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控制对策探讨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近几年来,由于连续暖冬和春季气温偏高,有利于灰飞虱生长繁殖,水稻条纹叶枯病呈大流行之势。为此,针对灰飞虱传毒为害进行了一定的试验研究。通过麦油田用药防治控基数、推广应用10%吡虫啉水稻浸种和秧田及时用锐劲特防治灰飞虱等措施,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80%以上。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Rise stripe virus)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的病毒病。近年来,由于暖冬气候频发,极有利于灰飞虱越冬和繁殖,加之夏熟作物虫害用药面积减少,灰飞虱迁入秧田虫量高,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2002~2004年,由于灰飞虱越冬虫源基数极高,且其带毒率在10%以上,已对我地水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为此,我们从2000年开始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病情消长、为害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在防治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材料及研究方法

(1)2000~2004年进行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病情消长及为害症状的系统观察研究。

(2)2001年、2002年用10%大丰收(吡虫啉)进行水稻种子药剂处理,试验研究药剂浸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3)2001~2004年系统考察了用10%吡虫啉药剂浸种,水稻秧田期、大田前期防治灰飞虱与否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

(4)2004年试验了不同播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品种为武运粳7号,统一用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7月上旬用70%抑重啉1 080g/hm2防治。

2田间病情消长及症状

2.1病情消长

经灰飞虱刺吸传毒后,水稻条纹叶枯病一般在秧田后期开始显症,7月上旬分蘖期病株明显增多,中旬(分蘖期)形成发病高峰,此时的病株多于8月中下旬死亡;8月中下旬(拔节孕穗期)为第二发病高峰,此时的病株可以一直生存至收割。据2004年观察圃系统调查,秧田期显症的病株移栽到大田后不久就死亡,秧田带毒未显症的秧苗移栽大田后逐渐显症,到7月上旬(分蘖期)为第一显症高峰,病株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5,这部分病株在8月份陆续枯死消亡;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初病株增加缓慢,8月14~31日(拔节孕穗期)为第二显症高峰期,17d内病株率增加了7.8%,约占整个生育期病株的1/2(为田间病害损失的主要来源),其他时段增加缓慢。详见图1。

2.2症状

2.2.1前期。秧田期病株以倒二叶症状较明显,从叶尖褪绿黄化,出现碎绿花斑,并逐渐向下发展,移栽后连同分蘖一起发病,远看整株褪绿,叶片狭窄,内卷,叶片弯曲下垂。

2.2.2中后期。病株基部3~4节节间及叶片生长正常,仅剑叶或剑叶、倒二叶明显缩短,叶色褪淡或有碎绿花斑;穗颈节或穗颈节、倒二节间明显缩短、褪色、扭曲,稻穗多数能抽出但不结实,病株比健株约矮15~20cm。

3病害加重的原因分析

3.1秋、冬、春季气温偏高带来灰飞虱群体动态的异常变化

近几年来的连续暖冬天气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虫源基数大。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我地冬春季气温较常年高0.7~4.3℃,且未有连续极端低温,致使灰飞虱越冬成活率高,早春繁殖发育加快,迁入秧田早,传毒时间长。2004年4月7日在麦田调查,绝大多数为高龄若虫和成虫,平均虫量36.75万头/hm2,最高田块有虫117万头/hm2,最低田块有虫12.6万头/hm2。5月24日调查一代灰飞虱平均虫量为317.55万头/hm2,幅度是153~439.2万头/hm2。6月1日在未防治秧田(2.5~3叶期)调查,每株秧苗有成虫3~5头,折合有成虫4 050~6 750万头/hm2,实属历史罕见的虫量。

2004年水稻用药结束后,我们对灰飞虱在水稻田间后期的消长进行了跟踪观测,其结果为:9月4日调查10块田,平均百穴灰飞虱419头。9月15日调查10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615头,幅度为百穴360~960头;9月21日调查6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683头,幅度为百穴300~1 400头;9月27日调查17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1 012头,幅度为百穴580~1 950头;9月28日调查5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1 168头,幅度为百穴640~1 560头;9月29日调查7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1 500头,幅度为百穴580~4 140头;9月30日调查4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2 925头,幅度为百穴2 050~4 300头;10月7日调查11块田,平均百穴有灰稻虱4 118头,幅度为百穴头3 240~6 020头。

3.2轻型栽培措施的推广为灰飞虱创造了良好的繁衍条件

一是稻套麦种植技术的推广,使灰飞虱直接从稻田转入麦田,灰飞虱成活率大大提高,给灰飞虱的越冬繁殖和发生为害提供了良好的食物链;二是群体质量栽培的推广,秧田播量和大田栽植密度大幅下降,肥水用量大,食料条件好,有利于繁殖为害;三是全年活动场所多,有水稻、小麦、田埂加边荒地上的杂草等,食源丰富,有利于灰飞虱活动和传毒危害。

