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想打动读者先感动自己

作者:jkyxc 浏览数: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包括特写、专访、侧记等表现形式,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人物通讯作为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笔者就典型人物的通讯采写谈几点体会。

采访前先做足功课

写一个新闻人物前,必须做足功课,要先找出这个人物“典型”在哪里,也就是对于这个人不同于常人的出彩地方要了解清楚。所谓“树”典型,若没有过人之处怎么“树”得起来呢?

1.补充背景资料

如在报道某些先进人物的近况时,记者要提前查资料找线索,找出关于这个人的已有报道,对其过往作深度了解。有一次,笔者去采访一位剪纸女艺术家,此前她接受过几十家中外媒体采访,但是笔者匆忙之间没有仔细研究有关她的各种报道,提出的问题与先前的报道有重复,于是这位女艺术家直接找来一堆报道资料扔给笔者。笔者吸取教训,回去反复看资料,做足功课后重新采访,提出了有深度的新问题。稿子见报后受到采访对象的肯定,也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2.补充专业知识

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难免有局限性,而采访对象又来自于各行各业,这就要求记者除了平时多积累知识,还要在采访前及时补充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否则记者很可能听不懂采访时遇到的专业术语和问题,特别是一些针对专家、学者的采访。10年前,笔者曾去山东省立医院采访一位心外科专家,而采访医学专家一定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如果不做好准备就无法和专家顺利地交流,甚至完全听不懂专家的表述。笔者早年曾学过医学,于是找出大学时读的外科书,仔细阅读有关心脏搭桥手术的文章,做好准备再去采访。采访过程中,笔者既能提出较为专业的问题,也能轻松听懂他的回答。这篇通讯《心尖上的舞蹈》作为头条发在了报纸上。

3.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包括他的家庭、单位及所在城市等。了解他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全面认识采访对象,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提问,有效避免交流中出现卡壳现象。还能以此获得采访对象的好感,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获得意外收获。一次,笔者去采访一名某大型企业的优秀职工,他的很多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在实际工作中也大大提高了效率。采访前,笔者先调查了采访对象所处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了解了这家企业的情况和他的工种,由此明白了他的发明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采访中,因为提问到位而得到他的积极配合,于是一篇立体感很强的报道就很快出炉了。可见,记者有备而来往往是采访成功的基础。

采访中注意挖掘

采写人物通讯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和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因此,在采访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深入挖掘故事——故事让人物更丰满

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注重对故事细节的描写叙述;最后,要设法增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要遵循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艺术化,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笔者在采访上文提到的剪纸艺术家时,她讲到自己刚出道时,有一幅作品被一个日本人看中了,要高价买下。因为她从小讨厌日本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还是坚定地拒绝了他。这个故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对人物的深度刻画,而且增加了可读性,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因此,记者在许多故事中要善于取舍,有利于表现主题的一定要抓住不放,无关主题的千万不可堆砌。

2.抓住打动人的细节——细节使人物更鲜活

老一辈记者在报道典型人物时,都把细节看得很重,如穆青通讯中的先进人物都有很多细节化的描写,如果没有这些描写,典型人物就会少一些平凡的人性,通讯报道也少一些贴近性,让人感觉空虚和不真实,不能打动人。笔者采访过一位学习中阮(古琵琶的一种)的女孩,她在学艺之路上走了十几年,家境贫寒但意志坚定,学习刻苦,终于考上全国一流的艺术院校。在和她交流时,记者观察到,她的手指缠着胶布,指关节突出,指间距很宽,手指特别长,而这个女孩身高并不很高。经询问得知,这都是她从小练琴造成的。在描写这些细节时,笔者一边写一边流泪。见报后,许多读者打来电话反映被女孩的精神深深感动。如果没有对细节的生动描写,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采访后细心整理

写好人物通讯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对素材的整理。而动手前,要有个大体的思路,根据这个思路来决定哪些材料可用。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即“过程线”和“思想线”。

“过程线”指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写出来,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没有深入认识这些材料,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采写人物通讯最重要的是能感动读者,就是让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要想达到这一效果,在文章写完后,要先通篇读一读。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读者,如果自己看了都无动于衷,那么还得再补充材料,再修改。每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精雕细琢出来的,小到一个字,大到一个故事,都恰到好处不可更改。每一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作者自己深受感动。工夫下到这个程度,写出的作品不可能不感动人。

(作者单位:山东工人报)

推荐访问:打动 读者 感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