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用范文 >

以市场为导向探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作者:jkyxc 浏览数:

【摘要】社会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趋势愈趋于全面化、综合化。近年来,大学生走出校门就面临失业的尴尬局面有力地验证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年来一直不断求进步,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文也试着从市场人才需求角度围绕教学方面谈谈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市场导向 服装设计 实践性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知识传授型,教师讲,学生听,做练习、做实践等实践环节也是照方抓药。教学基本按照单一的模式反复进行,而学生也习惯于教师的灌输式被动学习,知识应用能力差,更别说创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服装制作是通过面料、辅料选择合适的版型和缝制工艺来实现服装设计构思到实物的转化,以成品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也为设计构思的修正提供实物条件。在此过程中,设计思潮、面料、工艺技术及设备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探索出发展的变化规律。实践方面,早在1919年格罗佩斯把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为国立魏玛建筑学校,也就是“包豪斯”。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核心思想之一,就是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人才。他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不断深入实践教学中寻求与现代工业适应的教育途径。在西方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是沿用发展这样一个思路的,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内容设计,课时安排方面,不管是法国的ESMOD,还是英国的Saint Martin或意大利、美国等多家知名院校都体现了很重要的实践环节。例如在ESMOD“二年级专业水准”中提出,跟踪科技发展,在实践中提高。要求学生调研新型材料,并围绕材料自行设计市场化服装系列;与专业人士合作以此掌握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等。开展较多的实践课程,并通过年终作品推荐会检验成果。这些国外学校实践环节比较灵活,具有市场的针对性,这是中国大多数服装院校在实践教学有待改进的地方。

1、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需要在专业方向及教育思路方面寻求恰当的平衡与切入点,不断改革创新。要做到我们的“卖方市场”——学校教育与“买方市场”——社会企业的“合理对接”,真正做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举一反三,从中挖掘新的设计灵感,最终在创作作品中体现出来。

2、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近几年来,在企业与毕业生的就业双选中,经常会出现“企业需要人才,但选不上;学生需要岗位,但聘不上”的尴尬状况。而高校毕业生“毕业=失业”的就业问题随着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人的专业化,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已经成为了社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学生所学不为企业所需,实践能力差等问题,我院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成立工作室,建立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特别向学校申请“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共建基地”的建设项目。目的就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教学

服装的实用性注定了它不能简单的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要紧密联系到企业、市场,这样才能够使培养的学生不仅会“纸上谈兵”也有实战经验。服装教育同企业、市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但使教育与行业间紧密联系,更能够检验和提高服装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真实环境”,注重加强设计实践、市场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联系,使学生在服装行业的真实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来完成对服装专业知识系统的构建。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实际过程,更可加强对服装行业的认识,梳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实践训练和对市场的了解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到相应的服装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生产实践,把企业作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尽早接触本专业应用的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之间的差异,了解和学习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服装作为商品从最初的生产到终端的市场等一系列生产运作方式。安排学生到服装企业顶岗实习,学校可利用学生的技术专长资源及原有的设备资源,为客户与市场提供具有设计、加工服装产品,这对于服装设计教育而言,是一条更好地把教学与生产实践、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的途径。通过学生贴近市场,走向社会,企业不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又为学生创造了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作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他们的学习资料,把握市场经验。如毕业设计中,对服装企业需要的设计课题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既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能够为服装设计的创新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经过大学几年的与市场紧密接轨的实践环节训练,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的就业和适应社会。

4、强化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统一

高校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其他技术性服装教育有一定区别,应该在理论——实践——理论的不断循环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服装理论对服装的设计和实践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服装理论可以在无形中提高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能力,从而使设计师运用这种能力对服装的形式和帅进行理论高度上的加工和取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理论或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相互渗透。比如,在《服装材料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的一些实践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对面料进行再设计和再创造,在改造过程中,开发面料在使用上的可能性,这既可以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了解面料的特性,又提高了再创造、再设计的能力。而在设计元素理论“点”、“线”、“面”、“体”的学习中,则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人台进行操作。通过对人台的形态分析,对“体”的概念更加清晰,不再停留在二维的层面展开设计。最后,不但通过人体模型完成设计作品,还加深了对男女形体差异的理解,也把握了对肩、胸、腰、臀、底摆等重点部位通过变化、装饰、夸张、变形而获得的设计效果。

结语:服装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与社会和市场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市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企业就职的持久力。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服装设计 导向 探讨

相关文章:

Top