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乐清细纹刻纸入“世遗”

作者:jkyxc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古老的吴越民俗遗存、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商贸文化特色是构成瓯江流域民俗文化的三要素.这种丰厚的民俗文化环境养育了许多大师级的民间艺人。五代刻纸世家出身的林邦栋是其中的佼佼者,2004年被授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十大神剪”的称号,2007年初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6月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代表作品有《千手千目观音》《龙飞大有年》《鱼跃龙门》《忠孝节义》等。

2009年深秋的一个下午,我叩开了林邦栋老先生家的门。他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自从细纹刻纸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忙得不得了,记者来采访,领导来看望,收藏者来购买作品,还有来宾到我家里参观,有时候一天要接待两三批客人。”林老先生家我已去过多次,这次发现他特别开心和激动。

林老将细纹刻纸入“世遗”后收到的大量信件和邀请函取出来给我看,然后指着大厅内和温家宝总理合影的大幅照片,说:“我会牢牢记住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遗产日与我握手时说的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现在乐清细纹刻纸入‘世遗’了,我非常开心,我一定会继续努力,让我们的乐清细纹刻纸发扬光大。”82岁的林老现场表演刻纸,依旧眼不花手不颤,实在让人佩服。

近年来,乐清市政府部门对细纹刻纸的传承与发展尤为关注。到目前为止,乐清市已经建立了5个细纹刻纸教学实验基地,其中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已经被浙江省文化厅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乐清市除了开展细纹刻纸进校园,还定期举办细纹刻纸培训班,鼓励名师带徒。2008年林邦栋带了6个徒弟,政府给予他每带一个徒弟1000元的经费补助。乐清市文化部门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定期体检制度,对突出贡献传承人颁发津贴制度,优秀青年雕刻家评选制度等。从对传承人的保护、对技艺的保护、对整个细纹刻纸行业的生产性保护等三个方面着手,制定相关措施,推出不同的载体,全面推进乐清细纹刻纸的传承和发展。

细纹刻纸入“世遗”,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历史、特色及价值密不可分。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可以在史料中找到。如元代大德年间《乐清县志》记载:“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由于乐清地处海滨,在风俗信仰中注重祈海神和信龙神,逐步形成了对龙图腾的崇拜。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因它形如船,故称龙船。艺人们用刻纸作为龙船的装饰,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从龙船的外部造型分析,它是以渔船作为龙头设计而构思的。龙船灯作为典型的海洋文化表现形式,深受渔民喜爱,在乐清土地上最早出现和流行。乐清乡间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每个村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龙灯节,各式各样的龙灯争奇斗艳,互比高低。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精致程度。龙船灯在当地民间活动中的流行,不断推动着细纹刻纸的发展,刻纸的内容也从单纯的几何图案发展到现在的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无所不包,刻工也越来越精细,艺高者能在一方寸的纸面上刻出52条细线。就这样,乐清细纹刻纸逐渐在中国剪纸百花园中脱颖而出,并有了“细纹刻纸,中华一绝”的美誉。

乐清细纹刻纸艺术在历史上出现过辉煌时期,但早期的刻纸主要是每家每户分散创作,到20世纪60年代,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1963年乐清象阳镇寺前村也创办了寺前刻纸厂,当时从事刻纸行业人员多达500人。1970年至1981年间,细纹刻纸生产发展至最高峰,以乐清县艺术雕刻厂剪纸生产车间为龙头企业,该企业内从业人员有28人,除此之外还有300余人从事刻纸。那段时间,全县生产的剪纸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1979年,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名为中国国际书店)向乐清艺术雕刻厂订购林邦栋创作的细纹刻纸《水浒—百零八将》,一张定单近10万元。经历代刻纸艺人的不懈努力,乐清细纹刻纸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在创作形式和创作题材上不断创新,以独特的魅力引起世人的关注。

乐清细纹刻纸有鲜明的地域性,仅仅存在于乐清,她的形成与发展,以当地海洋文化为依托,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它的内涵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无论是“龙船”还是“龙船花”,均为反映当地老百姓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国泰民安”的共同愿望。细纹刻纸代表作有《九狮图》《八角双鱼》《喜鹊登梅》等,无论从作品本身的形态还是作品名称上看,都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及百姓的愿望。乐清细纹刻纸技艺精湛,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细是细纹刻纸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早期龙船花刻纸中,最细的能在鲁班尺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这种细纹旋纸被称为剪纸微雕艺术。此外,形式的独特性。细纹刻纸的构图一般中间为主题,四周配以花纹。图案有正字形、人字格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等。艺人们利用二方与四方纹样进行对称设计,采用粗细和疏密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规整有序,又有节奏和对比韵律的美感。这种富有节奏与对比韵律的效果是中国沿海一带商贸文化艺术创作中形式美的重要组成因素,这也是乐清细纹刻纸有别于其它各地剪纸的主要特征。乐清细纹刻纸鲜明的特征,使它具备了特定的民俗价值、艺术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

乐清已故著名刻纸艺人陈朝芬也身怀绝技,被剪纸艺术界尊称为“中国第一刀”。由陈朝芬刻制、柯拯明设计的《九狮图》《双鱼》是中国艺术界最为精细的刻纸代表作,也是剪纸艺术品的绝唱之作。陈余华是陈朝芬之子,15岁随父学艺,40年来浸润在刻纸艺术中,作品数以百计,多幅作品被中国艺术馆收藏,2007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作品有《连年有余》《花碟》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卢发良是细纹刻纸设计的高手,其作品《琴棋书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红楼梦》《孔子》《北京奥运》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此外,刻纸传承人余忠惠、金钱妹、伍温敏、余林敏等都是乐清细纹刻纸的接班人。近年来他们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精美之作,并在全国大展、赛事中连连获奖。

乐清细纹刻纸不仅是乐清的文化遗产,也是国家的、人类的文化遗产。几百年来,乐清细纹刻纸伴随着乐清湾的浪涛声,演绎着不同凡响的艺术生命形态,承载着厚重多姿的历史民俗信息,凝聚着乐清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推荐访问:刻纸 乐清 细纹 世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