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信息化条件下地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对策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 针对地学基础课程特点,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面向专业广、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与学生角色颠倒等主要问题。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对策,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好地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地学基础课程;信息化;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37-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Teaching Reform Countermeasures of Geological Foundation Cour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ZHENG Zi-cheng WU De-yong ZHANG Xi-zhou WANG Yong-dong

(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113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course,such as relevant professional wide,lacking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the students,and the roles were reversed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is cours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geoscientific foundation course;informationization;problems;teaching reform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程信息化是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课程变革形式和方法,也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教学信息化的引入,不仅可以改变教师作为“信息掌控者” 的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向一体化多媒体方向发展。因此,全面系统地理解它,对指导和实践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改革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1 地学基础课程特点

地学基础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地球基本特性、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形成及特征,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相应的沉积物和地貌、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如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土壤、土地利用规划学、城乡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课程奠定基础。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地质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质能力,从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4]。

2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学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初次接触到的一门全新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框架体系以及基本技能等较为生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教师在课堂上长时间抽象地讲解矿物、演示及空间概念,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收获甚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堂教学观念滞后,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待重要的知识,大多是靠课堂上讲,课下多做练习来达到目的。传统教学手段虽然课程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知识,但课堂教学内容极其有限,缺乏直观性。如在讲解矿物、岩石以及地质内外营力的作用过程等内容时,需要通过标本的图片或示意图来表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难以靠口头表达或解释清楚。但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尽管当前授课老师普及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但往往将多媒体作为替代板书。将课堂教学的“人灌”演变成“机灌”,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管盯着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却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造成学生对知识缺乏思考,理解不透彻。教师讲得太快,太多的声色刺激,学生难以真正学习到实际的知识,进而挫伤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8]。

2.2 面向专业广,教学对象素质各异

这一课程涉及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7个专业。同时,这7个专业学生的背景有所差异,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均是文理兼收。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习大纲均一样,部分老师选用教材也无针对性。不同专业合班上课,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基本一致,不仅导致学生感觉该课程学习尚未体现出不同专业特点,而且对该课程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问卷调查可知,一部分学生感觉与自己所学专业衔接上有一定距离,学习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影响到部分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9-10]。

2.3 教师与学生角色颠倒,各自作用未能很好体现

由于该课程涉及专业多,往往存在教师与学生角色颠倒的情况。学生被动接受课程信息,教师忽视学生的反应,会隔断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同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的机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见,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缺乏主导作用,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抑制了学生思维,学习潜力难以发挥。

3 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地学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改革和实践,专业基础课地学基础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3.1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融入科研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表达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将授课内容融入到文字、图像、动画等元素中并进行有机整合,如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其形成与演化,通过动画模拟,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抽象讲述而学生收获甚微的弊端,而这些内容恰恰也是地学中内营力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改变了传统学习单一、枯燥的特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科研元素的有机融入,如采样动画演示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同时在演示过程中,结合不同地貌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或规划设计等科研项目成果,可以使学生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 促进课程的个性化,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实际教学中,应理清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内容的层次性。按照不同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根据我校地学基础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将相应专业划分为生态环境类、资源持续利用类和规划类三大类别。本课程核心内容包括2个部分,一部分为地质内营力部分,主要针对地壳物质组成及特点,决定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一部分为地质外营力部分,主要针对风、水、重力等外营力对地貌及地表组成物质的影响,决定地表组成物质的特点。根据每一类别专业的需求,拟全面梳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探讨融入最新研究成果的专题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提出不同专业类别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专业类别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习大纲。

3.3 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针对“教师与学生角色颠倒”的现象,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在课程教学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参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课程数字化教育平台构建(HexStudy)。这一平台结合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了课前、课堂、课后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如讲解地质构造、流水地貌等重点章节内容时,学习平台根据上课专业的不同,布置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内容、目标、作业、学习记录等。把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总体教学效果有所改善。

4 参考文献

[1] 张惠民,李媛州,王子强.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的若干想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104.

[2] 刘永贵.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4):26-29.

[3] 曹光明.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9,9(6):139-141.

[4] 郑子成,李廷轩,吴德勇,等.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地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5):64-66.

[5] 郭永光.信息化条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课程改革探究[J].才智,2015(13):167-168.

[6] 吕学军.“地质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地质能力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4(2):38.

[7] 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12-117.

[8] 范春晓,孙娟娟,吴岳辛.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条件下的多方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122-126.

[9] 李红.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7(8):71-74.

[10]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J].开放教育研究,2013,1(2):58-64.

推荐访问:地学 教学改革 条件下 对策 信息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