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申请书 >

车辆工程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 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自提出以来为國内各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靠目标。简要阐述了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并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够为我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191-01

“卓越工程师计划”旨在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优质工程类人才,是高等教育界改革的一大创新之举。尽管培养计划面向的人才层次不同,但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何种层次都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在将来毕业后能更加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对于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工程素养水平。下文将围绕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情况展开详细分析,联系社会实际,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就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汽车行业对高素质、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卓越工程师”的计划要求,新时期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应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团队意识强烈、拥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技术人才,能够满足国内外汽车企业或零部件企业的用人需求,胜任整车及零部件产品的生产、研发与检测等工作。

就目前国内零部件产业市场来看,我国规模已达世界前列,其中,中高端市场几乎均被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占领,而内资企业则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上述现象说明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呈现出规模大而实力不强的面貌,要想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唯有加快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也构成了车辆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内需环境。

二、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

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立足于甘肃省,面向全国输送高质量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定位人才培养层次时应充分考虑近年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车辆工程的专业培养方向,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省经济发展。基于此定位,我校应紧扣“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在工程项目上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训。

(二)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

高校在设置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充分体现出这门学科的工程特色,采用“基础课+专业课+实习+毕业设计”的模式,构建全新的工科课程体系。其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应小于三年,而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总时间应超过一年。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我校应以汽车制造业和相关产业链为教学背景,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设计与创新能力为核心要求,重新构建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结合目前世界汽车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车辆工程知识结构体系。此外,在满足专业课教学需求的基础上,高校还可以开设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拓宽他们的职业背景知识,满足其将来的就业需求。

(三)产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在于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总时长累积应超过一年。为此,我校应积极地与企业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关系,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包括学生实践的综合性主题项目。除此之外,还应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中心,以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和经验。校企之间合作关系的不断增进,有利于促进“卓越工程师”项目的顺利实施,形成科学、常态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为汽车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项漫长的工程,需要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的累积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逐渐形成。因此,我国工科类院校应将该计划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来解决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开展产学合作教学,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为其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赵立杰,杨玉海.校企联合培养大学生模式探索与实施研究:兼论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如何应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的需要[J].中国校外教育,2012(33).

[2]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探讨 车辆 工程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