《科学画报》的文章不同的是,主要重在结合民国科技史的演变,分别从科普传播理念、科学家编辑出版机制及刊物内容与出版经营分离等方面,探讨《科学画报》的传播与经营特征,祈盼对于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报刊转制与转型改革,有些许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科技史;科学社团;《科学画报》;传播

作者简介:龚维忠,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黄 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博士,硕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

民国科技史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地位。探讨民国科技史,则必将了解与关注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的发展史。民国伊始,在晚清所建社团的基础上,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内,竭尽全力地建立了几乎所有学科的科学技术社团组织,艰难顽强地展开了各类学科的研究与传播,不失时机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向前迈进。换言之,民国科技社团对民国科技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影响。

一、民国科技发展史与中国科学社

西方的科学技术自明末就开始传入中国,然而,直至清末,中国学界还没有形成和出现具备研究与发展近代科技的力量。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方的科学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时,中国社会开始出现推翻封建制度的呼声与行动、民族工商业得以发展和晚清外派留学生陆续回归,以及后来新文化运动萌芽与兴起。正是以上诸多因素之和,成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据对收集与归纳相关资料的分析统计,从1912年至1937年,中国近代科技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短短的25年间,就达到百余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与学科。在此期间,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科学救国思想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思潮。科技社团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政府科研机构的创建。1927年民国政府同意筹建国立中央研究院与北平研究院,1929年两院相继先后建制成立。国立中央研究院隶属于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北平研究院是民国期间最大的地区性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隶属于教育部。在后来的近二十年间,国立中央研究院与北平研究院均边致力于完善建制,边艰难地开展学术研究,获得了可贵的业绩,以至在当时的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此期间,在工程技术方面,中国的科技人员已经掌握了运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高层建筑的技术,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钱塘江大桥,还制造出了各种机床,仿造出汽车、万吨级轮船、较先进的飞机等。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建立与发展,并相对地缩短了我国科技与西方的差距。这一时期无疑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近代科技社团与科研人员为发展中国近代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对刚刚起步的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必要的科研设备在战争中遭到破坏,初步建立起来的科研体制被打乱,大多数学科的研究近于瘫痪,致使发展趋于停顿。尽管当时我国的知识分子心怀科学救国思想,为了科技发展殚精竭力,但是这种局面直到1949年也没有得到扭转。

纵观民国科技史,充分表明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的创立是近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凡了解民国科技史者,就一定稔知中国近代科技社团创立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而只要提及中国近代科技社团,就必定首推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是“近现代中国最早的民间综合性科学社团,逐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高水平知识密集群体,堪称本世纪(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科学共同体的中坚” [1 ]。中国科学社聚集了一大批各学科门类的专业精英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我国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中的开拓者与学科领军人。近代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独立的专业学科社团对推动各学科门类的研究与发展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从1922年始,地质学会成立,随后天文、气象、化学、物理、数学、地理、植物等专业学科学会相继挂牌,而各专业学会的主要领导人或重要骨干几乎均为中国科学社的社员。因此中国科学社的成立与发展“对中国各学科技术学会的创立与发展有着指导和示范作用” [2 ],将其称为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的母体当之无愧。从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的诞生开始,各类科技社团的广大知识分子,就明确地认定科技社团不仅肩负着推动近代科学发展的任务,还肩负起向广大人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重任,并将其作为社团条例清晰地列入学会章程。中国科学社的宗旨是 “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及“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科学社社章》)。科学社成立之初旨在宣扬科学、传播科学,这是面对国人没有真正理解科学的必要工作之一。后来注重加强提倡研究科学,并力所能及地展开研究工作。此仍主要力图改变国内学界研究气氛淡薄、停留于“清谈”的现状 [3 ]。因此中国科学社承担了科学宣传普及、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三重任务。结合民国科技史,不难发现中国科学社宗旨的要义,不仅从事科学研究交流与宣传传播,还欲从整体上把握与协调整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科学社这种注重现实、前瞻未来的办社理念和方针,推动和谱写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科学社将发行杂志和刊物列为首条,充分体现其针对当时国内的科学认知现状,对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迫切心情与务实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中国科学社先后陆续创办了以科学研究、交流为编辑方针的综合性期刊《科学》(1915~1950),及以宣扬、传播普及科学知识为编辑方针的科普性期刊《科学画报》(1933~)。这两份“姊妹”刊物的办刊者不仅使期刊出色地承载了中国科学社深入浅出地解读科学的真谛,并且传播的科普知识引起了极大反响。刊物广受读者青睐,深得业界好评。特别是《科学画报》在较短时间内就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民国时期期刊出版的佼佼者。本文旨在结合民国科技史的演变,探讨《科学画报》的传播与经营特点,祈盼对于当今中国如火如荼的报刊改革,能有些许启示。

推荐访问:画报 民国 现实意义 视野 特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