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报告 > 心得感想 >

沪科版《8.1压强》教学设计

作者:jkyxc 浏览数:

【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总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压强公式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④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1)教法:启发谈话与讨论相结合。(2)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

【教具学具】(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2)学生用:圆珠笔、压力小桌、钩码、海绵、橡皮泥、棉线、纸片

【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魔术表演睡钉床?生回答:见过。教师出示自制教具:钉床

教师问:有没有同学敢脱掉鞋子站到钉床上去?

学生活动:大部分学生觉得害怕,不敢站上去,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很勇敢地想试一试。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站钉床。结果这位同学的脚并没有被钉穿,而是安然无恙。学生心中就出现了疑问:为什么光脚站在布满钉子的钉床上会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主要可以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学习的目的性。

第二步:课程内容讲解互动环节

(一) 压力。教师活动:(1) 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下列现象:①将桔子分别放在水平锯条和斜面锯条上,桔子有没有对锯条施加力的作用?这个力对锯条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注意观察形变的弧度和方向。②像竖直墙面(用锯条竖直放置代替墙面)按图钉,图钉有没有对墙面施加力的作用?这个力对锯条产生了什么作用效果?注意观察形变的弧度和方向。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特征?(2)教师:像这样的,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物理学上就叫做压力.(3)板书: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4)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压力的三要素:①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而指向受力物体。②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大小: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种情况下的锯条都受到了桔子或图钉施加的力,这些力使锯条发生了形变。根据观察到的形变方向,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画出锯条所受这些力的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画在黑板上。学生:都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且指向受力物体。学生思考分析。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后得出:只有当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而对斜面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向竖直墙面按图钉时,压力大小于图钉重力毫无关系。设计意图:压力的方向是个难点,尤其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很多同学会认为是竖直向下的,通过观察锯条形变的方向,学生可以对压力的方向有一个很深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概括能力。突破难点: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活动:演示:出示用弹簧秤改装的压力计,将桔子自由放置在压力计秤盘上,桔子对秤盘的压力等于物体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教师板书并讲授:公式:p=F/S 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强调受力面积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的面积,而不是某物体的表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1Pa=1N/m2 。教师:1Pa究竟有多大?相当于将三粒芝麻碾成粉平铺在1平方厘米指甲盖上所产生的压强。请同学们估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及:用压力去除以受力面积,看比值的大小。理解基础上记忆。思考并回答。倾听并感悟。设计意图: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对一些常识有所了解。

(四) 增大或减小压强。教师活动: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教师:由p=F/S可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请课前站钉床的同学解释为什么会安然无恙?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反之可减小压强。学生课前的疑问到此时可以解开了。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些地方要增大压强,有些地方需要减小压强,从而寻求解决的方法。学生认识到魔术本身是假的,但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是真的。

第三步: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几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学生活动:认真体验并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第四步:畅谈收获系统升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学生活动: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设计意图: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

第五步: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重力,若再用手压桔子,观察压力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将压力计倾斜,观察压力计指针偏转情况?请你总结这三种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学生活动:学生拿出铅笔:两支手指分别压住铅笔的笔尖和笔尾,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再用力一点压,和刚刚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大胆猜想并交流。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倾听、感悟。设计意图: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

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建立压强概念。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甲乙两个对地面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压强的概念。利用

推荐访问:压强 教学设计 沪科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