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作者:jkyxc 浏览数:

地理学科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不容乐观,因中考不考,学生、家长不重视,就一门“副科”,加上教育者还停留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人从事地理教学多年,经常思考怎样教?怎么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树立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传统地理教学中,有唱独角戏似的“表演教学”;有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有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有让学生整天沉浸于练习中的“题海式教学”。纵观这些低效、无效式的教学,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观念的陈旧。其实质是“教师中心论”,它颠倒了固有的教学关系的本末,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初衷。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作为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可能在地理活动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地理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当作“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只能起启发和引导作用,而不是包办代替。以学生为主体还意味着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不断鼓励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努力创设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环境,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让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結合。

俗话说,听过的不如看过的,看过的不如亲手做过的。地理教学中亦是如此,有些知识点教师讲解、演示多次不如让学生亲自做一下,体验一下理解得透彻,记忆得牢固。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领悟”。下面举例子加以说明。如在讲授“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乒乓球或其它球体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绘出主要的经纬网并标出世界几大城市:北京、纽约、伦敦、莫斯科等。对于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物理,空间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差的初一学生来说,像这种让他们动手制作而达到手脑并用的方法,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

三、地理教学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各种有用的地理资源调动起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充分借助和挖掘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地理问题,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即: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员就当地人口、资源、环境等现实性地理问题进行讲座、座谈,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如讲到“我国交通运输”一节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介收集有关资料,出一期反映我国交通运输最新建设成就的墙报、板报、班报等进行宣传,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时机把握方面看,可借助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土地日、植树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四、地理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乡土实际的结合。

每个学生都对生他养他的家乡在许多方面相当熟悉。因而,利用他们所在地有关环境开展地理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它不但是地理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而且可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关注乡土、呵护家园的情感,为所在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应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尝试从与周围密切相关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地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服务家乡,服务社会。这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思想理念的重要体现。讲到水资源一节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课后观察、调查并思考:你的家乡附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水质,自你记事以来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周围有何影响?请分析该河流(湖泊或池塘)水质变化的原因,并为其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五、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结合。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时顾及学生的理解接受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去调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千方百计鼓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地理中的实验类以及需演示、操作等问题,教师的活动在于如何在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给予循循善诱的引导或指导,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简单地交给学生。教师更关注的应是学生活动的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结果。

教师另一种与学生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充分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如在讲到生物资源内容时,可向学生宣读材料:一条勘测设计已完成的高速公路线上发现一千年古樟,如绕道则多花 2000多万元,于是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砍树,不改修路计划,因为为一棵树多花 2000多万元,太不划算;二是保树,公路绕道而行,因为钱可挣到,而古樟砍掉就没了,丧失了文化古迹价值。有关部门还未作规定。请讨论: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讨论时应指导学生放开思路,可以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和限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以理服人。教师的活动一方面是对讨论、辩论的规则进行指导,对学生大胆发言给予鼓励和肯定;另一方面可以参加讨论、辩论,不做定论性发言,也不寻求统一的结论。否则,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达不到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的效果。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 激发 地理 兴趣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