3.3防治不力和吡虫啉对灰飞虱的防效降低导致灰飞虱发生量大

长期以来,我地一直把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作为主要查报和防治对象;但由于广大农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带毒灰飞虱的数量及毒源基数得以多年积累。主要表现为:一是夏熟麦、油虫害用药面积小;二是秧田期不及时防治灰飞虱;三是水稻大田期病虫害用药以螟虫为重点,中后期防治的放弃,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繁殖;四是任意改变配方,不用吡虫啉浸种,造成秧苗早期失控;五是吡虫啉农药的多年频繁使用,已造成了灰飞虱的选择性和抗药性的可能,大田低用量喷洒,药效已不理想。

4防治对策

水稻条纹叶枯病为灰飞虱传播的植物病毒病,一旦发生为害无药可治。故该病的防治应以控制灰飞虱为害为主体。2002~2004年,我地采取以下三个措施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为害:一是在夏熟作物上结合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添加10%吡虫啉控制灰飞虱的基数;二是全面推广水稻用10%吡虫啉药剂浸种,以控制灰飞虱的早期为害传毒;三是秧田期及水稻大田早期结合螟虫的防治添加吡虫啉、扑虱灵类杀虫剂,以控制灰飞虱为害。

4.110%吡虫啉药剂浸种防治灰飞虱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试验研究

2001年试验,用10%大丰收(吡虫啉)500倍液浸种60h,秧田期及7月上旬大田期用10%大丰收300g防治灰飞虱,查其中8块田,平均病株0.06%;而未用大丰收浸种、秧田期及7月上旬大田期未用大丰收防治灰飞虱的9块田,平均病株率1.01%。

2002年6月6日试验,水稻种子用10%大丰收(吡虫啉)600倍液、300倍液、200倍液和清水浸种60h后播种,小区面积66.7m2,苗期、7月上旬用敌百虫防治虫害,7月下旬后按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要求正常用药。8月19日调查,用清水浸种的病株率0.1%,处理区未见病株;9月24日调查,各区病株率依次是0.06%、0.03%、0.04%、0.13%,防效依次是53.8%、76.9%、69.2%。详见表1。

4.2大面积防治成效

(1)据2001年7月20~25日大面积调查,用吡虫啉浸种,并在秧田期用药防治的10块田水稻条纹叶枯病平均病株率0.012%;种子不用吡虫啉浸种的10块田,病株率为0.56%。

(2)2002年8月10~15日调查,种子用10%大丰收(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大丰收防治灰飞虱的62块田,水稻条纹叶枯病平均病株率为0.09%;未用大丰收浸种、秧田期又未用药防治的10块田平均病株率为0.58%。

(3)2002年10月9~14日水稻大面积病虫考察,用大丰收浸种、秧田期用大丰收防治灰飞虱的47块田水稻条纹叶枯病平均病株率为0.26%;不用药浸种,不按要求防治的14块田平均病株率为0.95%。其中水北镇水东村一种田大户稻种不用大丰收浸种,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只用杀虫双、甲胺磷、井冈霉素,且大田期只用2次药,田间水稻条纹叶枯病平均病株率达3.65%(不包括早期已死亡病株)。

2004年为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地的首个暴发年。①秧田期:6月17~19日调查,用10%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的8块田,平均病株率0.25%;用10%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甲胺磷防治的2块田,病株率0.73%;不用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甲胺磷防治的1块田,病株率7.2%。可以看出,用10%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的预防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显著。②分蘖期:据6月底至7月上旬调查,按要求用10%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的查12块田平均病穴率2.1%,病株率0.26%,发生轻;不用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的查19块田,平均病穴率26.1%,病株率5.18%,发生较重;完全不按要求的查5块田,平均病穴率36.4%,病株率8.9%。③成熟期:10月14~19日调查64块田,结果分析如下:按要求防治的发病轻,不按要求防治的发病重。按要求用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7月上旬用70%抑重啉1 080g/hm2防治的查25块田,平均病穴率16%,病株率1.74%;不用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5%锐劲特750mL/hm2加10%吡虫啉450~600g/hm2防治2次以上、7月上旬用70%抑重啉

1 080g/hm2防治的6块田,平均病穴率21.7%、病株率2.06%;用吡虫啉浸种、秧田期用甲胺磷、杀虫双防治2次、7月上旬不防治的2块田,平均病穴率38%、病株率7.1%;完全不按要求防治的6块田,平均病穴率56.3%、病株率12.1%。以上调查表明,有机磷、沙蚕毒素类农药对灰飞虱的防效较差。

4.3水稻不同播期发病情况试验研究

10月18日(成熟期)的调查结果,同一品种,在病虫防治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播期早发病重,适期晚播发病轻(见表2)。

5结论

(1)吡虫啉浸种是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的有效方法。从试验研究及大面积防治的结果来看,用10%吡虫啉进行药剂浸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达60%左右,是一项省工、节本、高效的防病措施。

(2)及时用药防治水稻苗期和大田前期灰飞虱,可以有效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3)水稻适期晚播可以避开部分麦田灰飞虱迁入,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推荐访问:水稻 条纹 对策 探讨 生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